乔治·罗姆尼:从平凡匠人到英国肖像画大师的人生旅程

文摘   2025-01-05 12:18   重庆  

乔治·罗姆尼(George Romney)是英国的一位肖像画家,被誉为他那个时代最时髦的艺术家。他以为当时的社会名流创作精美的肖像画而闻名,其中包括他的艺术缪斯——艾玛·汉密尔顿(Emma Hamilton),即纳尔逊勋爵的情妇。

早年生活与艺术启蒙

乔治·罗姆尼于1734年出生在兰开夏郡道尔顿(现属坎布里亚郡)的贝克赛德村。他是家中11个孩子中的第三个,其父约翰·罗姆尼是一名家具制造商,母亲为安妮·辛普森。他在现代巴罗因弗内斯地区的一个名为“高考肯”(High Cocken)的乡间小屋长大,童年时在附近的登德伦学校就读。然而,罗姆尼在学业上表现平平,11岁时便辍学,成为父亲工坊中的学徒。

尽管早期从事木工,但罗姆尼展现了极高的绘画天赋,并热衷于用木材制作小提琴等工艺品(他一生都喜爱演奏小提琴)。15岁时,他开始从当地的钟表匠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非正式学习绘画。直到1755年,21岁的他前往肯德尔,师从当地肖像画家克里斯托弗·斯蒂尔(Christopher Steele),正式接受艺术训练。这次为期四年的学徒生涯由其父亲全额资助。

婚姻与艺术追求的起步

1756年,罗姆尼与玛丽·阿博特(Mary Abbot)结婚。然而,由于工作原因,他很快离开家乡前往约克。在这段时期,他主动要求终止学徒合同,并开始独立谋求画家的职业道路。

1757年,他回到肯德尔与家人团聚,成为一名肖像画家,同时也尝试风景画和历史画创作。在这一时期,他与发明家兼作家亚当·沃克(Adam Walker)成为朋友,并利用空闲时间发展自己的音乐兴趣。然而,1762年,他为了追求艺术上的更大突破,只身前往伦敦,并与妻儿分离。尽管长期分居,他始终与家人保持联系并为他们提供经济支持。

伦敦的艺术生涯与突破

罗姆尼在伦敦的早期生活颇为艰难。他曾两次在皇家艺术协会的比赛中获得亚军,但由于与当时的著名画家约书亚·雷诺兹(Joshua Reynolds)关系不和,这些比赛的评奖结果引发争议。这段恩怨也导致罗姆尼终生未能加入皇家艺术学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获得宫廷赞助的机会。然而,罗姆尼坚持认为优秀的艺术家无需依赖学院,这种独立的态度贯穿了他的职业生涯。

1769年,他凭借为乔治·沃伦爵士家族创作的大型肖像画一举成名。随后,他开始在特许艺术家协会展览作品,这为他赢得了更多知名度和经济上的保障。

意大利之旅与艺术灵感

1772年,罗姆尼终于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愿望,与迷你画家奥齐亚斯·汉弗莱(Ozias Humphrey)一同前往意大利学习艺术。他沿途游历巴黎、佛罗伦萨、罗马等地,并在梵蒂冈研究拉斐尔的壁画。这次为期两年的旅程为他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灵感,使他对古典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刻。

1775年,罗姆尼返回伦敦,搬入卡文迪什广场的住所。他虽然因负债累累而面临经济压力,但很快通过获得达官贵人的委托订单,重新站稳脚跟。

与艾玛·汉密尔顿的合作与巅峰时期

1782年,罗姆尼结识了艾玛·汉密尔顿,并将她塑造成其众多画作中的灵感女神。他为艾玛创作了60多幅作品,其中她经常以历史或神话人物的形象出现。这一时期也是罗姆尼艺术生涯的巅峰,他的肖像画成为贵族阶层和社会名流的追捧对象。

晚年生活与家庭重聚

1797年,罗姆尼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卡文迪什广场,迁往汉普斯特德。然而,他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1799年,在外漂泊了近四十年后,他返回肯德尔,与妻子玛丽团聚。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罗姆尼度过了最后的两年光阴,并于1802年11月去世,葬于道尔顿的圣玛丽教堂墓地。

乔治·罗姆尼以其优雅、细腻且富有表现力的肖像画,成为英国18世纪肖像画领域的标杆。他不仅影响了后世肖像画的发展,也为艺术史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他的艺术成就和他独特的人生故事至今仍然为人所铭记。

面朝大海的汪汪
谈天说地聊人生百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