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非遗】忠州朽木虫雕:大自然与人类匠心的完美邂逅

文摘   2025-01-01 09:20   重庆  

在重庆市忠县,一种以废木为基的工艺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悠久的历史积淀,成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这便是忠州朽木虫雕。通过将蛀虫在木材上留下的纹路与匠人们的创造力相结合,这项技艺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绝妙融合。

一、历史渊源:从湖广填四川到忠州非遗

忠州朽木虫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相传在湖北麻城孝感乡,一个范姓家族因酷爱传统工艺美术而衍生出这种特殊的木雕形式。他们利用蛀木雕刻干盆景作为生活装饰品,精美的作品一度成为皇宫贡品。

明洪武二年,范永忠携家族迁居忠县,开启了虫雕技艺在忠州的扎根历程。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范祚兴在忠州城的小作坊中重新拾起家族的雕刻传统,并不断创新。这种技艺在范氏家族代代传承中得到保留和发展,逐渐演变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忠州朽木虫雕。

二、艺术特色:虫纹皴法的创新表达

忠州朽木虫雕以蛀孔纹路为基础,结合平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技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虫纹天然成趣,造型既有写实的精准,又融入了写意的灵动。在艺术构图上,它引入了一种新的绘画皴法——“蛀纹皴法”,将自然纹理与艺术创作融为一体,为传统绘画注入了新鲜血液。

这项技艺还结合了现代派与传统派绘画风格,兼具平面绘画的精致与立体造型的层次感,使得作品极富装饰性与时代感。无论是以山水为主题的自然风景,还是表现抽象美感的装饰画,虫雕作品总能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

三、技艺传承:科学与艺术的工序结合

忠州朽木虫雕的制作过程复杂而严谨,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的细致处理。这些工序不仅体现了技艺的科学性,也彰显了匠人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1.选料:根据“一看二听”的方法,挑选合适的蛀木。

2.切片:将蛀木切成3毫米厚的均匀木片,为后续制作打下基础。

3.漂白与消毒:通过硫黄熏蒸与药液浸泡,确保蛀木洁净无瑕。

4.镶拼与粘贴:按照设计要求,将蛀木片拼接成完整的图案,充分展现蛀纹的自然之美。

5.浸色与着色:通过特殊配方的染色工艺,使木片呈现出自然浸润的效果,增添艺术感染力。

6.冷压定型与上漆:通过冷压使作品更加牢固,而多次上漆则提升了作品的光泽和质感。

7.装裱与配景:边框与配景的搭配不仅是装饰,更是整体艺术效果的升华。

四、文化价值: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

忠州朽木虫雕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魅力,更在于它作为文化符号的独特意义。作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项技艺承载了忠县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美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虫雕技艺通过融入家居装饰、艺术展览等多种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

此外,虫雕技艺的传承体现了代代匠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目前,这项技艺已传至第八代传人,他们不仅延续了祖辈的雕刻技艺,还不断探索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创新之路。

忠州朽木虫雕提醒我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技艺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地方文化的代表,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通过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根基,同时为传统技艺注入时代精神,让这些珍贵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

忠州朽木虫雕,这份自然与艺术的杰作,既是忠县历史的见证,也是重庆文化的瑰宝。它用虫纹讲述着自然的故事,用雕刻书写着匠人的精神。

代表性传承人范远万,出生于1936年10月,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创作的虫雕独辟蹊径,融平雕、圆雕、透雕、绘画等工艺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他用蛀木制作的工艺美术品,虫纹天然成趣,别具一格,创造了“朽木可雕”的新理念。其代表作品《中国虫雕》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28届亚洲新技术展和在美国费城举行的第26届美洲新技术交易会并获奖。

面朝大海的汪汪
谈天说地聊人生百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