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贯中西、兼修文理|国宝级全才——赵元任

文摘   2024-12-30 08:18   重庆  

他是语言天才!

他还是中国现代音乐学的先驱,

“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

他通晓数学、物理、哲学、

语言学、心理学和音乐学,

精通8国语言并国内33种方言。

他曾先后执教于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

清华大学和耶鲁大学等八所名校,

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

并称为“清华四大导师”。

在名震天下的清华四大导师中,    

他的名气是最小的,

但他学贯中西、兼修文理,

成就并不逊于其他三位。

他就是我国国宝级“全才”大师,

人称“中国语言学第一人”的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

赵元任!

  

1892年11月3日,

赵元任出生在天津的一个书香门第,

祖父在朝为官,

父亲中过举人。    

还值得一提的是,

赵元任不仅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人,

还是清朝著名诗人赵翼的六世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那句: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正是赵元任六世祖赵翼的代表作。    

童年时的赵元任,

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赵元任喜钻研,善思考,

但他的主要心思还是“玩儿”,

而也就是在“玩儿”的过程中,

赵元任发现了不少门道。

小时候的赵元任特别淘,

更聪明得过分。

赵元任童年时,

就已经有了极高的语言天赋,

再加上他比较会玩,

总是能够在生活中玩出学问来。    

由于祖父经常会到外地出差,

赵元任也就经常跟着四处跑。

加上他天生对语言比较敏感,

赵元任小小年纪就成了“方言大师”。

跟老妈子学保定话,

跟表弟学常熟话,

家里给他请了夫子辅导了几天功课,

聪颖的赵元任就学会常州话了。

这种强大的语言学习能力,

使得赵元任还没到十二岁,

就已经学会了近十种方言。    

十五岁的时候,

赵元任去南京读书,

热情活泼的他一直都热衷于交际,

有次和同学一块儿出去聚餐,

在座的同学来自天南地北,

赵元任却不管来路,照谈不误,

对北京人就说北京方言,

对广东人就说广东方言,    

对湖北人就说湖北方言,

对浙江人就说浙江方言。

一顿饭下来,

惊得在座同学面面相觑,

赵元任却只是摆摆手,

“哪里哪里,这才来了多少人。”

    

1910年,十九岁的赵元任,

预科还没读完,

就进京参加清华留美庚款生考试,

而庚款留学外语科是英语,

赵元任却认为“缺乏挑战性”,

提出要考拉丁文。

需要指出的是,

赵元任此前并没有拉丁文基础,

为了应对考试,

他仅花了几个晚上苦读,

竟然就以第2名的成绩,

顺利获得留学资格。

要知道,当年留美名额仅取前72名,    

而大名鼎鼎的胡适,

才仅名列第55位。

终于踏上了通往异国的轮渡,

赵元任却纠结了,

一个人趴在甲板桅栏上,

呆呆地望着大海。

到底该学什么呢?

此时的赵元任,

满脑子都是对未来的迷茫。

上船之前,赵元任想做一个工程师,

上船之后,赵元任又想做个物理学家,

等到长途跋涉到了美国,

他竟然决定要当个数学家,    

于是,赵元任进入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    

    

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期间,

作为一个外国留学生,

赵元任主修的数学曾拿了

3个100分,一个99分。

这创下了康奈尔建校以来

最优异的成绩纪录。

而在他选修的各门学科中,

他也同样都名列前茅。    

在一众留美学生中,

赵元任的学习能力之强,

不得不令人赞叹:

“每与人评留美人物,

辄常推常州元任君第一。”    

1914年,赵元任拿到

理学学士学位,

而求知若渴的他,

更加希望继续念书。

在康奈尔大学学习期间,

赵元任逐渐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后第二年,

他又进入了哈佛大学主修哲学,

并继续选修音乐,    

并在1918年拿到哲学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之后,

赵元任本想回国,

但是觉得此时回国未免太平庸。

于是,在他脑海中浮现出另一个挑战:

回到康奈尔大学教书。

之所以说是挑战,    

是因为赵元任是要去物理系任教,

要知道,物理只是他的一门选修。

而令人震惊的是,

赵元任果真顺利通过考核,

成为了一名康奈尔大学物理系的教授。

执教没有多久,

一年之后,也就是1920年,

赵元任接到清华大学的聘书,

邀请赵元任回国教授包括:

物理、数学、心理学和音乐等六门课程。

博闻强识的赵元任自然愿意接受挑战。    

于是,赵元任踏上了归国的旅途。

可还没来得及到清华园报道,

赵元任就受邀参加了

中国科学社第五届年会。

作为该学社创始人之一,

赵元任当然不能不去,

而在会上他也见到了很多老友,    

其中就有胡适。

而在交谈之中,

胡适等人向他透漏:

梁启超等进步党人士,

拟邀请英国著名哲学家 罗素 ,

前来中国讲学。    

罗素

但是问题来了,

没有合适的翻译。

因为罗素来中国所要讲的内容

涉及面很广,

不仅有高等数学,

也有逻辑学和哲学,    

甚至还包括社会改革和教育,

普通的翻译自然难以驾驭,

因此,众人一致认为,

赵元任是最佳人选。

赵元任一直也都很仰慕罗素,

碰到这个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更何况,这又是一次难得的挑战。

于是,还没等他去清华园报道,

他就被“借走了”。    

而在陪罗素讲学近一年时间里,

赵元任辗转国内各城市间,

更进一步扩充了他的“方言储备”。

每到一个地方,

赵元任都会用当地的方言翻译,

最得意的一次是在长沙,

当演讲后赵元任刚走下台来,

就冲过来一个学生,兴奋地问:    

“请问您是哪个县的?”

原来,由于方言说得过于地道,

台下的人都把他当成湖南人了,

后来,赵元任每每回忆起来,

还是会很自豪。

但有人可能会说,

方言学得好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仔细学学每个人都可以。    

需要指出的是,

赵元任对方言的学习

可不是简单的“仔细学学”,

他习得一门方言的速度之快,

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往往跟当地土著简单交流一会儿,

他就能非常通透地熟悉这门方言。

后来,有研究者称,

“赵先生掌握语言的能力非常惊人,

因为他能迅速地穿透

一种语言的声韵调系统,

总结出一种方言

乃至一种外语的规律。”    

除了各地方言之外,

语言奇才赵元任还通晓许多外国方言。

二战后,赵元任有一次

到法国参加会议,

在巴黎车站,

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

对方听了,竟以为他是

土生土长的巴黎人,    

还感叹说:

“你回来了啊,

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还有一次,赵元任到德国柏林出差,

用带柏林口音的德语和当地人聊天,

邻居一位老人听了竟对他说:

“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

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但是如此潇洒热情的奇才赵元任,

心中却一直有个死结。    

14岁那年,家里给他定了一门亲事,

赵元任始终不肯从。

婚配一事也成为了他的隐痛。

苦思许久之后,

赵元任不顾家人阻拦,

以“女方比自己大了两岁”为由,

把婚约解了,

为此还赔偿了女方2000元“青春费”。    

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

赵元任遇到了比他大三岁的

他的命中人——杨步伟。

说到杨步伟,也同样是个“奇”女子,

之所以称她“奇”,

是因为这女子竟在封建社会里,

就喊出了“女子者,国民之母也”的口号,

她不肯缠足,拒绝包办婚姻,

还不顾阻拦一个人跑到上海读书,

参加反封建革命、当校长,

自费留学日本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回来开了家妇产科医院。

更重要的是,杨步伟的脾气,    

也不是一般的暴躁,

更有种“女王”的气魄。

“我脾气躁,

你要跟我横,我比你更横;

你讲理,我就比你更讲理。”

这句十分霸气的宣言,

正是出自杨步伟之口。

而或许也正是因为没人能够驾驭得住,

杨步伟到了三十岁也还没结婚。    

在担任罗素翻译之后不久,    

有一次参加朋友宴请,

才子赵元任第一次见到了杨步伟。

个子不高,气质高雅,谈吐不凡,

这是赵元任对杨步伟的第一印象。

而杨步伟呢,也同样深受触动,

这么多年来,

碌碌之辈遇到不少,

何时见过这等德才兼备的人物,

这才算得上是真男人啊!

于是,两人相见恨晚,又惺惺相惜,

在宴会上聊了许久,

得知赵元任刚干了一件

很“进步”的事情,也就是退婚之后,    

杨步伟更是赞叹不已。

而杨步伟“女强人”的风格依旧不遮不掩,

当被问到“学什么专业?”的问题时,

赵元任回答:“哲学。”

按照常人初次见面的套路,

杨步伟应该回答“哲学很好啊”才对,    

可杨步伟却一脸不解,

甚至很鄙夷地看着他:

“学什么不好,你学哲学干嘛?”

而就是这种直爽的性格,

让赵元任感到很“清奇”,

更加深了他对杨步伟的好感。

此后,两人理所当然地陷入了热恋中,

恨不得时时刻刻在一块儿,

赵元任也隔三差五就跑去找杨步伟。    

为了方便联络感情,

两人还经常“煲电话粥”,

赵元任浪漫得很,

经常会把听筒放在钢琴旁,

为心爱的她弹奏曲子。

有一天,赵元任和杨步伟    

约好在一块吃饭,

聊得热火朝天,忘乎所以,

不觉忘记了罗素当天有场演讲。

等想起来的时候,

可怜的罗素先生,

已经在台上尴尬地站了很久了。

当赵元任拉着一个漂亮姑娘冲进教室时,

全场顿时哄堂大笑,

罗素也大概知道状况了,

连声笑骂赵元任:

“坏人,坏人!”    

此后不久,罗素生病休息了一段时间,

于是,赵元任一边沉溺在

爱情的甜蜜中,

一边正好翻译了一部书稿:

《阿丽丝漫游奇境记》,

一时间里风靡国内,

以至于很多女孩子

都争着要用“阿丽丝”做英文名。    

1921年6月1日,

相识相爱才不到一年的赵元任和杨步伟,

决定成婚。 

两人的婚礼极其简单,

一起找了住的房子,

又到公园里合了张影,    

接着电请胡适和朱征到新房里吃了顿晚饭,

就算婚礼完成了。

而坐在餐桌前的胡适二人,

还不知两个人结婚的事,

直到赵元任拿出来一张自己写的结婚证,

让胡适以证婚人的身份签名。

吃完饭之后,    

胡适就将这个消息

告诉了《晨报》的瞿世英,

第二天,《晨报》就用特号大字刊出标题:

“新人物的新式婚姻”,

报道了赵元任夫妇的“新式婚姻”,

轰动一时。

但是婚礼可以从简,

不能不通知亲友吧,

思来想去,两人便用合影做了通知书,

寄给了所有亲友,共400多份,

上面写着:

“我俩已在1921年6月1日,

下午3点钟东经120度,    

平均太阳标准时结婚。

关于贺礼我们一概不收,

如果实在要送的话,

就请送您的亲笔书信、诗文或乐谱,

或者捐款给中国科学社亦可。”

如此浪漫的结婚通知书,

实在是令人欣羡不已。

结婚之后,    

赵元任为罗素做翻译的任务完成,

杨步伟便卖掉了医院,

夫妇二人一同飞去了美国,

赵元任在哈佛大学任哲学和中文讲师。

1925年,受到清华大学再次邀请,

赵元任再度回国,

在清华大学教授数学、物理学、

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

中国现代方言等近十门课程。

    

此间,他还曾作为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在各地进行了大量方言调查,

同时进行了大量民间音乐采风工作。

而赵老也是中国第一位,

用科学方法做方言调查的学者,

其中一份《现代吴语的研究》,

被视为现代汉语方言学正式诞生的标记。

1926年,在音乐上

造诣同样深厚的赵元任,

还受到刘半农的邀请,为他谱曲,

创作了传世名曲《教我如何不想他》,

一时间风靡全国,

得到世人盛赞。    

也就是在这时,

年仅33岁的赵元任,    

同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

被称为清华“四大导师”。

30年代以后,赵元任再次返回美国,

并先后执教于夏威夷大学、

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

在美国语言学界

变得颇有声望起来,

当时还流传着

“赵先生永远不会错”的言论,

就连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也曾是他的学生。

此时国内战事吃紧,

赵元任几度想要回国,

也只得因为形势作罢。

于是,此后的十余年间,

赵元任更加醉心于学术研究,

并密切关注战事,

时刻盼望国内传来捷报。    

1945年,抗战胜利,

得到消息后的赵元任夫妇,

欣喜万分,准备起身回国,

并对女儿们说:    

“来年安顿好了,我们就来接你们”。

而得知这位大才子要回国了,

国内大学也都纷纷抛出橄榄枝,

最有吸引力的当属国立中央大学。

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

被称为中华民国最高学府,

也是中华民国国立大学中,

系科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学,

层级甚至要比北大清华还要高。    

而正当赵元任准备出

任国立中央大学教授时,

国民政府教育部长

朱家骅的一封电报却让他头疼。

原来,喜欢搞学术的赵元任,

并不喜欢做官,

而原本说好的回国当教授,却突然变卦,

变成了出任中央大学校长。

当时的朱家骅考虑到,

北大有胡适,清华有梅贻琦,

中央大学则更需要一个大贤,

来担任校长最为合适,

而赵元任正是最佳人选。    

可没成想,本已经收拾好行李

准备回国的赵元任,

见到信件后直接回电:

“干不了,谢谢!”

此后,朱家骅又连续

拍了几封电报给杨步伟,

认为“妻管炎”的赵元任    

可能会被说服,

可没想到杨步伟也直言拒绝,并说:

“他不喜官场,只做喜欢做的事,

我强求不了”。

于是,当校长一事只得作罢,

而害怕再次被“逼官”的赵元任,

也暂时不敢回国了。

直到1962年,    

赵元任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退休,

而那时中美关系破裂,

再想回国,

就变得十分难了。

1973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刚起步,

赵元任夫妇就携着家人回国探亲,

还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周总理跟赵元任谈到文字改革,    

以及赵元任致力研究的《通字方案》。

在座的还有郭沫若、竺可桢等。

可能是离乡太久的原因,

赵元任显得有些不善言谈,

杨步伟则充当了主要角色。

当周总理调侃赵元任时,

他诙谐地对总理说:

“她既是我的内务部长,

又是我的外交部长。”

众人大笑不止。

由此也可见得,

赵元任对夫人的挚爱。    

那次归国之行,赵元任一连三次,

在不同场合唱起

《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歌,

曾有人问过他,

这首歌里面这个“他”,

究竟是男是女。

最完美的答案就是:

日夜思念的祖国。    

1981年3月,

杨步伟女士去世,

而此后不到一年,

即1982年2月,

赵元任先生继归,

享年91岁。

赵元任一生致力于教育,

桃李遍布天下,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朱德熙、

吕叔湘等,都曾是他的学生。

他一生向学,

却始终不骄不躁,更不势利,

以至于提起他来,

很多人会摇摇头说不知道,

仅好像听过,或貌似见过。    

而对于赵元任来说,    

这些当然是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

他这一生找到了有趣的事,

遇到了有趣的人,

用了有趣的方式去坚持。

他所信仰的:

“活到老,学到老,更玩到老”

他做到了,

或许,这也正是赵元任,

想留给我们的财富吧。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我们应该认识并记得

这位文理兼备、德貌双全,

一生漂泊在海外,    

时刻心系祖国乡音,

却至死都没能落叶归根的旷世奇才。

直到去世前一晚,

早已不见当年卓绝风貌,

瘫在病床上垂垂老矣的他,

依旧颤抖着布满皱纹的双手,

摩挲爱了一辈子的诗书。 

他还在用沙哑的嗓子,

发着常州的乡音,

念着杜甫的那首《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面朝大海的汪汪
谈天说地聊人生百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