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教育的最大助力?这次《标准》真的做到了!

文摘   2024-12-31 14:18   北京  

近日,由上海体育大学主办,体教联盟CSEA承办,还有上百名上海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参与的青少年等级测评考试,在上海体育大学圆满落下帷幕。

为积极响应各类体教融合政策的号召,让每一位在校学生掌握一至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体教联盟作为专业的体育教育服务平台,旨在将《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更好的推进到全国各地的校园中。

尤其是根据国家新颁布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收窄了通级的途径,原来通过校运会通级的这扇门已经被关闭了,但《标准》测试这扇“窗”还继续开放着。

也就是说,在校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标准》等级证书,就能够充分证明学生具备了相应的运动技能水平,为日后在体教融合产业中就业和职业发展增加了筹码。

不仅如此,在此次测评考试之前,上海市教委已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多次《标准》测评工作,通过广泛而严谨的测试,以青少年通过体育课所掌握的运动技能情况对“十几年体育课什么也没学会”的质疑进行客观回应,呈现体育课的教学成果;并以此对校园体育教学问题进行一次诊断,找到体育技能教学的痛点,提升青少年体育课的质量。

试想一下,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的校园中推广《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又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阻力呢?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1513名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9.9%的受访家长表示孩子每周体育课只有两节或更少。运动强度低(55.3%)、被主课占用(50.6%)是受访家长认为目前体育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尽管现在体育考试分数和难度正在“层层加码”,但是体育应试化后“考前突击”现象泛滥,最终只是进一步平添了家校在期中和期末的压力,而且“突击”出来的高分其实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并没有明显的帮助。

因此,相比于中考体育和体质健康测试这样的结果性评价,现在的体育教育应该更加注重过程,这就是《标准》测评存在的意义。

以《标准》为导向,学校可以此来革新体育课教学内容,家长能监督体育课强度是否达标,社会体育培训机构也能够做最终的检验,从而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分年龄段、循序渐进的因材施教,促使青少年掌握1至2项运动、养成终生运动的好习惯。

当然了,这一套评价体系不应该只存在于体校和体育培训机构当中,而是要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乃至高校中铺设开来才有意义。
什么时候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什么时候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会为一个技能等级而奋斗,那么我们的“体育强国”梦也就更近了一步。

《标准》是由上海体育大学组织体育和教育权威专家参与,分项目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有关运动技能评定标准的文献,通过会议、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了来自学校体育、项目管理、运动训练、基层学校等多个层面的 254 名专家,围绕青少年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了预测试。在此基础上,研制组经过预测数据的分析和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标准”体系架构。


《标准》的出台把体育学习的过程科学有效的划分成了四个阶段十二个等级进行,不仅反映了个体的运动技能进阶规律,更让孩子在体育学习中有更明确的阶段性目标,通过每一个目标的达成,让孩子对于体育学习更有兴趣;让体培机构的教学更系统,更标准;让家长更清晰了解孩子的学习进程。



以《标准》为导向,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分年龄段、循序渐进的因材施教的形式,能够更好促进青少年掌握1至2项运动,养成终生运动的好习惯。

与此同时,《标准》的实施将为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机制,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荣誉感,同时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号码同微信,欢迎私聊来撩~

— END 



体教联盟CSEA
体教联盟(CSEA)是承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竞体司等司局为运动员、教练员、项目协会和体育教学机构服务的平台,结合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等平台优势,打造集“运动训练+文化教学+升学就业+科技保障”于一身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