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电影论坛·文学论坛 | 文学与电影共创计划

体娱   2024-11-20 22:39   四川  



11月15日下午,金鸡电影论坛·文学论坛在厦门天元酒店举行。论坛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主办,厦门市电影局、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承办,汇聚了多位文学和电影领域的知名作家、编剧、导演、学者以及影评人,共同推出“文学与电影共创计划”,并以“当代电影的文学属性”为主题展开圆桌对话。



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邓光辉,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武军,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理事长周建东,爱奇艺电影及海外业务群总裁杨向华,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副主任唐科,作家、编剧冉平,湖北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李修文,导演、编剧方刚亮、宁敬武、袁媛、霍猛、李睿珺,编剧黄海、杨薇薇,导演德格娜,作家须一瓜,影评人、《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香港城市大学文学及历史系教师李思逸,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杨蕊等嘉宾出席论坛。论坛由电影频道主持人郭玮主持。


- 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邓光辉 -


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文学是电影的基因库。今天,电影如何扮演时代精神的同行者,以文本为路径,对社会和时代议题发言?文学又如何深潜影像本体,在新媒体的领域变换万端,蓄势发力?本次“文学与电影共创计划”都一一纵剖,捭阖详拆。并且进一步构筑了文学作品向影视作品转化的实操平台,由中生代导演与编剧携手,从鲁迅文学奖参评作品、《小说选刊》百部优秀文学作品中遴选他们眼中的可改编佳作,从电影角度进行专业推荐,展开丰富灵动的融合落地方案,为优秀文学作品进入电影视野、推动电影内容升级提供更多可能性,让电影吸纳更多清新的文学血液,在风旗摇荡的文化兴替中,一直拥有开阔勇锐的锚定力。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


宋智勤在致辞中指出,文学与电影是根与叶的深情交织,中国电影近120年的发展离不开文学的滋养。当前,随着数字技术和新媒介的普及,文学与电影的融合面临全新机遇与挑战。论坛正式启动“文学与电影共创计划”,从鲁迅文学奖优秀中短篇小说中遴选佳作,并邀请青年导演与编剧联合开发落地方案,力图打造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电影作品。文学的“诗意”与电影的“影意”相互融合,不仅为新时代中国电影注入新动能,也为电影从高原迈向高峰提供了创新路径,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


周志军在致辞中表示,“文学与电影共创计划”在2024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隆重发布,得益于中国作协提供的百部鲁迅文学奖参评及小说选刊获奖作品支持,得益于中国影协金鸡电影节组委会专业高效的组织策划工作。相信各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文学与电影的双向赋能,出人才和出作品的同向发力。


本次文学论坛分为三个主要环节,分别是“文学与电影共创计划”作品发布“文学与电影共创计划”项目推介和圆桌对话。

“文学与电影共创计划”作品发布环节,李修文正式宣布了八部入选作品名单,分别为:《空无一人》《月光草原》《傩戏》《骑鹅的凛冬》《总统套房》《瑞贝卡》《故香》《何秀竹的生活战斗》(排名不分先后)。

“文学与电影共创计划”项目推介环节,八位导演和编剧依次登台,分别介绍了他们推介的作品,并从专业角度分享了改编思路和创新方向。


导演、编剧方刚亮推介了作家傅星的《空无一人》,强调类型化创作对于电影叙事的重要性,呼吁通过电影手法强化文学作品的现实冲突,从而提升其观赏性和市场吸引力。导演、编剧宁敬武推介了作家杨方的《月光草原》,结合电影行业面临的实际挑战,深入分析了该作品的文学价值及其影视化潜力。导演、编剧李睿珺推介了作家陈夏雨的《傩戏》,称赞作品深刻关注乡村现实与城镇化进程,展现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面对现代化冲击的矛盾与张力编剧杨薇薇推介了作家郑朋的《骑鹅的凛冬》,提出影像叙事需要注重多元化表达,关注情感深度与文化内涵的结合,并探索创新的表现形式。导演、编剧袁媛推介了作家莉莉陈的《总统套房》,从现实主义关怀角度出发,认为影像创作应与社会文化深度融合,同时关注作品对观众情感共鸣的触发和思考的引导。编剧黄海推介了作家杨知寒的《瑞贝卡》,分析了影像语言与视觉设计的结合,强调影像表达需要兼具美感与叙事功能,以精准传递作品内核。导演德格娜推介了作家林筱聆的《故香》,倡导在影像创作中平衡本土性与普适性,利用影像这一媒介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理解。导演、编剧霍猛推介了作家刘汀的《何秀竹的生活战斗》,强调地方性题材在影像叙事中的重要意义,指出创作者需在坚持艺术表达的基础上,兼顾市场需求与观众期待。




最后的圆桌对话环节,由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杨蕊主持,对话嘉宾为作家、编剧冉平,作家、编剧李修文,作家须一瓜,香港城市大学文学及历史系教师李思逸,影评人、《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


对话围绕“当代电影的文学属性”展开。编剧冉平以自身的创作经历为基底,回顾了电影从单纯讲故事到追求深层次价值的转变,认为文学性赋予电影的不仅是叙事深度,更是一种与现实社会紧密关联的灵魂。作家李修文指出,文学性并非僵化的概念,而是在不同时代不断演变的表达方式,从情节到细节的转向,是电影创作者可以借鉴的地方。作家须一瓜通过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韩江的小说《素食者》的改编案例,分享了文学为电影提供深度创作土壤的意义。学者李思逸从历史的角度,阐释了文学与电影的双向关系,指出电影中的文学性并不等于对文学作品的简单翻译,而是通过影像语言重新解构与丰富原作的意义。影评人阿从当下电影工业的发展问题出发,直言电影行业正面临类型化叙事的瓶颈,而文学性恰恰能够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 文学论坛圆桌对话现场 -


从电影到文学,从文学到电影,这场对话还在继续。在未来,将有更多作品能在文学与电影的交汇处,留下隽永的时代印记。




供稿|金鸡奖论坛部
编辑/核校/排版|金鸡奖宣传部

看电影杂志
《看电影》杂志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