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辑 | 汪曾祺叶嘉莹丰子恺…大师们的老师原来如此可爱!

文摘   文化   2024-09-10 15:38   北京  

今天是教师节

首先祝所有的老师们节日快乐,辛苦啦~


紧接着让我们穿越到民国

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

聆听五对师生间的故事

学生是大师

他们的老师还是大师

师生是如何相遇和教学相长的


正如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所说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汪曾祺(左)与沈从文(右)
作文到底该怎么写?这简直是个亘古难题。汪曾祺是公认的一代文学大家,师从于沈从文。他们这一门的作文秘籍就是:全凭直觉,“毫无系统”

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书时,鼓励学生信笔由疆,大量进行片段练习,“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


汪曾祺眼中的沈先生,在课堂上最善于聊天。什么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一位老先生养了二十只猫,金岳霖先生养的一只大个斗鸡和他一同在桌上吃饭……

从文对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总是充满了兴趣,这帮助他度过了很多人生低谷这种好心态也传给了汪曾祺,研究样板戏也创作出了《沙家浜》这样的经典,改革开放后,继续描述真正想写的市井人生,有滋有味。


好的文学,正源于善于发现生活的魅力。




丰子恺(右)与李叔同(中)

一般学校里最有话语权的老师,都是语数外老师,民国时其实也差不多。但丰子恺先生青年时就读的师范学校里,大家最言听计从的却是一位音乐教师,因为——这是李叔同


丰子恺曾这样记述一次音乐课。李叔同正在全情投入地示范演奏,不知道哪个同学放了一个没有声音却很臭的屁。如此尴尬,先生却一言不发,皱着眉头继续弹琴。

铃声响起,李叔同鞠躬表示下课,又犹豫一秒,用和气又严肃的声音说:“以后放屁,到门外去,不要放在室内。”再鞠一躬,正式下课。

学生们忍着笑跑开,却对老师更加深了敬佩:态度温文,意志坚定。以大师之身,对基础的学问仍充满了敬意,以它为天大的事

而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一向温和而幽默,想必也从老师李叔同这里学习了精髓吧。




顾随(中)和叶嘉莹(二排右一)
顾随被誉为“隐藏的大师”,教出了叶嘉莹、周汝昌这样的文学大师。在叶嘉莹的回忆中,顾随先生的课堂风格就是:没有课件,不按套路,讲课时发挥得上天入地,带领学生“神游”诗海

顾随学的是英文,教的中国旧体诗,所以他也鼓励叶嘉莹“取径于蟹行文字(注:即英文),对中国诗词的研究更能够发扬”。

这也为叶嘉莹后来在海外传播中国古典文学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就像一只被关在房间里的蜜蜂,忽然间门打开就飞出去了。”

顾随还曾给叶嘉莹写信,鼓励她不要做孔子的徒弟曾参,亦步亦趋。而要做禅宗六祖慧能的徒弟马祖,“见解一定要超过你的老师”。人生能遇到这样的老师,鼓励弟子发挥与超越自己,何其幸运?



晚年的木心(左)与陈丹青(右)
21世纪,木心再次走到大众视野中,说是弟子陈丹青的强烈引荐,并不为过。但以傲气闻名的陈丹青,则自谦遇到木心是自己一生的幸运

在纽约初遇时,两人是以朋友身份相交。陈丹青对木心的民国文风一见钟情,两个人在陈丹青家通宵达旦长谈到地铁停运,陈丹青送木心回家,又聊到了地铁开门,陈丹青再自己回家。

从此在木心的寓所,大家席地而坐,就听木心点了烟,从希腊神话讲到近代小说。木心自己也画画,师从林风眠。两个人散着步,会在马路中间突然停下来聊达芬奇与北宋的画……

木心从不教授任何写作或绘画的技巧,但一言一笑中流露的重峦叠嶂的知识架构,为弟子补完了被文革耽误的青春与启蒙,才有了后来的陈丹青。他使我渐渐洗去一点野蛮的根性,使我明白作文说话的分寸,而且,怎样把握分寸。




陶行知与陶宏(右)陶晓光(中)
陶行知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长子陶宏是我国第一代彩色胶卷的研制者,也是另一个领域的大师。在这段亦父亦师的关系中,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就是“不当爹”,不说教。


陶行知先生演讲时曾做过一次“驯兽表演”:掰开公鸡的嘴,使劲儿塞米,当然未果。当鸡获得了自由,反而开始自己啄米。“教育就像喂鸡一样”,主打一个让孩子自由自主学习。

陶宏教弟弟读《千字文》,陶行知大为赞赏,把这套理念用在了教学实践中,还专门写信感谢儿子,“你两个人很有功劳”。
‍‍

他还和儿子搞“科学学习比赛”,送本《电磁学》上写“与桃红(注:陶宏小名)作科学忘年竞赛题”,自己也在校园中做电学化学实验,后来陶宏也和父亲一起做实验,编儿童科学丛书……


陶家另外几个儿子也是无线电和工程力学方面的专家,毫无疑问,源自父亲巧妙的“喂鸡”教学。


💡
这个教师节,谢谢所有的老师
用灵魂之树去撼动
另一批灵魂的小树苗

评论区留言,聊聊对你人生影响重大的老师
也可以分享给孩子哦~


文字 | May子
编辑 | Ling
视觉 |  Lemon
图片| 来源于网络







一树Kids
给6~12岁孩子的美与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