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关系,我一辈子也摆脱不了了吗?|解忧杂货铺

文摘   2024-10-21 21:30   美国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 我们 

回复“1”直接获取心理学电子书大礼包

年轻人用得起的高品质心理服务

白岛岩心「专业心理咨询」重磅上线!

欢迎点击了解详情⬆️

更懂年轻人 高质量服务 专业保障 价格普惠

更多信息可见☞常见Q&A 咨询师介绍


首次心理评估访谈项目项目介绍



 From:   


讨厌原生家庭,父亲脾气暴躁,印象里,我的成长过程中他参与少,并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发疯大叫。成年后选择远离家庭工作。上周他来我所在的城市看病,二人相处4天,期间一对话我就会吼叫,无法自我控制。我本来以为自己和他不一样,至少情绪稳定,结果发现自己和他一模一样,可能暴躁只是藏在我的灵魂角落,随时会爆发。想到这件事就会崩溃,无法接受自己,陷入自我厌恶。


——夏阳


TO:


夏阳同学,谢谢你愿意敞开心扉向岩心诉说你的苦恼。一般来说,父母作为我们最亲密的人,应该是我们的依靠和榜样,家庭应该是我们的港湾和避风所。可是就像你的来信中提到的一样,父母也不尽然是完美的人,他们可能没有尽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做到的责任,反而给孩子带来痛苦和伤害。岩心也能看到你的担忧。你不喜欢父亲的暴躁,但是却在自己身上发现了相似的情绪。这可能让你感到不安和恐惧,害怕自己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模式都可能被家庭影响,有些心理疾病也确实具有遗传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家庭和基因就会决定一切。除了正确地认识、接纳这些知识外,放平心态面对自己、多给自己一些宽恕和仁慈也很重要。接下来就跟着岩心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1

#精神疾病的遗传性#


现如今,我们还是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那就是无法褪去的对精神疾病的偏见与恐惧感。虽然焦虑、抑郁等概念的科普已经让大众熟悉了这些概念,但如果真的说出自己被某种疾病所困扰,还是会令人惧怕不已,害怕被旁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在这之上,也经常会有人担忧:如果父母患有精神疾病,他们的后代也会得病吗?


其实在心理学界里早已有过这样的研究:例如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家谱调查,对比家族中患病率与普通人患病率的不同 ,又或是对同卵双胞胎进行长期研究,探访两人在相同或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和心理健康。有许多研究表明,基因确实会对部分精神疾病的遗传性造成影响。这些精神疾病可能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孤独症、多动症等等。但与此同时,基因也不是造成疾病遗传的唯一因素。



在精神疾病中,“遗传”的概念并不是简单的百分之百(如果父母某方患有精神疾病的话,孩子就一定会有同样的困扰)。而是说如果父母某方患病的话,孩子对这个精神疾病的易感性会增高。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孩子,比起没有的人,会更有可能患上疾病。而除了这个略微增高的可能性之外,生活的环境、人际关系、经历的创伤性事件,总和起来才是患病的真正风险。


即使家族中有患精神疾病的历史,如果能在一个安全、支持的环境中生活,拥有健康的亲密关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的话,会对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韧性和康复力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而且即使患上了精神疾病,也并不会意味着某人是一个很糟糕的人。就像其他身体上的疾病一样,我们的心灵也需要关照和休息的时间,学会调节和掌控压力,慢慢地,就又能找到自己的节奏,做回自己生活的主人。



02

#原生家庭中的依恋理论

(Attachment Theory)#


我们常说的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而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毫无疑问会对孩子依恋关系的模式和发展造成影响。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父母对待我的方式,影响了我在亲密关系中看待问题和与人相处的方式”



简单地来说,依恋模式是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展现出的行为和态度。安全型依恋的人不会回避矛盾,也不会因为他人的离开而感到焦虑;痴迷型依恋可能会比对方更加渴望亲密关系,以至于对分离感到痛苦;疏离型依恋倾向于用回避的方式去解决矛盾,他们可能会否认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只依靠自己;而恐惧型依恋渴望获得亲密关系的同时害怕被伤害或抛弃,导致压抑或隐藏自己的真实感情。这些模式大多是我们在孩童时期从家庭关系中学习到的,随着成长和新的人际交往,可能会维持原样,也可能会发生改变。


家庭确实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视角和思维模式,但并不意味着这是无法改变的。如果在家庭中无法获得健康并有支持性的关系,如果有可以信赖依靠的伴侣或朋友在,我们也可以向他们学习、沟通如何构建平等健康的关系。能够与其他人产生感情链接,学会依靠他人也允许他人依靠自己,不过于担心自己不会被接受,能够客观地看待一段关系。这样的关系,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理想,也是努力的方向。



03

#我们应该如何接纳自己?#


可能还有许多像夏阳一样的朋友,因为不尽人意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承担着心灵的重担,有时难免会责怪苛求自己。但遇到这些事并不是你们的错,而且陷入自我厌恶的泥沼后,就很难继续向前进了。所以自我接纳也是一项能够帮我们找回掌控感、平复心态、增强自信的很重要的技能


1:识别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或有不足之处。接纳这些不完美是自我接纳很重要的一步。我们犯的错误和不完美的地方并不会否定我们的整体价值,它们只是我们作为人类的正常表现。


方法:列出认为自己有的缺点,并尝试为每一个缺点找到它对你生活或成长的积极意义。比如,敏感可能会人你更容易共情他人。


2:停止自我批评

过度的自我批评会让我们失去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如果能将内心批评的声音转换为支持和理解的声音,那么我们会更容易做到自我接纳。一般来说,我们对待自己会比对待朋友更苛刻。所以在批评自己的时候,试着问自己:“如果我的朋友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怎么安慰对方?”然后将这份宽恕用到自己身上。


方法:记录自己对自己抱有的负面评价,反思这些批评是否合理。并试着将负面评价替换为更温和、有建设性的自我对话。


3:培养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是对自己表现出关心和理解,而不是苛责自己。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学会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自己,给自己时间和空间去恢复。察觉:注意到自己处于某种负面情绪中(痛苦、焦虑)。共情:提醒自己,所有人都会在生活中经历挑战和痛苦。善待自己:对自己说一句温柔的话,比如“这很难,但我会跨越它的”,给与自己安慰。



4:放下与他人的比较

我们的焦虑和自我怀疑有一大部分来源于与他人的比较。我们应该提醒自己,每个人的生活路径和节奏不同,不需要用其他人的条件和标准去苛求自己。


5:接受他人的爱与支持

有时我们因为感到孤立或缺乏支持,会觉得很难做到自我接纳。如果能够和其他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并从他们那里接受他们的感情与支持,会是一种恢复掌控感的很好的方法。被他人接纳理解,也会成为一个信号,告诉你你并不是孤身一人。


6:关注自我优点与成长

除去以上的这些技巧之外,我们也应该记住,自我接纳并不意味着忽视改进的空间,而是通过接受现状,进一步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在这个基础上成长。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会有觉得得不到支持、不被理解的时候在。当我们无法信任或向本该是最亲密的人求助时,向外寻求朋友或是专业人士的帮助也是很好的选项。更重要的是,不要责怪或看低自己。我们每个人都走在只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所以我们也会用属于自己的方法去接纳自己,用自己的步伐,去开拓属于自己的未来。



主创说

血缘不可选,生活由心定。




作者 / 悦涵

播音 / Enya

排版 / 嘉璇

责编/  艺儿


本期封面和配图来源于网络。


(向下滑动可见更多信息⬇️)


你是否和夏阳同学一样,觉得被原生家庭影响或者正经历以下这些情况


又或者你也有新的烦恼想要与我们分享?

...

T-Chat 即时文字心理支持、

T-Letter 书信式文字心理支持:

你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空间内畅所欲

在线聊天 / 信件的方式倾诉你的困扰;

感受被理解、被包容、被支持

我们将不负你的期盼,

即时回复、郑重展信、共情思索、专业剖析,

以全面的视角给予反馈,

为你解忧。



见字如面,

我们期待着与每一个温情善良的你在文字中相遇!


详情请参见⬇️

心事无处安放?随时来这里「即时倾诉/书信疗愈」|T-Chat/T-Letter 文字心理服务


更多信息请添加 PlanT 专属微信小助手:

T-Letter专属小助手

T-Chat专属小助手


扫描海报中二维码即可寄信⬇



Copyright©2024 Whiteis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白岛补招

JD 咨询师运营官 

工作内容:

1. 管理平台入驻咨询师\评估师: 负责平台咨询师入驻,管理及日常相关事宜(包括管理咨询师\评估师督导,沟通协调与平台相关的问题,与督导老师工作,对接面向企业的咨询师讲师);

2. 数据分析小组:负责整理平台和咨询师相关数据并结合其他部门数据形成相关报告;

3. 评估师计划持续跟进,更新优化相关程序;

4. 开展平台与专业咨询和评估相关活动企划

项目详情:

专业心理咨询项目:

年轻人用得起的高品质心理服务丨白岛岩心「专业心理咨询」等你体验!

首次心理评估访谈:

解锁你的专属心理健康地图|白岛岩心「首次心理评估访谈」速来体验!


工作要求:

1.心理学及相关背景、有心理咨询、朋辈咨询相关培训或实操经验为必需项;

2.对待他人真诚耐心,对待工作细心负责,具有隐私信息保密意识;

3.专业敏感度高,注重学习与实践,持续关注个人成长与发展;

4.擅长沟通,亲和力,积极主动,热爱创新及研究,有较强团队协作能力。


欢迎咨询白岛HRBP

期待你的加入!

欢迎关注白岛岩心,倾诉不迷路。




▼请点开图片,再长按扫码

▲请点开图片,再长按扫码

白岛岩心
由上海交大、复旦、哥大、纽大等全球高校心理/精神医学硕博、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注册心理师、Google资深工程师联合创立,聚焦以「高校学生」「青年教师」「职场新人」为核心的年轻群体,致力于将心理服务普惠化、大众化,让更多年轻人触手可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