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杂志 | 十年治水,海河流域河湖复苏中

文摘   2025-01-15 11:06   天津  

海河流域地跨京津冀晋豫鲁蒙辽8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以不足全国1.2%的水资源总量承载着全国7.7%的耕地、11%的人口和12.6%的经济总量,一度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引发了河湖湿地萎缩、生态功能退化、地下水水位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流域水安全。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并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流域治水工作指明了方向。十年间,在水利部统筹指导下,海委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职能作用,协同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力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快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推动建立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团结治水工作机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海河流域河湖生态加快复苏,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成为流域新的底色。

卫运河复苏

十年来,海河流域坚持“节水优先”方针,牢牢把住“用”的关口。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将思路从增加供给转向需求管理,流域用水总量稳定保持在370亿立方米左右,节水水平保持全国领先,用水效率显著提升,2023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8.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6立方米,较2014年分别下降36.7%和30.1%,2023年非常规水供水量达43.6亿立方米,占流域总供水量的11.7%。

十年来,海河流域树立空间均衡理念,充分发挥“调”的优势。不断完善流域水网体系和水资源配置格局,2014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海河流域已累计使用南水北调水超48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7600万,极大缓解了流域供水紧张局面。实施多水源联合调度,通过优化调度汛前弃水、加大水库下泄生态水量、充分利用再生水、适度增加外调水等方式,自2018年实施试点补水以来累计实施河湖生态补水约400亿立方米,为流域河湖复苏提供了重要补充水源。

官厅水库向永定河补水

十年来,海河流域实施系统治理举措,全面提升“治”的效果。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加强山区水土保持治理,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流域水土保持率达到80.5%,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以京津冀为重点持续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协同推进黄淮地区、鄂尔多斯台地、汾渭谷地等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治理,流域地下水水位显著回升。持续深入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加快健全完善河湖控制断面和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保障机制,河湖复苏长效机制正在形成。

生态治理后的滹沱河


十年来,海河流域完善两手发力机制,探索创新“管”的模式。建立流域与区域间“河长+河长办+部门”三级联动、“河长+检察长”等工作机制,持续提升河湖监管效能。出台《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石家庄市滹沱河保护条例》等多个河湖专项法规,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加强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探索实施水资源税改革,流域内京津冀晋豫鲁蒙均纳入水资源税改革试点范围。搭建永定河“流域机构+地方+公司”协作平台,推动河湖治理保护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推进的转变。

十年治水,玉汝于成。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和遥感解译等多源数据显示,海河流域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健康生命,流域正在重现生机。海河流域52条主要河流全线有水平均时长由2014年的193天增加至2023年的267天,有水长度占评估河长比例由2014年的75%增加至2024年的96%,永定河、滹沱河、京杭大运河等重点河流有水情况持续改善,北京市陈家庄泉、邢台百泉等多处泉域复涌,白洋淀、衡水湖、七里海等重点湖泊水面面积得到有效保障。2023年海河流域河湖水质状况总体为优或良,I—Ⅲ类水质断面由2014年的占比不足40%大幅提升至近80%,劣Ⅴ类水质基本消除,消失多年的黑鹳、丹顶鹤等珍稀物种重现相关水域。

地下水水位回升,门头沟泉水复涌

“华北明珠”白洋淀重现生机

推动河湖复苏,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下一步,海河流域将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流域和区域,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大力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持续强化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地下水取水总量、水位“双控”管理,探索建立流域河湖复苏的长效机制,加快构建各河系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流量保障体系,让越来越多的河流成为造福流域人民的“幸福河”。




END

来源:《中国水利杂志

海河水利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简称海委)权威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