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是一种人格属性,NPD则是极致的自恋|心理科普

文摘   教育   2024-09-10 12:03   广东  
关注我,让自己更懂心理广州心理咨询

作者:尤红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8月底发生的青岛“路虎女”事件,她逆行、插队、暴怒、打人,好像她的人生信条是:我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得给我让路!

她表现出极致的精神病性自恋,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眼中没有他人,如果有人阻碍了她,就引起她的自恋暴怒。

当下在日常生活中,NPD好像也成了时尚,特别是年轻一代,很随意说某个人NPD。我们都会认识一些对自己评价很高的人,他们认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是和其他人不同的,理应获得特殊待遇。

如果这种倾向达到了极致,可以说达到了障碍的程度,在医学上有自恋型人格障碍(NPD)的诊断,诊断是一件非常严谨,需要慎重对待的事情,目前流行的“NPD”借用了医学上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说法,但本质上不可一概而论。

如何从医学层面识别NPD?

NPD的人具有一种不合理的自大感,而且执迷于自己,对他人缺乏敏感性和同理心。

一旦没有人赞赏他们,他们就会感觉不舒服;他们也倾向于利用他人以满足自己的利益;当面对其他成功的人时,会表现出极端的嫉妒;会因为无法实现对自己的期待,而陷入抑郁之中。

1、NPD的医学诊断标准

具有一种怀有夸大感(在幻想或行为中)并且需要赞赏和缺乏共情的普遍模式,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情境中,表现为以下至少五种情况

1)怀有夸大的自我重要性(例如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获得高成就的情况下期待得到出色的评价);
2)执迷于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聪慧、美貌或理想爱情的幻想;
3)相信自己是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并且只有其他特殊或高地位的人(或机构)才能理解自己,或者自己只应该与这些人(或机构)有关系;
4)过度需要赞美;
5)有一种特权感(不合理地期待特别的优待,或者他人自动满足其期望);
6)在人际中表现出剥削性(利用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7)缺乏共情,不愿意承认或认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8)常常嫉妒他人,或者相信他人嫉妒自己;
9)表现出傲慢、高高在上的行为或态度。


2、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两种亚型

1)睥睨无感型自恋

无法觉察他人的反应;傲慢且具侵略性;只注意自己;需要成为他人注意的焦点;有传送器但没有感受器;情感上受到他人伤害时表面上不受影响。

2)过度警觉型自恋

对他人的反应高度敏感;压抑害羞,刻意躲避别人的注意;过度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避免成为注意的焦点;仔细观察他人,寻找自己被冒犯或被批评的证据;情感上容易受伤,容易感到羞愧或者被羞辱

虽然两种自恋表现出了看似截然相反的特征,但是可以看出他们的核心特征都是自我中心,对自尊有不现实的要求,且不允许他人否定和破坏。


从精神分析心理动力视角
理解NPD的形成

“自恋”一词源于希腊神话,讲述了一位名叫Narcissus的英俊少年的故事,Narcissus沉醉于自己的美貌中,整日欣赏自己在池塘中的影像,唾弃仙女Echo的倾慕。

这个神话中的两个主题——度的自爱和对他人的蔑视是自恋概念的起源

洛伊德用自恋一词来描述把自己看得格外重要,并执着于获得关注的人。他认为自恋的人是无法被分析治疗的,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自恋是无法改变的。  

科胡特是率先分析NPD的精神分析学家,他的研究对象是非精神病人表现出过度自恋的个体,他的分析显示:NPD是由儿童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导致的,父母较少对孩子表达欣赏和积极情感。

在这种养育风格下,可能会发展出NPD,成年后无休止且无结果地寻找理想照顾者,期望有个人能够满足自己早年未被满足的需求。

科恩伯格也是研究NPD的精神心理学家,他研究精神病院的病人揭示:当一个人不能成为自己,甚至被要求牺牲自己、满足他人预期时,会产生自恋损伤。

比如孩子可能会认为「我自己是一无是处,不值得被爱的,所以我要做些特别的事才能值得被爱」


此外,儿童期父母的高估,认为他们比其他儿童更特殊或更有资格做某些事情时,儿童可能将他们是特殊的、具有特权的个体信念内化,长大后也更可能成为 NPD。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对成功的崇拜、对竞争的过度追求,自恋特质明显的人在持续升高,也许是当下NPD成为流行时尚的原因吧。

NPD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基因、人格特质、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如何区分健康自恋与病态自恋?

每个人天生都是自恋的,我们婴儿时都是自我中心和苛求他人的,这是我们本能生存的需要;当我们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也获得一些生存的能力,社会化的过程也教会我们如何理解并照顾他人的需要。

我们需要足够的自恋水平才能维护自尊感,在生活工作中感受到足够的自信,也需要共情和利他,构建温暖和谐的关系。

所以,区分健康自恋和病态自恋并不容易,因为在一定程度上的“爱己”,是正常且必需的,某些特定行为表现在某人身上可能是病态自恋,但在另一个人身上则是健康自恋的表现。


我有一个青少年来访者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出门随时带着梳子以保持自己的发型,这种行为是自恋的,在他的年龄阶段,这种行为是可接受的;如果一个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行为,可能就是病态自恋。

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我们对自恋的理解也不同,当然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用自恋来描述一个有健康自尊的人,我们也会用自恋来评价一个我们讨厌的人,也有可能我们嫉妒某人的优秀特质。

而且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和不同侧面的自恋,自恋也有适应性和非适应性之分,适应性自恋个体表现出更高的幸福感,乐观水平和自我觉知力。而非适应性自恋个体通常表现出更高的攻击性,冲动性和更低的共情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时不时地陷入“糟糕的自恋”模式,但当自恋行为超过临界值并成为固定的模式时,就已达到NPD了。 

生活中遇到NPD如何应对?

自恋者在感情方面本身有赢得异性青睐的优势,我们比较容易爱上一个自恋者。相处时间久了,就会感觉各种各样难以言说的不舒服感,比如:

感觉自己“不够好”;自我怀疑,自我猜疑;频繁道歉;困惑,感觉自己才是那个“失去理智”的人;无助与绝望;悲伤难过或压抑沮丧;感到焦虑不安,郁郁寡欢;容易感觉羞愧;精神内耗等。

如果我们亲近的人有NPD,究竟应该继续留在自恋者身边还是选择离开,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与NPD相处:

01

保护好自己

如果与NPD的朋友、同事在一起,我们感觉到不舒服,可以调整与他们相处的方式,减少接触。

未成年的孩子遇到NPD父母,是没有选择的,期待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多一些学习和反思,尊重孩子,懂得真正爱孩子。

成人的我们遇到NPD,尽管无法改变他们,但我们还是有选择的,虽然我们可能会因为所爱的人让我们不舒服,并且不愿意改变而感到沮丧,我们可以调整与NPD相处的方式,减少自己不舒服的体验。 


02

设定必要的界限‍

NPD的人经常有意无意地试图通过他人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如果你有一个NPD的亲人,设置健康的界限是必要的。

确保能够清晰地传达:我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一旦设定了界限,就紧紧守护。

这个过程可能很难,但屈服于NPD的要求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NPD的人经常诉诸煤气灯效应来破坏界限,如果我们确定自己要说哪些话、做哪些事,记录下来。即使NPD可能因为愤怒而大发雷霆,我们也要能够守住自己的界限。

03

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健康

有亲属是NPD的人也应该考虑去心理咨询,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克服NPD带来的情绪困扰和困难,并更好地应对。

04

不要与NPD论对错

当有冲突发生时,保持冷静,不要把事情放在心上,不要与NPD争论,因为NPD最关注的是赢,不在乎问题的解决和关系的维护。

05

管理自己的期望

在伴侣关系中,如果决定在一起生活,就要管理好自己的期望,不要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带给伴侣,与伴侣分享只会徒增挫折感,使问题变得更糟。

管理期望可以从两个层次上进行:不再与伴侣分享重要的或易受攻击的信息;分享消息之前,做好可能会失望的准备,以便能够更好地承受感情中NPD的冷酷。


觉察到自己是NPD能够做些什么?

电影《红毯先生》中男主刘伟驰是典型的自大型NPD,从事业婚姻的挫败中认识到自己的“骄傲”。

有所觉察,就会慢慢改变的,觉察是改变的重要前提。

在心理咨询过程也遇到很多NPD,因为焦虑、抑郁、强迫、惊恐、成瘾、情感等问题而寻求心理咨询,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红毯先生》剧照)

NPD的治疗主要是心理咨询,比如精神分析,ACT等,以下方法也可能有助于缓解NDP的症状:

01

提升自我意识

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02

提高共情能力

学习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感受和需求,培养共情能力。

03

推动自我成长

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学习新技能等方式来推动自我成长,提高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04

寻求社会支持

寻求家庭、朋友和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懂得爱他人,应对人际关系中的困难。

自恋是一种人格属性,人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恋。具有正常的自恋水平,可以帮助我们维持自信。

当然,自恋程度比较高也并不就意味着病态,只有极端的自恋才称之为NPD。

参考文献:


【1】《变态心理学》整合之道第七版P536

【2】《动力取向精神医学:临床应用与务实》心灵工坊文化2007P667


文章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


广州红树林心理

红树林心理覆盖广州、南沙、深圳、佛山、中山等地
是华南地区有影响力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你的点赞在看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红树林心理咨询服务
红树林心理咨询,专注心理咨询十八年,擅长儿童青少年、婚姻情感、情绪压力、个人成长、职场管理及咨询师培训。我们将会用专业与爱陪伴您,守护您心灵的家园,愿您自在且有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