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时刷到一个网友凌晨1点的感慨:“共情能力很强,但我说不出半句安慰人的话”。
人人都知道的共情到底是什么?共情一词最早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他指出所谓共情就是“把自己放入另一个人的鞋里面”、“通过另一个人的眼睛和耳朵看待这个世界”。
共情也被称作为同理心,但共情不等于同情,同情带有怜悯和地位的差距,而共情更多是感同身受的理解、在你左右的陪伴。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没有安慰到对方?
所以既然能够知道对方的情绪,也能够产生理解,为什么安慰的时候感觉对方的回应没有被安慰到的感觉呢?
我们在听对方的倾诉的时候会有一种“我一定要说些什么来安慰他”的感觉,我们知道对方很痛苦所以想要帮助对方摆脱痛苦。
大家的好意都没有错,但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倾听之后的安慰很无力呢?可能是有些技巧没有注意到。
有效的倾听可以产生安慰的效果
集中注意力
观察对方的表情,注意对方所说的内容,感受对方的情绪。如果你不集中注意力听对方说话,然后问对方一个问题,对方可能会生气“我刚刚不是在说这个吗?你没有听吗?”
目光接触
不管对方在说的时候是低着头还是看着你,你看着对方都会让他产生一种你在认真听他说,他在被关注、被重视的感觉。
继续话题
我们在听对方倾诉的时候肯定有好奇的东西,有效的倾听是关注对方谈论的话题,继续对方的话题来提问,而不是突然跳话题,然后打断对方进行询问,对方可能会有点懵“我在说这个你问那个干嘛”。
和对方同步
如果你在集中注意力倾听对方,你肯定会注意到对方的表情神态和一些肢体动作,你不需要刻意和对方保持一致,但是当你真正做到全神贯注关注对方时,对方会在你的神情上感受到。
你可以静静的陪在对方身边,仅仅听他倾诉就好了,在他说到一些感受的时候你只是轻轻地点点头,他都能感受到你在关注他,然后感觉受到鼓励而继续说下去。
陪伴本身就是最好的安慰,安慰也可以不用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