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箕草
文‖朱百强
2023年7月中旬,我们去宁夏固原,第一个见到的是女作家马金莲。
我和马金莲的交往是从给《六盘山》杂志投稿开始的,约有四年多了,虽然只是通过微信聊天,电话联系,并未谋面,但对她的为人处事已有所了解。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去西海固看一看,印证一下曾“苦瘠甲于天下”,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定为世界上22个“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的山川地貌,是不是依然寸草不生?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哪儿人的生活状况如何?另外,我也想弄清,吃马玲薯和高粱面长大的马金莲,是怎么坚持业余创作,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完成500余万字的作品,而且做到了高产优质?便有了这次西海固之行。
之前,我已告诉了她此行的目的,拟定了我们的行程安排。马金莲发语音:欢迎宝鸡作家来固原做客。她告诉我,本来要带母亲去西安治病的,因为已提前挂了专家号,为此,她决定推迟一天,必须以个人的名义招呼我们吃顿饭,尽地主之宜。马金莲的实职是固原市文联副主席,同时兼做文联所属《六盘山》杂志的小说编辑。因她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在社会上身兼数职,加之创作正处于势不可挡的喷发期,既要干好分内的工作,进行文学创作,又要料理好家庭事务,时间对于她来说弥足珍贵,我顿觉汗颜。马金莲又说:就这么定了,朱老师,固原见!她的声音恳切而熟悉,我只是感动,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我对西海固最初的认知,是从阅读郭文斌、石舒清、马金莲、了一容、季栋梁等作家的作品开始的。郭文斌的小说《农历》中,对春末夏初时,姐弟二人遭遇沙尘暴的描述,马金莲小说中常出现的“月亮山”、“葫芦河”和“扇子湾”,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她的小说具有清澈明净、质朴细腻的风格,抑或是同出身于农家,很对我的胃口。后来,我开始关注西海固,发现除过上述在中国文坛叫得响的作家,哪儿还涌现出一大批草根作家,他们在和大自然作斗争、用勤劳摆脱贫困的同时,坚守着文学信仰,写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我就更有了和这些文友交流的向往和冲动。
经查询得知,宁夏固原距我们宝鸡只有二百公里,其境内的六盘山南段称陇山,南延至宝鸡陇县。六盘山横贯陕甘宁三省区,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黄河水系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均发源于此。
那天上午11时许,抵达固原市区,我在车上发现,固原市区似乎处在一个盆地里,四周都是山,然而山上几乎皆是绿色,目不暇接,市区也绿化得很好,街道干净卫生,尤其是没有那么多的喧哗和噪音,清静,如同进入仙境,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差。
我便给马金莲发语音,称按照约定,我们已住进固原宾馆后楼。她称,让我们先休息,她打的去宾馆。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就在我们洗漱一番,稍亊休息后,马金莲的电话就来了。她让我们去前楼用餐。我们赶忙下楼,往前楼走去,只见一个高个儿,留长发,身着深蓝色休闲衬衣,下穿焦糖色阔腿裤,戴眼镜的女人朝我们走来,喊我并招手打招呼,我知道她就是马金莲了。她是著名作家,我在电视里、电脑中、书的作者介绍中看到过她的影像和照片。应该说,我们彼此是熟悉的。她领着我们来了前楼二层的一个包间,给我们介绍了固原文联的办公室主任丁正,他正是这次和我们进行官方联系的人。按约定俗成的官场规矩,马金莲尽管是八零后,年龄小,但她身兼宁夏作协副主席,论职务和名气,坐主席是必须的。而她极力推辞,让宝鸡作协主席李广汉坐主位,称不论那么多条条框框,我们是客人,在座的都是她的前辈,丁主任还是她的老师呢。她的一句话让我们轻松下来,没有了拘束感,屋子有了笑声,气氛活跃起来,相互之间的陌生感瞬间消失。她干练、随和、亲切,像招呼老朋友一样,给我们斟茶,介绍西海固的风土人情。我觉得,她不是刻意的,而是真性情的流露,是出于对文学同道的喜欢所致。可以看得出,她是纯粹的文化人,没有官员的架子和傲气;在她的身上,有一种来自黄土高原天然的质朴和善良,纯净得像是天上的一朵白云,普通得像山坡上的马玲薯花儿。我敢说,陌生人把她和著名作家绝对联系不到一起,会以为她是那一家的“碎媳妇”呢。
下午,我们参加固原市、宝鸡市文学交流座谈会。驱车到达固原市新区文联楼下,马金莲和几位同事已在等候,他们对这次活动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
座谈会上,马金莲的开场白没有客套之辞,简明扼要;两地作家争先发言,谈感受、谈体会,发自内心,出自真情。生动热烈地场面令我动容。我说:我们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固原的,这是一次朝圣之旅,固原作家身处贫瘠之地,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发扬红军翻越六盘山的精神,高举文学火炬,照亮了人们的生活,创出了一个又一个佳绩,为我们树立了标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交流中我们得知,西海固,因辖西吉、海原、固原三县而得名,与甘肃河西、定西并称为“三西”地区。西海固山连着山,十年九旱,虽然长期贫穷,但有尊崇文化的传统,对读书和写作的人格外尊重,对文字有天然的敬畏感,凡是有字的纸,目不识丁的农妇都不会随意丢弃。在往昔的艰苦岁月里,文学为西海固人点亮一盏心灯,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依靠文学播种希望,完成自己的精神图腾,笔下的文字带有光明与温度。形成了以郭文斌、石舒清、季栋梁、马金莲、了一容、火仲舫、火会亮、单永珍为代表的作家群。“西海固文学”被誉为“中国文学的一股清流”。
2020年11月,西海固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苦难的岁月渐行渐远,文学的根却在这片土地越扎越深。就拿中国首个“文学之乡”西吉县来说,全县有47万多人,有37个文学社团,1300余人长期坚持文学创作,其中中国作协会员21人、宁夏作协会员80多人、各级会员240人。有31人出版个人专著,有36人(次)各种体裁的作品入编国家级、省市级作品集。西吉籍作家获得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提名奖、骏马文学奖、冰心文学奖、春天文学奖等全国性及国家级文学大奖,获得国家级文艺荣誉称号10余次,有20余人走进鲁迅文学院学习,西吉文学创作已成为“西海固文学”的中坚力量。
马金莲、丁正和固原市作协主席李兴民都是从西吉县走出来的,提到家乡的作家,他们如数家珍,充满深情。听着西吉作家的故事,我心潮澎湃,急于去见见这些草根作家,去“木兰书院”看看。
座谈会结束,天色尚早,我们在宾馆附近的公园、博物馆广场转悠,寻觅高原小城的特色。天高云淡,日头依然灼人,一阵风吹来,倒也凉爽许多。我们登上残留的原州古城墙,感受此地历史的悠久和文化底蕴的深厚。固原史称萧关,也叫原州。唐代诗人王维在此留下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的诗句。遥想汉武帝时称“高平第一城”的原州,作为一座军事、政治要塞,会是什么模样?我似乎嗅闻到来自汉代的气息。
晚上,李兴民请我们吃当地具有代表风味的羊头,我问陪同的女作家薛玉玉,是否可以叫马金莲也来坐坐,她说马主席要陪孩子,夜里一般不出门。我忽然想起她明天要陪母亲去西安治病,禁不住顿生歉意。另外,她还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不定惜时如金,正在爬格子呢。
次日,我们前往西吉县文学馆参观学习。
车子行驶在群山之中,我和固原作家聊天中得知,马金莲笔下的月亮山和葫芦河就是家乡的山和河,而“扇子湾”则是她出生的村落,尽管她们家已搬迁离开“扇子湾”,但“扇子湾”已融入她的血脉中,和月亮山、葫芦河一道化作为她的文学地理标志。
西吉县文学馆造型独特,巨大的环形建筑烘托出引人注目的“中国文学之乡”字体,辅以两组上升的“长卷”形成主题景观。“长卷”外部镌刻了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对西吉文学的评价:“文学不仅是西吉这块土地上生长最好的庄稼,西吉也应该是中国文学最宝贵的一个粮仓。”馆内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历史文化展区,第二部分为文学发展展区,第三部分为文学繁荣展区,第四部分为文学辉煌展区,第五部分为文化培根铸魂,文学照亮生活展区。铁凝的赠书和西吉作家的代表作品作为立柱造型,支撑着文学馆。书香沁入肺腑。我站在西吉作家群谱前,看着墙壁上的作家简介,一张张图片,一部部西吉籍作家出版的书籍,听着县文联工作人员介绍作家的故事:有坐在轮椅上的青年作家马骏、有门板诗人马建国;火仲舫家族就出了四个作家;农家妇女单小花因创作改变命运;李成山和儿子李剑冰都是诗人。杨河村坐落在大山深处,县作协主席史静波创办的“木兰书院”,凉亭下、长桌边,时常围坐一群不同身份的人,朗读自己的诗歌,进行文学交流。在“木兰书院”红色砖墙上,有一首盲人作家赵玲的诗:“在没有光的世界/我们的心变作灯盏/在没有声音的天地/我们用呼吸感知温暖。”女作家李爱莲曾在诗歌《六月》写道:“大多数鸟/在笼子里寻找意义/在天空中乱飞/想成为有名有姓的人。”上世纪80年代末,不足10岁的李兴民和母亲在农田栽苗,在久旱的土地上踩一脚便满身尘土。沙尘暴自远处席卷而来,刹那间吞噬农田。家中7亩地,却只收了几捆柴火。李兴民的最大愿望是“吃碗面条。”于是,他写下如下的诗句:“大旱的春夏两季里/我做过的一些潮湿的梦/烟雨濛濛似江南……让父老乡亲在旱季劳作/和雨季集水的身影/行走在我的诗歌。”
站在荣誉墙前,看着各类奖状和奖杯,展现着西吉作家取得的成就,我感到了文学的神圣和奇特的魅力,不能自已,诚惶诚恐。
走出文学馆的门,环顾四周,是郁郁葱葱的大山,公路上车流涌动。蓦然,我看见一栋大楼上竖立着“西部福地•吉祥如意”条幅,想到了郭文斌的小说《吉祥如意》,我以为,一定是先有了小说,才催生了西吉县的文化旅游品牌。
离开吉县文学馆所在地硝河乡硝河村,本来,想去“木兰书院”参观,不巧的是,史静波外出未归,只能留遗憾了。我们又去将台堡红军会师地,然后去大山里转了一圈,为的是感受西吉的山川地貌,验证生态是否真正得以彻底改善。我发现山坡上里块状的绿色,不是玉米就是马玲薯,而在河道里、盐碱地生长最多的是席箕草。它们耐寒、抗旱、须根粗壮,一簇簇相互依靠生长,形成独特的高原风景。
【注】本文原载于《葫芦河》2024年3期。
作者简介
1.来稿必须保证原创,思想健康向上,语言精炼,艺术性强。
2.来稿需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和作品名称,如作者本人不愿意显示真实姓名,请在来稿中予以说明。
3.来稿时请附上作者本人的生活、艺术照片和个人创造简介。
4.来稿一律请发873123376@qq.com邮箱,来稿一般在10—15日内编排发出。
六盘山诗文编辑工作室
Liupanshan
六盘山诗文
编辑:水比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