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父子发现国宝被遗忘于荒野

旅行   2024-09-29 12:00   上海  



地球是一个奇迹
探索者|江苏
将国家地理中文网设为星标方能收到正常推送

梁武帝萧衍修陵前天禄。

“个人财力固然有限,但愿尽力而为”。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对父子无惧艰苦,奋力前行,保护国宝丹阳齐梁皇陵石刻的故事。


国宝被遗忘于荒野
江苏丹阳是南朝齐、梁两朝皇帝的故里,南齐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都是从丹阳走出去的皇帝。齐梁时期,按照礼制,皇帝死后,棺椁要运回丹阳下葬,并修建巨大的皇陵。
丹阳、南京地域的南朝陵墓石刻分别统称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南京南朝陵墓石刻,俱于1988年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00年过去了,丹阳现存11处26座皇陵前石刻,包括天禄、麒麟、神道柱、龟趺等

梁武帝萧衍修陵前天禄(双角)。

陵口镇麒麟(单角)

目前,位于丹阳开发区三城巷的梁文帝萧顺之建陵保存最完整。建陵神道有石兽、石建筑物基座、石柱和石龟趺次第成对设置,计4对8件。通过这些我们大概可以想象南朝齐梁时期皇陵的样子。

南京辟邪(无角)。I 公版图片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

在90多年前,丹阳齐梁石刻还湮没在荒山野地里,任凭风吹雨打,严寒酷暑的洗礼。这些巨大的石兽凝固了时间,它们平静地守护着主人的魂灵,岁月流转、朝代更迭都与它们无关。
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也很少被人关注到,除了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文里零星见过它的影子,再没有其它历史典籍或诗文对它有过记载。丹阳齐梁石刻和它们陵墓主人的信息尘封在历史中。

齐梁石刻在荒野(1)

齐梁石刻在荒野(2)

直到清同治年间,才有曾国藩的幕僚、西南大儒莫友芝因爱好金石学,关注到丹阳齐梁石刻,他撰写的《金石笔识》成为研究齐梁石刻的开端,他记录了丹阳梁

齐梁石刻在荒野(3)

文帝建陵。到清宣统三年(1911),上海天主教传教士张璜编撰的《梁代陵墓考》中除记载了梁文帝建陵,还增记了齐武帝萧赜景安陵、梁武帝萧衍修陵、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等3处丹阳齐梁石刻。
1910年左右,法国学者谢阁兰第一次用照相机对丹阳齐梁石刻进行了拍摄,留下了完整的影像,后来收录到他的《谢阁兰的中国考古摄影集》

谢阁兰与齐梁石刻神道柱(1)

谢阁兰与齐梁石刻神道柱(2)

此后,丹阳齐梁石刻再一次陷入无人关注的境地。



父子同抱负
直到1934年,著名历史学家、中央大学史学系主任朱希祖到南京赴任后,带着他的儿子,担任中央大学经济系主任的朱偰,开始关注到丹阳齐梁石刻。

中央大学史学系主任朱希祖

中央大学经济系主任朱偰

要说起对南京及周边文物古迹的调查研究,朱偰比朱希祖还要早。1932年,朱偰从德国柏林大学博士毕业回国后,担任了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当时才25岁,第二年,就担任了系主任,课余,他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对南京及周边文物的调查研究,实地拍摄中去了。

朱偰与齐梁石刻

朱希祖是第一个把文物调查聚焦到六朝陵墓上的学者。他在日后编撰的《六朝陵墓调查报告》序言中解释了做六朝陵墓调查的初衷:“杜外人之觊觎,扬先哲之耿光”,“仰承先志,以自永其国祚”。
在朱希祖的带动下,朱偰投入到六朝陵墓调查中,他在《生活之一页:一年来的生活》一文中详述了自己做六朝陵墓调查的动因,他认为六朝、隋唐是中国艺术的黄金时代,不能假手于外人来进行调查研究。
那时,朱偰看到的的六朝石刻的景象是,“那些造型生动、雄浑简练的六朝石刻,或湮没于荒草,或破碎于农田,而文物管理部门竟听之任之,使其日趋散失零乱,乃至消灭无存”,为此他痛心疾首。
南京作为六朝都城,在隋文帝杨坚“平荡垦耕”政策下,300年的繁华灰飞烟灭。六朝的建筑毁弃殆尽,只有陵墓石兽、华表、碑碣是硕果仅存的六朝遗物,让世人还能一睹六朝的风华。

朱偰和父亲的六朝陵墓调查没有公费支持,完全是私人行为。他们父子完全无惧艰苦,奋力前行,“个人财力固然有限,但愿尽力而为”



终于惊动官方
朱氏父子对六朝陵墓的实地调查,直到第五次,才推动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加入,进入官方视野。
1935年3月16日至17日,朱偰与父亲,还有同为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的滕固、荆林,一行四人到丹阳,调查齐梁石刻。
这一次收获很大,在前人的调查基础上,朱希祖、朱偰寻访到了齐宣帝永安陵、齐高帝泰安陵、齐武帝景安陵、齐景帝修安陵、齐明帝兴安陵、丹阳水经山下偏东偏西二处南齐墓、梁文帝建陵、梁武帝修陵、梁简文帝庄陵10处。
除了金王陈南齐石刻没有被朱氏父子发现外,其它丹阳齐梁石刻都被他们寻访到了。

朱偰拍摄梁武帝修陵石刻

由于石刻大部分半没于土中,朱偰还亲自测量石刻尺寸,并用自己的德国双镜头照相机拍摄了大量石刻照片,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其中最珍贵的绝版照片是齐高帝泰安陵前的两只残存石刻。

朱偰拍摄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

在朱偰于1936年出版的《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一书中,刊登了两张泰安陵照片,配文写道:
“由萧承之永安陵而西,逾冈陇可百步地名赵家湾,有已毁之石麒麟二。一已失其首、腰身,中断,其它一兽亦丛残不全,惟首尚在半埋丛芜中……由此视之,则赵家湾之陵墓高帝泰安陵也”。

朱偰拍摄齐高帝萧道成泰安陵石刻

可惜的是,1968年,泰安陵石刻被当地村民赵丁宝等人用炸药炸毁,朱偰所拍摄的照片是泰安陵石刻唯一留存的影像。
朱希祖结合文献资料,详细考证了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齐高帝萧道成泰安陵的位置。
此次调查完成后,朱希祖、滕固合撰了《六朝陵墓调查报告》,1935年8月1日由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正式出版,成为后世研究六朝陵墓的重要学术著作。

六朝陵墓调查报告

1936年,朱偰在调查报告基础上,精选了自己拍摄的齐梁石刻照片,集结成册,编辑出版了《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为齐梁石刻留下了珍贵的实测数据和影像资料。

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

大师已安眠
1949年,朱偰选择留在大陆,1952年,他因为南京大学院系调整,被调任为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分管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兼负省国画院筹建任务。
因为朱偰不畏艰辛的实地调查,才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丹阳齐梁石刻影像资料和史料数据。也因为他的舍命保护,南京市民今日才能继续得见到中华门瓮城和石头城。
1978年11月,朱偰平反后被葬于南郊花神庙中国公墓(2002年迁于功德园)。
在追悼朱偰的吊唁仪式上,他生前好友、著名画家刘海粟送来一副挽联:“真理长存,铁骨丹心昭百世;是非定论,经济文章照千秋。”

中华门瓮城 I 公版图片

南京石头城 I 公版图片



撰文:尹锋,齐梁文化研究院院长
摄影:齐梁文化研究院(标注版权出处者除外,如有侵权请火速与我们联系。)
审稿:杨再年 (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顾问、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特聘专家)
编辑:框舅
版式:Arvin





点击下图订阅《华夏地理》杂志



点点👇,谢谢关注。

伸出小手


点赞和“在看”吧

国家地理中文网
地球就是一个奇迹—《国家地理》杂志中文官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