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海南新姿态,海南新发展

民生   2024-12-23 13:31   日本  


最近,高层领导访问了三亚,并听取了工作报告,这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


港澳不少财团也密集赴海口、文昌、琼海、儋州、昌江、三亚等地参观、考察,实地感受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展,加深琼港两地交流。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这个关键时刻,海南再次站在了时代的前沿。


海南全岛正积极推进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目前已进入“封关倒计时”的一年。国家明确表示,将确保“全面封关运作”按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


据新华社报道,海南被赋予了新的重要任务,旨在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为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关键窗口。


近年来,海南一直在围绕“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进行发展:


-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

-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 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随着海南自贸港的全面封关,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其对外开放的决心,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的开放之门将越开越大。


在当前“逆全球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为何要将海南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吸引外资和外企?海南如何可能成为下一个香港,成为百年大变局中的国家大事?



海南是中国的第二大岛,面积达3.54万平方公里,比许多国家如比利时、以色列、科威特还要大,相当于卡塔尔的3倍,新加坡的约50倍。将这样一个大岛建设为全岛自由贸易港,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创造了世界之最。


世界上其他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如阿联酋的迪拜(35平方公里)和荷兰的鹿特丹(319平方公里),相比之下规模较小。香港作为国际自贸港,面积也仅有1105平方公里。


海南全岛“封关运作”的倒计时,意味着到2025年底,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岛将诞生,随之将带来一波财富创造的浪潮。


全岛“封关运作”意味着,封关后,除了进口征收商品目录内的商品外,其他进入海南自贸港的货物将不再征收关税,实现自由贸易。


这被称为“一线放开”,海南自贸港与境外都属于“一线”。同时,海南自贸港与内地的关系将发生变化,称为“二线管住”。在自贸港实现零关税后,将与内地市场形成巨大的价格差异,形成套利空间。届时,从海南自贸港进入内地的货物将被视为进口,需按照海关程序征收关税。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福利,来海南购物可以享受每年10万的免税额度,无需出国即可享受购物乐趣。岛内居民将从中受益,除了免税购买海外商品外,零关税带来的进口贸易繁荣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这就是到2025年底,海南将迎来的巨大历史机遇。


国家对海南还有许多优惠政策,例如税率。目前国内企业的所得税为25%(政策优惠企业除外),即使是被评为“最自由经济体”的香港,其利得税也是有限公司征16.5%,非有限公司征15%。而海南在全面封关后,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企业(负面清单行业除外),只按15%征所得税。


这也是“岛内自由”的体现,尽可能减少对自贸港内经济活动的干预。



海南自贸港的自由度,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大得多。例如,《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到:


- 安全有序开放基础电信业务

- 开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

- 建设国际海底光缆及登陆点

- 设立国际通信出入口局


这意味着海南未来可能直通国际互联网,跨境企业与海外沟通将更加顺畅。


在中国,只有香港、澳门享有这样的待遇。


海南是否能利用全岛封关运作,成为下一个香港?


我们先看劣势。实事求是地说,海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仍然相对薄弱。曾经希望发展来料加工、制造业,率先对外开放,但历史上出现了一些波折,目前的整体经济水平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023年,海南省GDP为7551亿元,而香港的GDP折算成人民币为26922亿元。人均GDP的差距更大,海南只有香港的约五分之一。


海南已经不可能再走“制造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路径。事实上,海南全省人口在2023年刚刚突破1000万,这个体量发展农业和旅游业还可以,但支撑制造业远远不够。


国家为海南制定的方案中,明确指出海南自由贸易港“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而是明确了四大主导产业:


- 旅游业

- 现代服务业

- 高新技术产业

-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从城市定位上来说,香港是全球的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几十年来积累的优势明显。海南自贸港的定位与香港有所区分,例如不做转口贸易,专注于服务贸易和消费。


归根结底,海南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走出自己的道路。


事实上,海南不一定会成为下一个香港,但它承担的历史使命可能比今天的香港还要重要。



国家为了海南这一步棋,已经深思熟虑,布局了许久。早在2020年6月,中国就推出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一年后更是颁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建设一省而专门立法,这样的举动极为罕见,也可见背后决心之大。


我这么解释,你也许就能理解了:香港是历史形成的自贸港,海南则是中国顶层设计、主动布局的自贸港。其设计规格之高、政策突破之大,简直就是史无前例。


具体而言,就是在自由贸易港的基础上,《总体方案》明确了“六大自由便利”:


- 贸易自由便利

- 投资自由便利

- 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

- 人员进出自由便利

- 运输来往自由便利

- 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自由便利


40年前,深圳也不过是一个小渔村,谁能想到今天经济规模已经碾压香港?所以,不能以现在的基础薄弱,来简单推测海南的未来。


事实上,海南的开放程度之大之深,将超出很多人的想象。贸易自由、投资自由都很好理解,前面已经详细说了。但影响更深远的,可能是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人员进出自由。


简单来说,就是外地人和外国人到海南不论是投资、创业还是就业,只要想来“搞钱”,都将极为方便。



今天,海南的经济可能还不发达,但未来它可能会是无数国际热钱涌入投资的热土,前沿科技技术落地中国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今天,海南的人口、人才可能还不够多,但未来它甚至有可能会成为中国第一个“移民地区”,吸引无数外籍人才、国际人才的涌入;


就像一个“升级版”的新加坡,要知道新加坡总人口不到600万,有多达185万是外籍长期居留人口。


要看清楚这一点,在海南自贸岛方案中的种种设计,都围绕着让它成为吸引贸易、消费、投资、科技、人才的“超级黑洞”而来。


比如这一条,对人才的吸引力极强:2035年前,对一个纳税年度内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累计居住满183天的个人,其取得来源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范围内的综合所得和经营所得,按照3%、10%、15%三档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在海南岛下的这一步棋,可能会让无数人惊掉下巴。


回到海南自贸岛《总体方案》的开篇,有一句话极为清晰地描绘了国家的意图: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风和回头浪。


要知道,2018年我们提出海南自贸港的时候,还处在川普的第一任期。现在看这个判断,实在是精准无比,对全球经济的演进洞若观火。


如今,历史似乎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呼应。就在海南自贸岛即将进入“封关运作”的临门一脚时,太平洋彼岸白宫的主人,又重新换成了那个常常让全世界目瞪口呆的老人。


我们看到,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近国家新动作不断——大力推行“单边开放”政策,对大批国家宣布单方面免签,目前来华30日免签国家已经扩大到38个,包括日本在内;进一步降低外资的准入门槛,在最新修订的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里,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经实现全部“清零”;最新的动作是,12月17日起国家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


看到了吗?外界越是震荡不安,中国越是稳步推进;外界越是高墙深垒,中国越是大步开放。


这样显示了我们的态度:以开放应对封闭,以合作瓦解对抗。


海南,将是未来中国与世界交汇的一个关键“桥头堡”,东西方潮水汇聚,风云激荡,无数奇迹的诞生之地。


对海南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能否彻底逆天改命,不负家国厚望,在此一役。




椰岛春秋
在这里读懂海南!原名:微海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