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国保丨玉川公祠

文摘   2024-12-11 12:01   四川  


在自贡市高新区板仓街道尖山社区的板仓坝上,静静伫立着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玉川公祠。这座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宗祠,由富顺自流井王三畏堂的发家人王余照(王朗云)联合其弟、侄共同修建,以纪念其祖父王玉川而命名。


玉川公祠原貌


玉川公祠是川南民居的典型构架,采用四合院布局,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四周山墙高耸,封火墙环绕,宛如一座历史的堡垒,屹立不倒。整体建筑由“玉川公祠”与“承德堂”共同构成。承德堂是王余照去世后,其堂侄王惠堂在玉川公祠旁修建的又一座院落。建筑内共有大小房屋60余间,天井48个,形成了独特的二进院落结构,由门厅、二门、正殿、左右厢房、后院、柴房、偏房等组成,错落有致,布局严谨。


建筑细节之处,更是匠心独运。柱础上的动物石雕栩栩如生,斗拱、额枋、衬枋上的木雕更是精美绝伦,这些雕刻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玉川公祠作为自贡地区遗存的盐商宗祠建筑之一,具有深厚的井盐文化内涵,是研究自贡井盐经济发展历史和盐商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祠门上的楹联更是让人回味无穷:“支系下邳于太源,瓜绵瓞衍;世居江阳之自井,玉润金熙。”上联追溯了王氏宗族的源流,王氏祖先是山西太原府籍;下联则叙述了王氏家族由山西太原迁居湖北孝感,再移民入自流井的迁徙历程。江阳,即富顺的古称,当时自流井辖属富顺县。这副楹联不仅是对王氏家族历史的铭记,更是对自贡这片土地深厚文化底蕴的生动诠释。



玉川公祠建成后,还曾设立义学,为当地百姓提供教育机会。清政府废科举兴学校后,义学改扩为王氏私立树人二等学堂,后扩大为树人中学。这所学校曾以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被誉为自贡乃至川南近现代教育的摇篮。自贡最早聘任外籍教师、中国首批开设体操学科等光环,更是让这所学堂声名远播。从这里走出的学生,如辛亥革命重庆军政府副都督夏之时、北伐反袁川军总司令赵铁桥、军工专家王道周及其子中科院院士王方定、教育家罗元素、自贡市首任市长曹任远等,都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才。


2019年10月,玉川公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在自贡市文物建筑修缮保护三年行动中,玉川公祠修缮保护工程被列为重要项目之一。按照修旧如旧、保留历史痕迹、恢复原有风貌的原则,高新区积极推动玉川公祠修缮保护工程。工程总费用高达2234.66万元,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于2023年10月开工建设,工期14个月。在高效管理和精细施工的共同努力下,一期工程已超进度完工,现正按专家意见进行精细完善。同时,高新区还在积极推进玉川公祠修缮保护工程一期项目的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文物保护标准。


修缮前

修缮中

 修缮后


玉川公祠的修缮保护,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更是对自贡这片土地深厚文化底蕴的生动诠释。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的建筑,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为自贡的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自贡市高新区

责任编辑:方志雷 简攀宇

自贡方志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以讲述自贡故事、传承盐都文脉、弘扬史志文化为主。文章字数在500~3000字,配相关图片;音视频类(同时提交文本字幕);漫画图片需加相关文案。投稿请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等以便联系。文责自负,择优采用。目前,“自贡方志”发布的文章暂无稿费。投稿邮箱:214985018@qq.com。


自贡方志
传承弘扬历史文化,挖掘展示地情资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