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教育】【先锋·清廉】讲廉洁故事,筑廉洁校园(十一)

情感   2024-09-27 14:49   陕西  














讲廉洁故事

筑廉洁校园
















为进一步加强清廉学校建设,弘扬廉洁文化、传播清风正气,先锋小学特推出教师讲清廉故事系列专栏,以史为鉴,共创廉洁校园。




















我以不贪为宝

未央区先锋小学 闫佳慧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心得体会)


 以“不贪为宝”作为人生信条,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和深邃的人生智慧。这一理念源自古代典故,寓意着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坚守内心的纯净与正直,不为外物所惑,视清廉与知足为最宝贵的财富。读完这个故事,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其追求无尽的物质欲望,不如满足于眼前的幸福和快乐。我们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不管是拥有的财富还是人际关系。只有在满足的心态中,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馨。





















周总理: 绝不能铺张浪费

未央区先锋小学 叶静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一直在中南海西花厅工作和生活。这是一间老屋,陈旧、阴暗、潮湿,为此有关部门多次提出维修,都被他拒绝。最后秘书以维修保护文物为名建议维修西花厅,周总理终于松了口,但明确表示“哪里坏了修哪里,绝不能铺张浪费”。秘书趁机把旧家具全部置换一新,结果周总理硬是拒绝入住,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要影响一大片。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这样一级学一级发展下去怎么得了?”

(心得体会)


 清廉,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历史长河中,我们听到了许多关于清廉的故事,其中周恩来总理的事迹令我深受启发。

周恩来总理始终坚守清廉自律的原则,不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廉洁的作风。他以身作则,为人们树立了榜样。他的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清廉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灭官烛看家书

未央区先锋小学 杜鹃


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

(心得体会)


 清廉不仅是个人品德的光辉,更是社会公正的基石。这故事让我体会到,真正的廉洁不在于外界的监督,而在于内心的坚守与自律。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为利益所动,方能行稳致远,赢得人心。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进一步增强廉洁意识,营造崇廉敬廉,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先锋小学全体教师严守清廉底线,慎初慎微,在廉洁干事、干净成事中树立起新时代教师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




西安市未央区先锋小学
办有温度的学校、做温度的老师、培养有温度的学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