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老师以一段视频开启本节英语阅读课的大门,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特定的时代情境之中,深入了解了埃及政府在国际社会帮助下,如何巧妙应对发展经济和保护珍贵文化遗产这一双重挑战;随后,杨老师引领学生们就“拆除重庆洪崖洞是否明智?”这一情景话题展开了一场热烈的头脑风暴,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尾声,杨老师引用习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深刻论述,强化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切认同感。
黄红英老师在高中地理《土壤》一课中,以生动的涪陵榨菜实例和详尽的数据,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土壤的形成、类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热爱与自信。整堂课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通过让学生触摸感知真实土壤,展示土壤剖面结构、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等,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黄老师还结合国家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等现实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土壤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提升了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邓锡君老师精心挑选了红色革命小说阅读题进行复习巩固,这些题目精准贴合高考命题趋势,不仅让学生在知识的巩固上有的放矢,更在复习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红色文化教育,使学生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厚植爱国情怀。邓老师把原本枯燥的高三复习课演绎得活力四射,充分展现了名优教师的魅力和风采。
田锐老师以李白的《秋浦歌》为引,观古思今,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冶炼场景,感受炉火熊熊、铁水奔涌的壮观,让学生在领略古诗意境的同时,对铁的冶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同学们为古人的智慧和现代化学的力量所折服时,田老师又巧妙地将冶铁这一过程与国家工业发展的历程相联系,让学生明白铁冶炼技术的进步是如何推动国家的发展,从而增强了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和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
刘超容老师以种群数量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对比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的演变过程,深入探讨了中国人口调控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刘老师在讲解过程中,首先别出心裁地将人口数量变化与国家政策相结合,使抽象的政策变得可观可感;随后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数据和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呈现了一幅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画卷,让学生不仅学会了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特征,还了解了人口政策的基本知识,拓宽了视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任连英老师从新中国的成立讲起,铿锵有力地叩响了“时代之问”:中国将要向何处去?并从“筹建新中国”和“建立新中国”两方面进行了回答,阐述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接着,她落足于“人民之声”,对“农民的心声”、“工商业者的掌声”和“代表的齐声”三幅图片作深入剖析,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过程;课堂上,她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们提出更多有价值的观点,于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供 稿 丨 教师发展中心
编 辑 | 田中微信团队
审 核 | 魏文峰
签 发 | 淳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