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之声|中法联培项目开启中文学科国际化新篇章

文摘   2024-12-11 19:04   浙江  

浙江大学文学院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国际化工作,持续推进一流学科的国际化建设。其中,“汉语复合型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23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资助项目,执行期为三年(2023-2025年)。在中法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在两年的实践中,该项目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教学合作、文化互通和科研成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汉语复合型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依托浙江大学文学院汉语言学科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东亚语言研究所,聚焦汉语史和语言多样性等学科方向,以科学研究为抓手,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建立古今贯通、方普结合的汉语学科研究体系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学科前瞻性的汉语言专业人才为目标,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促进汉语语言学一流学科建设与发展。

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四批次申报工作,项目实施稳步推进,执行顺利。迄今为止,已经派出5名联合培养博士生,另有1名博士派出申请也已审批通过。


一、以项目为牵引,推动中法科研合作


浙江大学文学院以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为纽带,与法方开展多方位教学和科研合作:

2023年7月,浙江大学文学院李旭平教授受法国社科院邀请,赴法参加“中国西北地区的语言接触”研讨会,并做了大会发言。会议期间,双方就中法研究生联培的机制和方案的优化进行了进一步商谈。

2023年8月,法国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与浙江大学文学院联合成立西北方言调查小组,对临夏方言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方言调查。

2023年9月,法国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Julie Lefort作为“浙江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方法”暑期学校教师,为浙江大学文学院汉语言专业学生做了“Language Contact in Northwest China(中国西北地区的语言接触)”的主题报告。

2024年5月,法方导师Hilary Chappell (曹茜蕾教授)应邀访问浙江大学文学院,为浙江大学文学院师生做了“浙大语言学前沿”系列讲座,三次讲座分别为:Refining the Typological Profile of the Sinitic(《优化汉语的类型学特征研究》)、A Semantic Typology of Negation in Sinitic Languages(《汉语否定的语义类型学研究》)、Areal Patterns in Sinitic Causative Constructions(《汉语致使结构的区域类型》)。

2024年6月,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涌泉、文学院院长冯国栋等赴法国远东学院(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进行学术交流,参加2024敦煌学论坛及法国藏敦煌写卷、敦煌文物调研工作,开拓包含法方远东学院在内的研究合作意向。


二、以学术为核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浙江大学文学院执行的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为文学院学子搭建了一个高水平、国际化的学术合作与学习平台。该项目通过派出联合培养学生,充分发挥中法双方顶尖学术资源的优势,促使学生在国内外导师的双重指导下开展跨学科、跨文化的学术科研工作。通过接触不同的科研体系与研究方法,学生的研究视角更加多元化,学术能力显著提升,科研成果丰硕。

本项目深耕学术科研,人才培养成效卓著。项目成员积极参与中法导师牵头的多项国家级、国际级科研基金项目,例如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法国国家研究署(ANR)项目,在这些项目中,项目成员不仅通过国际化课题组的合作锻炼了科研实践能力,还在学术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成员在SSCI及CSSCI核心期刊(如 Folia Linguistica、《外语教学与研究》、《语言研究》、《方言》、《华文教学与研究》等)发表论文多篇。同时,他们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例如丝绸之路语言学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ilk Road Linguistics)、国际汉语语言学与汉语教育史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Education)、巴黎第37届东亚语言研究年会(The 37th Paris Meeting on East Asian Linguistics)、国际城市语言学会第21届年会(The 21st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rban Language Studies)等,展示了扎实的研究能力和广阔的学术视野。

项目成员的卓越表现不仅体现在科研领域,也反映在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和奖项中。项目成员入选了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星培养计划等项目,并荣获国家奖学金、郭谢碧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五好研究生、浙江大学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研究生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等多项荣誉。这些成就充分体现了中法联合培养项目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培养目标,彰显了文学院在创新型人才国际化培养中的实力与成果。


三、以志愿为实践,彰显国际责任担当


项目成员不仅在学术领域表现突出,同时也积极投身社会志愿工作,展现了国际化人才的责任与担当。2024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5月5日至7日,习近平主席对法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此期间,浙江大学文学院“汉语复合型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成员热情参与志愿服务,协助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圆满完成了接待任务,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支持,并深感荣幸能够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贡献自己的力量。项目成员在志愿服务中深刻体会到肩负祖国荣誉的责任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


志愿者荣誉证书


2024年5月12日,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率团赴法,出席了2024浙江大学师生法国巴黎见面会,并亲切看望在法的浙江大学师生与校友。项目成员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与学校领导和校友交流心得,分享在法国学习生活的收获与感悟,进一步感受到来自母校的关怀与支持。


2024浙江大学师生法国巴黎见面会


2024年6月,浙江大学文学院代表团在巴黎开展学术访问时,看望了本项目的联合培养博士生,详细了解他们在法国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文学院领导与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为在外学习的学生提供了精神支持,也进一步巩固了中法两国高校之间的学术合作关系。


左起:冯国栋、汪航、杨城、张涌泉、余欣


四、以联培为契机,深化个人成长与文化理解


中法联合培养项目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联合培养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术平台,也为中法两国之间的学术与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桥梁。在这一国际化培养框架下,项目成员不仅提升了科学研究的国际视野,更在跨文化交流与理解方面收获颇丰。通过在中法两地的学习与科研实践,项目学生深入了解了两国不同的科研体系与学术传统,在跨文化环境中逐步掌握了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项目成员在法国的学习生活,不仅是学术能力的提升,更是对法国语言、文化以及社会多样性的深入感悟。同时,在面对中法科研与文化的差异时,他们学会了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多元文化,以创新的思维融汇两种学术方法与研究理念。这种成长经历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参与本项目,每位项目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与收获。

汪航

感谢中法联合培养项目提供到法国东亚语言研究所学习的机会,使我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段经历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锻炼,将会在我未来的学术生涯中产生深远的影响,相信今后我会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和专业的态度去面对各种问题。


汪航(2022级博士生,第一批派出人员)

杨城

在巴黎的一年里,我从被动接受转为积极适应,在科研和生活上,体验了与国内截然不同的经历,也为论文的丰富和观点的论证提供了写作便利和创新视野。


杨城(2021级博士生,第二批派出人员)

魏兴舟

这个项目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法方合作机构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优质的科研环境,法方导师认真负责,定期邀请我探讨学术问题并给予指导。巴黎有许多优秀的汉语研究专家及高校机构可以相互交流,感受不同文化视野下对语言文化的理解,这无疑是一笔极其珍贵的财富。希望我在未来一年得偿所愿,不负韶华。


魏兴舟(2022级博士生,第三批派出人员)

李阿亮

中法联合培养项目是一次极为珍贵的学术与文化体验。这不仅是对学术研究的一次全新拓展,更是一段充满启发的人生旅程。与法国导师和团队的合作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国际化合作的魅力。从论文撰写到项目讨论,我不断吸收新思想、新方法,同时也在交流中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水平。


李阿亮(2022级博士生,第三批派出人员)

杜芊

这是一段充实而又珍贵的经历,感恩大家的支持,让我有机会体验这段跨文化的交流与成长之旅。我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吸纳不同视角下的启发,在不断增强专业素养的同时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塞纳河畔浪漫与诗意的连接,都在深深地感染着我。我相信,巴黎的一年,将是多彩而难忘。


杜芊(2021级博士生,第三批派出人员)

借助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浙江大学文学院和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东亚语言研究所之间联结起了学术沟通的纽带,参与项目的联合培养博士生不仅在学术研究和跨文化交流中受益匪浅,也为中法两国的学术与文化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不仅是一次个人成长与学术突破的旅程,更是一段中法文化交融、智慧碰撞的辉煌历程。

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面对新时代的风云际会,中法应当秉持建交初心、积极面向未来、敢于有所作为。中法联培项目如一座桥梁,连接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推动着学术界在理解、交流与共鸣中迈向更高的高度。“汉语复合型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作为推进中文学科国际化的重要实践,推动了中国与法国在学术上的合作与创新,见证了中文学科国际化的持续进展,开启了中文学科国际化的全新篇章。

未来,项目将在中法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机制创新,加强学科交叉研究与国际资源整合。通过持续派遣高水平人才与组织高质量学术活动,项目将不断夯实中文学科国际化发展的根基,助力中文学科走向国际舞台。




编辑|蒋佳乐

审核|楼煦昂

浙大文学院
浙江大学文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