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为转业对象后,大家急切地想要回去与家人团聚,但离队前一定要联系人力部门的同志,提前准备好安置需要的相关材料。
比如,配偶的户口本复印件(随谁安置准备谁的,转业干事最清楚),本人的军(警)官证、结婚证、学历证明(毕业证和学位证)、个人免冠军装照等;还有的地区会有单独需要填写的表格,最好都向负责的干事问清楚,争取离队前“一步到位”。
还有一点,就是部队立功受奖材料一定要核实,因为牵扯到安置赋分,零点几分都能领先一群人,可以请负责档案管理的同志提前查阅奖励材料是否齐全,有缺失的及时查找补齐。
待安置期,给了我们和家人朝夕相处的机会,战友们要尽快投入到家庭生活中,承担起家庭责任,弥补之前对家庭的亏欠,增进夫妻关系和家庭和谐。
如果你不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安置,千万不要忘了回一趟阔别已久的故乡,去看看久违的父母和亲人,尽一尽自己的孝心。一旦踏上新的工作岗位,你可能就很少有这么完整的时间回家探亲了。
即便是回家乡安置,也不要忘了为家人尽尽心。不妨利用待安置期这段时间,为老人挑选几件新衣服,拉拉家常,尽一下为人子女的孝心;也可以帮妻子做做饭,陪她逛逛街,尽一下做丈夫的义务;还可以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陪孩子玩玩游戏,尽一下为人父母的责任。
毕竟,主动地转身不就是为了回归家庭么。
如今大部分地市都采用考试考核的办法,安置计划分配转业军官。一般来说,档案分相对固定,笔试成绩则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我建议需要通过考试选岗的战友,有条件的可以到社会上报个辅导班,集中强化提升答题水平;如果坐得住,自学能力较强的话,也可以买点教材,在家中学习,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多了解安置地省市区情,以及最新规划和发展方向,比如阅读党委全会决议等。
对于通过双选或“直通车”方式安置的战友,可以为自己做份精美全面的简历,把自己的优势、突出的能力展现出来,再通过上门自荐、或亲朋好友内推等方式,到中意的单位去“免费试用”,为后续接收打好基础。
大的趋势,地方还是愿意接收年轻且学历高的,90后是“香饽饽”,级别高、年龄长些的战友也不用灰心,“指令安置”也会柳暗花明。
与公务员招考相比,军转安置没有落选之忧,总有一个岗位在等着你,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回到地方,部队紧张的工作节奏突然松弛下来,突如其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可能会让你的身体不适应,再加上精神压力,很容易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笔者离开公司不到三年,体检表列出的问题已经从一页变成两页,以前是上班时间付费请你锻炼,回到地方后是自掏腰包倒贴时间都不能保证能练。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明年1月起延迟退休正式实施,男同志要干到63岁,还有二三十年要为国奉献,过硬的身体素质,规律的生活节奏非常重要,也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虽然不一定要像在部队那样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但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身体,这样才能保持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