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是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建校五十周年。文章《东山问学——写在三峡电院建校50周年》分三期刊发。这也是我校五十周年系列征文活动的起始,欢迎学校广大师生、退休职工积极投稿,讲述学校发展故事,共庆五十周年。
东山问学
——
写在三峡电院建校50周年(中)
阚 震
只在东风一顾间
有着高挑个子、一双大眼睛的熊敏老师,自小热爱朗诵,还是宜昌市朗诵协会副主席。熊敏过去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给新生讲授礼仪,她本人也是校内外各类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
然而,这个惬意而又略显清闲的日子被打断了,熊敏的工作和行程突然忙碌起来。
一个重要改变,是要登上职工干部培训的新讲台。作为教练式领导力课程开发的负责人,她主持开发了《教练式领导力——对话与沟通》等管理课程,授课的对象也由过去的学生,变为参加培训的各级干部和领导。
为服务企业一线,包括工程项目送教,熊敏的足迹已遍布全国25个城市及地区,授课近百场,授课培训人数近万人。“这是平台的变化、接触对象的变化、眼界的变化。学校的改变让我们也跟着改变,是改革给予了新的机遇。”熊敏的感受,是学校战略调整的真实写照。
2017年9月,学校提出了“紧贴集团办教育,围绕企业做培训,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教育规模稳定,职工培训较快发展”的战略发展新思路。
按照这个总体思路,学校教学的两大板块——国民教育序列与职工培训工作——要实现新的贯通。充分利用既有职教资源,支持推动职工培训的“较快发展”,是新战略“破局”的切入点、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招”。
“就好比稻田里面养虾,只种水稻不够,在稻田里一并养虾,效益就叠加了。”程敏认为,中国能建强调融合发展,学校走的就是这条路。“这个路子走成功,学校就不仅仅是教育机构,还是企业的功能性组织。”
围绕战略落地,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们开始聚焦企业需求,走出校门从源头获取企业对管理提升的需求,主动开发急一线所急、所需的培训课程。校长助理覃容说,“我们的培训管理工作,不是蜻蜓点水,而是深度对接企业和培训主管部门,许多工作与企业同志一起做,形成了水乳交融、秤不离砣的关系。”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教师李耀坤(左)在葛洲坝电力公司三峡恒基能脉瓜州7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EPC总承包项目部施工现场学习
三峡电院输配电工程技术团队老师李昌松(右)在葛洲坝电力公司襄州龙王二期(肖刘)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建设现场听技术人员讲解箱式变压器及发电现场的运行情况
比如,2023年学校为葛洲坝集团安全系统培训,开发了将近80门视频课程,为五、六十个项目点授课、送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参加这个项目的老师超过50多名。
“我们提出来要建立几大核心能力,其中一条就是能够迅速解读和响应企业战略,掌握培育一批内训师,激活企业内部培训的优势。”程敏说。
2024年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首届内训师大赛决赛
人总是最活跃的因素。他们把能力构建在组织上,建立了一种平台加工作团队的组织模式——学校培训部作为平台发布培训需求,鼓励老师开发相关课程,建立互动群、管理库,对入库老师既交给培训任务、又进行培训考核,同时落实好配套的激励政策,酬金直接发放给学院,学院再分配给老师。
平台组织赋能,团队灵活组建,平台延伸到企业“用户”……在一种“市场化”的双向选择中,各方面的力量被汇集起来,组织作用与个人能力发挥实现了有效结合。
教学资源本质上是互通的,与职工培训打通,也促进了职业教学的发展。新模式下老师们更多地接触企业,学习企业的管理,学习现场的实用技能,反过来更好地转化为教学实践。
培训平台还推动了企业间的沟通融合、联创联动。2023年,在为葛洲坝一公司开办的绿色建筑业务培训班上,学校组织邀请了同为中国能建旗下电规总院、葛洲坝装备公司、数科集团地热公司工程技术专家授课。又组织与中南院专家团队围绕综合能源进行技术交流,帮助学员对行业最新发展有深入了解,促进了企业间业务层面可能的合作。
这些年,学校通过发展职工培训,培训收入年平均增长20%以上。多元薪酬体系下,老师也提高了收入。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是经济学三大基本问题。回归微观管理,也当如是观。
生产什么——强化培训板块;如何生产——抓好培训组织;为谁生产,如何分配——解决好管理中的分配、动力机制问题。企业战略到哪里,教育培训研究就到哪里;企业业务到哪里,教育培训工作就到哪里,这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底层逻辑。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老天赋予的使命,从出生时就被赋予了,开始可能看不清楚,人过半百应该有真正的理解。
寥阔山川万里天,坚冰破尽入新年。
嫣红姹紫千千树,只在东风一顾间。
校长告诉我,这首《新年》描述了管理工作的改变。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只在东风一顾间。”格局打开,焕然一新。
东山又到月圆时
教育界也有个很“玄学”的说法:所谓好学校,其实也是生源好;学生素质高,老师容易教,大家双向奔赴,更出成绩。
这几年,三峡电院招生录取分数线逐年攀升。2024年学校物理方向录取分数线在湖北省63所高职院校中名列16名,在地市州位居前三,在宜昌市最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招生生源质量正在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招生现场
教务部主任陈春海,早年毕业于河海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在三峡电院先后任教师、实训中心主任、电力学院副院长、管理学院技能处业务经理等职务。他说,“学校的培养就像是下一碗面,工作之后加牛肉就是牛肉面,加杂酱就是杂酱面。我们学校2019年之前的培养模式基本就是这样。”
陈春海认为,这很容易搞成一种大而化之的结果。职业学院专业培养不突出,学生到了企业,还要根据岗位进行再培训。表面看是学生竞争力不高,本质上是学校所教与现实所需的“脱节”。
职业教育要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着力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学校确定了“学生即学徒、入学即入职”的教学新理念,用培养提升到不到位、用人单位满不满意加以检验,坚决不搞形式主义。尤其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需要聚焦,围绕办学初心开展工作。
这些都是一代代不断的探索。追溯起来,学校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东山起步,2000年开始举办高职高专,起初与三峡大学合办,六年后独立办学,正式挂牌三峡电院。老一辈节衣缩食、多方筹资,建设了颇具规模的图书馆、培训楼等教学场所,人称“五大建筑”,奠定了目前的办学格局。
学校的职业教育上了一个台阶。而职业教育又与本科教育不同。本科教育以学科为导向,职业教育以岗位为导向。陈春海认为,“职业教育最理想的模式就是从现场岗位的需要倒推。”又需要后来人的不断创新。
因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方面成绩突出,学校获批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湖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宜昌市产教融合典型示范高校,中国能建集团、葛洲坝集团也获批成为国家产教融合型认证企业。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合作。近年来还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三方联合开展“思克莱德专升硕 ”项目,为学生搭建起学历提升的桥梁,助力他们在职业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功。
英国思克莱德大学教授进行英式教学体验课授课
更加明确的教育方向,也提高了招生的自信。过去,学校把招生指标下放到每一位老师,还与评职称和奖金挂钩,号称“全员招生”,其实效果并不好——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善于招生,教学业务能不能评职称与招生也没有必然联系。
现在的方法是,由学校招办搭建统一平台,专业的招生人员负责开拓市场,再挑选一批比较精干、善于做这些工作的老师,一起去做招生工作。“到了招生的后期,才由更多的任课老师去宣讲自己的专业,这是老师们可以做、愿意做、做得好的。”
学校一直把赋能作为管理提升的重点。如对有对外宣讲任务的老师要进行培训,评估达标才能出去。学校统一提供介绍、视频、画册等,相当于一个“工具包”。他们还编辑了工作问答手册,详细列举了招生中可能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以便查阅。通过“招生专业团队+招生骨干+宣传咨询团队”的招生模式,生源质量年年攀升。
改革是上下互动的结合,是战略与细节的并重。需要在顶层设计上确定正确的方向,再建立与之配套的方式方法、考核激励。对这些探索,校长写道:
东山又到月圆时,鬓雪改青丝。
清江望处,橙香两岸,丹桂千枝。
中宵梦断何曾断,夜雨一窗迟。
生涯长是,苍原雪岭,蜀水滇池。
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许多时候要突破固有思想的禁锢,勇于挑战自我。“东山又到月圆时”,谁能说没有柳暗花明又一春?
作者:中国能建党群工作部原主任阚震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能建三峡电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