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成长过程,就像一个波浪线一样。有高峰、也有低谷,但整体还是向上走的趋势。这里所说的“波峰”和“波谷”,不是指医生的技术水平,而是指医生的胆量。起初阶段,在学到了一定的高水平技术后,医生往往会变得浮躁,甚至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是,这种感觉往往会让医生目空一切而摔跟头。那些成长比较快的医生,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能够及时发现自己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及时给自己刹车。但是这样的要求,对很多医生来说都太难了。因此总是听说某某医生年轻,并不是说他年龄小,更主要的是说他的认识事物的全面性不足。去年,一个年轻医生身上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不仅让他成长了,也对全科的年轻医生的触动很大。很多年轻人上班不久后,就认为麻醉是没什么难的!他们却不知道,能做麻醉和做好麻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病人30多岁,体壮,自诉平时没有慢性病。本次入院手术,是因为在工地上干活砸伤了脚。医生需要给他清创缝合加探查肌腱和神经。做下肢的手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椎管内麻醉是比较好的选择。不仅对病人全身影响小、术后活动早,对经济不富裕的病人尤其适合。其住院费用,相较全身麻醉一般要低几千块。因此,这个病人的麻醉计划是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半麻”。半麻的称呼也相对形象,这个半麻的麻醉效果一般就是下半身产生麻醉效果,而上半身几乎不受影响。在具体实施上,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及腰硬联合麻醉等几种麻醉。然而,随着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普及,全身麻醉技术的进步以及病人经济能力的改善,近些年的椎管内麻醉比例逐渐下降。因此,这类麻醉几乎都留给科里的年轻人做了。毕竟椎管内麻醉的穿刺技术是基本基础,年轻医师需要这样的历练来成长。年轻一辈中,小王医生给大家的感觉是进步很快的。因此,主任就把这台麻醉交给他了。安排给他之后,其实他是有一点失落的。在他认为,自己的穿刺技术已经没有问题了,完全可以进阶到修炼全身麻醉的层面了。但是既然主任安排了,就干吧。手术前一天,他查看了一圈病例,又去病房看了看病人。给他的感觉,这个麻醉完全没有问题。第二天,病人准时被接入手术室。一番核查信息后,开始了麻醉过程。在病人哆哆嗦嗦的过程中,小王医生已经完成了消毒、铺巾等过程。随着他口中告诉病人“别动啊”,穿刺针缓缓进入椎管内。还别说,小王医生的悟性确实比较好。旁边的护士也经常看到他的操作,认为他的动作行云流水、帅极了。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硬膜外穿刺针顺利达到硬膜外腔。接着,小王医生自信满满地将针内针的腰麻针送了进去。然而,就在腰麻针刚穿出硬膜外针的一刹那,病人“啊”的一声大叫,差点把小王医生手里的针吓掉地下。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的小王,瞬间就懵了。但很快,他就回忆起前辈曾经和大家讲过这方面的原因。只怪自己太自负了,太多成功的穿刺经历,让他一度认为这个操作太简单了。想到这个病人可能是脊髓栓系综合征后,他立马抽出了腰麻针,并在硬膜外腔注射了一点激素。正常情况下,病人没有理由这样大叫,多半是穿刺针碰到了神经,甚至刺到了脊髓膜。事后证实,这个病人确实患有脊髓栓系综合征。这个综合征是指孩童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椎骨也在不断地生长,而脊髓没有脊椎骨生长得快。因此,脊椎骨末端是没有脊髓的。这也是说,为什么临床上选择腰椎节段作为常用穿刺部位的原因。本次事件,再次给大家敲醒了警钟:麻醉没有那么简单!学术文章、科普文章约稿:
文章请发送至59090929@qq.com或添加微信weitiegang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