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柯六月六姑娘节来历
秦立才
在金柯村,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日”,要把嫁出去的姑娘、女婿接回来过“姑娘节”,一是六月天气炎热,庄稼种收已告一段落,山上凉快,姑娘们劳作辛苦,接回来犒劳犒劳;二是沿袭旧俗“姑娘节”,将姑娘们接回来沾沾她们的福气,消灾除厄。农历“六月六请姑娘”是流传很广的一个传说。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请回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这个习俗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就称为“姑姑节”。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宰相狐偃功高居傲,他的儿女亲家赵襄对他很反感,直言相劝,狐偃不但不听,反而当众把亲家赵襄羞辱了一番。赵襄年老体衰,不久因气而亡,其子恨岳父不讲道义,决心为父报仇。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赈灾,临走对家人说:六月六赶回家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知消息,决定六月六日杀狐偃,报父仇。狐偃的女婿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妻子,狐偃的女儿听后,整天心惊肉跳,为父亲的安危担惊受怕,在六月初五这天,悄悄跑回娘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狐偃的女婿知道事情败露,惶惶不可终日。六月初六一早,狐偃派家人将女儿女婿请到相府后,请女儿女婿坐到上席,然后对众佳宾说:“老父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方知自己近年做事有错。今天女婿设计杀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为民除害,为父报仇,我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难尽了大孝,礼当受我一拜。希贤婿看我老面,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一席话说得满座宾客又惊又喜,女儿女婿叩头谢罪,前仇尽释。从此后,狐偃真心改过,为了记住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日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此事张扬出去,民间百姓个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日接回姑娘,应个消灾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此外,金柯人除将六月六定为“姑娘节”外,还有六月六淘洗井、晒红绿、晒谱等习俗。而“姑娘节”在刘仁八镇境内,独金柯庄盛行,余皆不兴此俗。
求雨垴
求雨垴,又名防空哨、瞭望塔。地处金柯最高山峰求雨垴山顶上,海拔747米处。听说求雨垴其得名有一流传极广的故事。传说古时有一金汉星,人称金半仙,为十三省道士之王。据说其道法高强,能呼风唤雨。每到大旱年成,久旱无雨之时,他就带领村民爬到求雨垴对天求雨。求雨垴处有三根木桩,金半仙就站在木桩之上,一边敲打木桩,一边对天祈祷,口中念念有词,片刻之后,大雨倾盆而下,故而得名“求雨垴”。因为求雨垴是金柯村山峰最高点。站在这里,可以望见四周云山雾海,山川河流,城镇村舍,春天春暖花开,秋季层林尽染,无限风光在险峰,万千美景尽收眼底。站在这里,可以望见滚滚长江天际流,有一览众山小的自豪感。由于山坡陡峭,现在一路上去,早已荒芜,时而坡陡弯急,需要弯腰爬行;而时芭芒茂密,只能低头穿过;时而山石挡道,仅容一人上去。两公里山路,足足要爬半个小时,爬得人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腰酸背痛。然而在大革命时,不知道那些英勇无畏的革命者,是如何将几百斤重的石头搬上去,并且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岗哨,为大革命时期的南山头中共大冶县委成立,彭德怀红三军团的建立,以及打击和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提供了前哨的有效保证。有八位红军战士,就是为了保卫瞭望哨而壮烈牺牲的。故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军塔”。解放后,为了防止敌人飞机来轰炸,国家就在求雨垴处设立了防空哨,建筑炮楼,用作防空之用,此炮台现在还在,但是因为年久失修,部分已经垮塌。但文字还有“湖北省公安厅、湖北省军区司令部、湖北省测绘厅”等标志。据说是金半仙成仙上天之际,看见胸前一串玉珠,曰,“既已成仙,还要此俗物何用?”于是扯下玉珠,抛向金柯山上,如九颗明珠镶嵌于五山之内,春天碧翠,秋乃金黄,是富贵之处,风水宝地,故曰“九五之尊”。可是“九五之尊”,只有其名,并无其实。说着好听,实际对当地群众的生活一点都没有帮助。于是在大革命时期,红军和地方赤卫队为了解决自身粮食问题和群众生活困难,便发动群众,对“九五之尊”的五座山坡和九口旱塘,进行了愚公移山一般改天换地的大改造,终于可以在山坡和旱塘里种植农作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所以,当地群众称红军是“九五之尊”,是人民群众的大救星。
风水塘
即金柯门口塘,因为金柯自古以来就严重缺水,每年到了干旱季节,金柯山所有水源枯竭,村民饮水困难。而金柯奇异之处,在于金柯门口塘,据说是大革命时期,红军和游击队在此驻扎人数众多之后,饮用水发生困难,于是红军将领发动大家齐动手,在原有池塘基础上,挖出了一口圆形大池塘,并且在池塘中挖了一口水井。饮水不忘挖井人,也许是红军的义举感动了上天,从此以后,再干旱的年成,就是连旱一年半载,门口塘和水井都满而不干,并且常年水位保持不降,真乃一大奇迹。故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军塘”“红军井”。
枸棘王
地处原金柯小学路旁,树周需两个成年人才能环抱,高十余米,树冠散开直径达六七米。据考证,树龄已有千年,在大冶方圆极为罕见,实为大冶枸棘树之王。据说此树是当年金半仙的拐杖,其修道成仙之后,心想既然上天成仙,还要拐杖何用,于是半空中抛下拐杖,落插在金柯山上,第二年即铁树生枝发芽,终长成世上奇树。
编审:周国英
作 者 简 介
秦立才,大冶刘仁八镇秦垴村人,湖北省作协会员,黄石市作协理事,黄石市、大冶市两级政协文史研究员,黄石市第二批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人才。曾获北京市《东方少年》2018年年度重点文学作品扶持项目文学奖。在《散文选刊》《东方少年》《阅读与写作》《海外文摘》《今古传奇》《小说月刊》《黄石日报》《东楚晚报》《今日大冶》《铜草花》等报刊杂志发表过大量小说、散文作品。喜欢收集整理果城里的民间故事,被黄石市作协主席荒湖先生称为“果城里的蒲松龄”;擅长撰写乡土文学,被大冶市原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余伟先生称为“大冶的赵树理”。著有《桂花巷》、《绣娘尹星传奇》、《永远的外婆路》等书。
关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