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代表联络站很有特色

政务   2025-01-06 16:09   贵州  

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听取民情、汇聚民意的重要平台,是人大代表与群众共议、共商、共决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铜仁市人大常委会把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推进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指导县乡人大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先后在边界地区、产业园区、易地移民搬迁小区建成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有效解决群众困难的特色代表联络站。

建在省际边界地区的代表联络站

田坪镇是贵州省最东边的乡镇之一,与湖南省新晃自治县晃州镇田土跨界相连,群众语言相通、生活习俗相同,两地发展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然而随着发展步伐加快,因两地所属行政区域不同,部分支持政策不一致而影响基础设施共建、土地集中流转的问题愈发明显。

“为切实打破地域限制及边界隔阂,推动省际边界地区协同发展,我们想在代表履职方面进行一些探索。”玉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代工委负责人说,人大代表有很高的威望,如果有两边人大代表的共同努力,边界地区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

2021年底,玉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提出在田坪镇与晃州镇共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想法,得到新晃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的积极回应。2022年3月,一座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在田坪镇落成,田坪镇4名人大代表、晃州镇6名人大代表驻站履职。

2023年2月,两地代表联合走访时,发现边界地区马溪冲、杨家坪、六佰户3个村民组存在季节性用水困难。两地人大代表迅速与玉屏、新晃相关部门对接,提出共建饮水项目的建议。在两地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黔湘农村饮用水保障项目”3月初便开始实施,新建管道3.5公里,将主管道接入田坪镇城镇供水系统,并对约4.5公里的入户管网进行了改造,彻底解决了3个村民组60余户群众的用水问题。

为推动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两地代表多次走访群众,耐心向群众讲法律、讲政策、讲经营模式,协调推动晃州镇洞坡村和田坪镇长冲垅村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发展烤烟800余亩、中药材300余亩、油茶700余亩,带动两地群众200余人就近务工,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地代表们还在乡镇赶集日轮流进站接待群众,听取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已接待群众200余次,向县、镇人大提出代表建议35条。”田坪镇人大主席刘莎表示。

建在工业园区的代表工作室

在德江县城北工业园区贵州洋山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大楼里,有一座以连通政企、建好园区、服务发展为目标的特色代表联络站——玉水街道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室。

“企业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如果在家门口建一个服务站,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肯定能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市三届人大代表,贵州洋山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蔡大棣对企业发展有切身体会,在街道人大提出建立工业园区特色代表联络站的计划后,主动腾出公司办公楼会议室,协助街道建设代表履职之家。

街道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室成立后,19名街道辖区的县人大代表驻站履职,每人固定联系园区2家企业,定期开展走访,帮助解决企业、员工所急所盼。今年以来,县人大代表文玉杰在走访所联系的宏德鞋业劲通服饰、龙威鞋业时,了解到企业存在招工困难,立即与玉水街道所辖的社区(村)联系,通过社区(村)宣传动员,仅一周时间就解决企业的用工需求,帮助300余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县人大代表张杰在走访所联系的贵德富材新型板材有限公司时,了解到公司员工就近住宿困难,及时协调经开区解决了40套公租房。县人大代表陈爱芬在走访联系澎萱纸业有限公司时,得知公司生产的纸巾销售困难,迅速组织社区干部帮助宣传推销,为澎萱纸业打开了销路,经协调对接,公司还与社区强村富民公司开展了合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市场抗风险能力。

除了“一对一”直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进驻工作室代表每两个月还组织开展座谈交流、视察调研、监督评议等活动,通过提出代表建议推动工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周边配套、落实惠企助企政策,让企业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在身边、服务发展零距离。

建在跨区县易地搬迁安置区的代表工作室

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是万山区最大的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共安置思南县、印江自治县、石阡县的困难群众4029户17963人。

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旺家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何英在旺家社区建立了“英姐来帮忙工作室”,重点帮助搬迁群众解决生活、创业、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发展社区集体经济。

依托“英姐来帮忙工作室”,何英组织社区党员、工作人员、爱心人士组成“代理儿女”“代理家长”“代理老师”志愿服务队,针对社区留守老人照料难、搬迁子女照看难问题,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送报读报、送餐送医,组织老人们开展各类文娱活动,结对帮助留守未成年人、孤儿,为适龄儿童提供课外学习辅导和美术、音乐等兴趣培养,帮助解决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在社区建成易地搬迁微工厂产业园,举办家政、育婴、刺绣、手工编织和电工等培训班,鼓励妇女同胞利用空闲时间承接家政服务和手工编织订单,实现灵活就业;在社区成立零工驿站,组织搬迁群众参与务工,让1000多名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

为进一步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何英组织引导搬迁群众“搬人搬文化”,把思南花灯、金钱杆和印江书法等传统文化带到社区,成立了老年花灯队和老年广场舞队。

现在在旺家社区,“英姐来帮忙工作室”已成为搬迁群众普遍知晓、人人爱去的地方,搬迁群众只要有困难,首先就会想到“英姐”。


来源:《人大论坛》2024年第12期
作者:铜仁市人大常委会 田磊

编辑:甘玥

编校:吕

审核:杨震

贵州人大
贵州人大由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主办,宣传人大制度,弘扬民主法治,展示代表风采,反映百姓呼声,推动人大依法履职,讲好人大故事,传播人大好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