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A报告解读 | 教你层层分析⥤识病变

百科   2024-11-24 06:32   山西  

OCT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是一项无创、快捷的血流检测技术,它可以显示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形态和变化,并具有无创、三维成像和高分辨率的优势。

OCTA图像

目前,OCTA已广泛应用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多种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了解OCTA血管分层定义与其正常的形态结构表现,是我们解读OCTA影像的基础。


OCTA血管分层

视网膜血供分布

可分为内层视网膜和外层视网膜:

1. 内层视网膜:内核层以内的视网膜,由中央动脉系统直接供应,分为浅层毛细血管网(位于神经纤维层和神经节细胞层) 和深层毛细血管网(位于内丛状层和内核层)
2. 外层视网膜:外丛状层以外视网膜,供应来源于脉络膜毛细血管,主要通过RPE的功能作用来获取营养,因此外层视网膜通常正常情况下不会出血管形态。

OCTA血管分层

根据视网膜血管组织学分层,我们可以在OCTA上清晰观察到内层视网膜的四层血管网:

1. 视盘旁放射状毛细血管网(RPCP)
2. 浅层血管网(SVP):涵盖了两层的血流信号,神经节细胞层和内网状层的浅层
3. 中层毛细血管网(ICP):位于内网状层的深部和内核层浅部之间
4. 深层毛细血管网(DCP):位于内核层的深部,内核层外界的毛细血管网


正常OCTA血管分层影像表现

(一)神经纤维层内血管网:内界膜层/神经纤维内血管网

特点:微小的毛细血管网,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显示更为清楚,是青光眼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

(二)浅层血管网:神经节细胞层内

特点:以视网膜中大血管放射状走行为特有的血管血流血流信号。中心凹区域没有任何毛细血管结构,中心凹形成边界清楚规则的拱环血管血流信号

(三)中层血管网:内丛状层/内核层血管网

特点:网状血流信号,分支紧密

(四)深层视网膜:内核层/外丛状层血管网

特点:可见大量小的水平方向和放射状排列的互相吻合的血管,以黄斑无血管区为中心,紧而规则地排列;血流信号走行规则,但血流信号减弱,拱环欠规则。偶尔可见从浅层视网膜血管层投射的视网膜浅层血管伪影

(五)外层视网膜:外丛状层/RPE之间(包括RPE和椭圆体带)

1. 无血管层:外丛状层(OPL)/感光细胞层,该区域缺少血管分布,无法探测到流动效应,显示黑背景。因此,出现在该层的血管多为病理性改变,如脉络膜新生血管。

2. 色素上皮(RPE)层:呈规则、均匀、点状、细网状的血流信号(图A)
3. 玻璃膜下层:强弱不等的点片状血流信号(图B)

6. 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特点:

由于血流丰富,一般呈现出均匀分布的颗粒状改变,呈明暗相间的表现;偶尔可见从浅层视网膜血管层投射的视网膜浅层血管伪影(黄色箭头);脉络膜大血管由于血流快速,超过饱和限,血管图像反而显示成黑色。


OCTA阅片 注意事项
新手小伙伴请一定要看看哦!

OCTA报告解读顺序

1. 定位扫描深度  
弄清楚这幅图像对应的是哪个层次。
2. 逐层分析各层血流    
根据图像所显示的血流信号去判断血管网是否完整、血管密度是否正常、血管形态是否有改变、有无异常的新生血管等等。
3. 识别伪迹干扰    
要注意识别出血、渗出、色素等病变造成的伪迹干扰,同时要结合各个平面和断层的血流、结构图像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OCTA判读注意事项

1. OCTA不同于造影,没有“渗漏”“积存”“着染”, 有的只是血流形态

2. OCTA不随时间变动, 具备enface模式的三维结构观察,有“深度”、有“厚度”,是立体展示视网膜不同层次的血流情况
3. 扫描模式中,扫描范围越小,清晰度越好,更能分辨一些细微的结构;较大范围的扫描,对微细结构的判断比较困难。
4. 内层看走形,外层看均匀:内层主要看血管的走形、形态及密度;外层视网膜无血管,因此是均匀的,若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即为非正常状态;
5. 结构图与血流图应结合起来看:一般情况下OCTA血流信号较亮之处, 代表该处血流信号较强, 流速相对较快(两种极端情况是黑的:血流过快或过慢)
6. 伪影的判断与排除:必须了解伪影产生的原因,在临床判读时应注意排除;如:浅层视网膜血管对深层血管判读时的干扰、屈光间质的混浊造成的遮蔽等。

来源:眼特检学习网


近视防控知识
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是每个人面向未来、适应工作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 青少年近视防控刻不容缓,人类视觉健康防护任重道远。 关爱视觉健康,呵护心灵之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