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目錄君
图|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茉莉,
为木犀科素馨属常绿灌木。
据《史记》记载,茉莉花源出古罗马帝国,后传至古波斯、天竺等地域。
传至印度,被称作佛教圣花。
至汉时,随印度佛教传入国内。
《南方草木状》:“那悉茗花与茉莉花,皆胡人自西域移植南海,南人爱其芳香,竞植之。”
“茉莉”本胡语,无正字,随人会意而译,遂:
《洛阳名园记》写作抹厉,《佛经》写作抹利,《王龟龄集》又作没利,《洪迈集》作末丽。
其别称香魂,又有称木梨花、莫利花。
-
至唐代,茉莉花依然只用于观赏。
其香味甘甜浓郁,花色玉肌冰骨,
最是文人墨客心头好,
又与菩提子并称两大佛教圣物。
至宋代,宋人爱香成痴,
自然不可错过茉莉花香。
从以香入茶,渐至成为一味香料,到如今,
茉莉花依然是日用香精最重要的一味香料。
-
明清时期,茉莉花茶成为茶肆品类之一,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茉莉花。
更甚者,在慈禧掌政期间,
茉莉花一度被视作中国国花。
上贡皇室贵族日常使用,
外国使节来访,亦作国礼相赠。
自古至今,茉莉花在国人的生活中,
已延续一千六百多年的生命,
深深地根植在爱花人的心中。
-
北宋 · 赵昌
茉莉花叶四季常青,而花色洁白。
其质清远高洁,花香馥郁,沁人心脾。
观之,有兰花之幽、玉兰之雅,
赏之,有寒梅之洁、菡萏之清。
因其高雅,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
入诗入画、一道香茶一味香料。
因其平易,常入寻常巷陌人家,
是鬓边簪花、民歌有情花。
-
因茉莉花多在夜晚开放,
幽幽香芬在月色中氤氲缭绕,
在印度茉莉花遂又称“林上月光”、“夜之美人”。
行至五、六月,在茉莉花开的季节,
总爱采一束未开的茉莉花,
置于一室之内。待黄昏后、人定初,
静待茉莉缓缓绽放,无边月色正好。
轻枕一袭清风、一梦幽香。
晨起有花相伴的日子,
最不舍枝上二三茉莉。
-
因这花从色到香到质,都生得太好!
宜作寻常观赏,宜入月下丹青。
也堪吟哦,亦可弹唱,总是情真。
便美人簪花、皓腕霜雪洁白花串,
甚至入药、入茶、入香料,总相宜。
在世代传唱的茉莉花故事里,
它还是爱情与友谊之花的代表。
至今在婚礼上,依然是新娘手捧花的偏好。
夏日欲放三两枝,最宜相赠旧时友人。
-
这时节的姑苏城巷弄里,
常有卖花婆婆,携一篮茉莉花手串,
慢悠悠卖给路过的姑娘们。
手串上的花还未盛开,
然茉莉的香气已幽幽袭来。
就一盏去岁采摘的桂花红豆圆子,
岁月便在一袭花香里自在搁浅。
-
记忆里,晚风穿堂而过时,
阵阵花香,撩拨心弦。
小园里、阳台上、河岸边的茉莉花开,
雪白的花朵缀在翠色的枝叶上,
在微风中缓缓摇曳,清新典雅。
那一味熟悉的花香,亦入梦中,
于是好梦留人睡,醒后还是醉人芬芳。
庭前一株茉莉,不修不剪,自然生长,
玲珑娇俏的茉莉花,也会长成茉莉花树。
花开繁盛时,朵朵洁白,摄人心魄。
-
茉莉花性喜温暖,
观其花,亦是温暖之花。
它花期极短,
所以开时毫无保留,
才会有如此浓郁的香气,
彻骨、入魂。
娇柔是它的表象,
坚韧才是它的品格。
花开花落皆有情,
香气缭绕、远去皆无声息。
-
它雅致婉约、清高纯洁,
却不惹人生厌,唯让人沉醉留恋。
它总是悄悄地在温暖里盛开,
一杯茉莉花茶,相伴许多悠闲时光。
幸与茉莉结缘,从古至今、从儿时到暮年。
荏苒时光,那扑鼻清香,永远记忆犹新。
兴起时,也采花入一味糕点。
粉墙黛瓦,炊烟人家,匆匆岁月,
总有幽幽一袭茉莉花香。
润养心灵,深刻年华。
-
福利:评论本文,点赞第一名的,
可获一本2024花庐花历。
(注意:邮费自理)
▼
十一周年小礼|仅59元包邮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