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鱼塘,同样的杀虫药,高温期用没问题,低温期用却死鱼成片?低温杀虫需谨慎!

学术   2024-11-18 17:30   山东  
关注【水产家】 免费领取养殖手册

同样的鱼塘面积,同样的水深,同样的杀虫药,为什么在夏天高温期用没问题,可在冬天低温期用,却出现成片死鱼呢?其原因就是杀虫药特性所决定的,特别是水产广泛应用的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杀虫药,水温低药物扩散慢,最容易出问题!

为什么低温期使用容易中毒

杀虫药对生物的毒性,不仅取决于药剂本身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还与环境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温度”是重要的因子之一。

大多数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毒性与温度呈正相关性,即随温度升高而增强,但拟除虫菊酯的毒性与温度呈负相关性,即随着温度下降对鱼的毒性增大,低温 (10℃) 毒性是高温(20℃)毒性的11倍。

根据陈昌福、高平等”不同条件下高效氯氰菊酯对鲫的急性毒性研究“表示:在水温19.2±1.0℃、25.0±0.2℃、30.6±0.3℃时,同一时间段内高效氯氰菊酯对鲫鱼的半数致死浓度逐渐增大。且在同一时间段内高水温 (30.6±0.3℃)对鲫鱼的半致死浓度是低水温(19.2±1.0℃)的2倍左右。这说明鲫鱼在低温条件下,对高效氯氰菊酯更敏感,对其毒性更大。

因此,从上述来看,水温越低,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对鱼的毒性越强,所以低温期按照原来使用量,很可能造成鱼类中毒。

如何避免低温使用菊酯药物中毒

近年来低温期使用菊酯类药物,造成鱼类死亡的案例多次发生,尤其在北方地区越冬前,习惯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封河药),用药时水温已到10℃左右,菊酯类药物对鱼类的毒性增强,经常出现用药事故,严重时一年的养殖成果“付之东流”。中毒的鱼游水、在岸边暗浮头,或在水面打转、上下翻滚,跳出水面、狂游,往浅滩处冲击,最后大量死亡。

低温期,菊酯药物毒性明显增强,因此低温期不建议使用菊酯类药物杀虫,尽量使用有机磷类或硫酸铜等杀虫药。

另外,在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如果水过深,超三米以上,通常不建议使用杀虫药,因为这个时候,大多数鱼在塘底,而药物扩散往往又达不到三米以上,所以会影响到药效的发挥。如果非要用,也是务必在晴天水温高去用。

一旦出现低温使用菊酯类药物,发生的鱼类中毒,应该及时打开增氧机,外用维生素C解毒,如有大量换水条件的马上大量换水。严重中毒时,应该马上拉网把中毒鱼移到附近其它池塘,减少死亡。

杀虫药使用好了就是治病救命,使用不当就是杀鱼”毒药“,所以使用前务必了解每种药物的特性及配伍禁忌,做好正确用药,谨慎用药。

专注水产养殖病害防控
长按二维码联系我们
微信/电话:15562589050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咨询!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水产家
水产人,就看水产家!专注水产绿色、健康、高产养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