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上方文字
关注我们
快乐语文天地初中语文资料表
(点击下面蓝字即可查看)
七上电子课本 | 八上电子课本 | 九上电子课本 |
七下电子课本 | 八下电子课本 | 九下电子课本 |
学生习作 | 初中名著 | 同步训练 |
单元作文辅导 | 中考作文 | 2023初中作文 |
七上教学视频 | 八上教学视频 | 九上教学视频 |
七下教学视频 | 八下教学视频 | 九下教学视频 |
2023中考 | 中考古诗词 | 初中文言文 |
七上朗读材料 | 八上朗读材料 | 九上朗读材料 |
七下朗读材料 | 八下朗读材料 | 九下朗读材料 |
七上图文解读 | 八上图文解读 | 九上图文解读 |
七下图文解读 | 八下图文解读 | 九下图文解读 |
往期链接
最新2024部编版七、八、九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及教材变动情况说明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
微课视频
电子课本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二、故事背景
三、理解诗义
【注释】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
五、课文主题
《饮酒》课件ppt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lú) 燕脂(yān) 车马喧(xuān)
提携(xié) 折戟(jǐ) 不胜簪(zān)
殷勤(yīn) 谩(màn) 嗟日暮(jiē)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
(2)浑欲不胜簪(简直)
(3)黑云压城城欲摧(坍塌)
(4)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
(5)殷勤问我归何处(情意恳切)
(6)我报路长嗟日暮(回答)
3.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D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C.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文学常识填空。
(1)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诗人。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2)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3)李贺,字长吉,因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他为李昌谷。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4)《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作者杜牧,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
(5)《渔家傲》选自《李清照集笺注》。作者李清照,宋代(朝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5.根据理解,用原文填空。
(1)《饮酒(其五)》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春望》中曾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形容家书的珍贵。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4)《赤壁》中表示议论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6.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风筝、书法、二胡、诗词等),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句子。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下面的题目。
7.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
“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二)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面的题目。
9.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的“望”字有哪些含义。
示例:“望”到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望”字的含义有: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意思对即可)
10.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移情于景。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惜别(恨别家人)”之悲。
11.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三)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的题目。
1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
示例一: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布低垂,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景;次句描写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守军将士严阵以待,气氛异常紧张的情景。示例二: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示例三: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13.最后两句诗借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借用了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黄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现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报效朝廷、忠君报国的决心)
(四)阅读杜牧的《赤壁》,完成题目。
14.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15.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答出对这两句的理解,如“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东吴的两个美女将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也可以)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或“诗人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归结为偶然的东风,借题发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也可以)
16.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D)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使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被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五)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17.简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包含怎样的情感?
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18.“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借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具有大鹏高飞之志。
微课视频
电子课本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二、故事背景
三、理解诗义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经受,承受。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因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因为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四、古诗解析
五、课文主题
《春望》课件ppt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lú) 燕脂(yān) 车马喧(xuān)
提携(xié) 折戟(jǐ) 不胜簪(zān)
殷勤(yīn) 谩(màn) 嗟日暮(jiē)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
(2)浑欲不胜簪(简直)
(3)黑云压城城欲摧(坍塌)
(4)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
(5)殷勤问我归何处(情意恳切)
(6)我报路长嗟日暮(回答)
3.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D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C.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文学常识填空。
(1)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诗人。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2)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3)李贺,字长吉,因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他为李昌谷。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4)《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作者杜牧,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
(5)《渔家傲》选自《李清照集笺注》。作者李清照,宋代(朝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5.根据理解,用原文填空。
(1)《饮酒(其五)》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春望》中曾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形容家书的珍贵。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4)《赤壁》中表示议论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6.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风筝、书法、二胡、诗词等),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句子。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下面的题目。
7.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
“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二)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面的题目。
9.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的“望”字有哪些含义。
示例:“望”到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望”字的含义有: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意思对即可)
10.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移情于景。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惜别(恨别家人)”之悲。
11.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三)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的题目。
1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
示例一: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布低垂,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景;次句描写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守军将士严阵以待,气氛异常紧张的情景。示例二: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示例三: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13.最后两句诗借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借用了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黄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现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报效朝廷、忠君报国的决心)
(四)阅读杜牧的《赤壁》,完成题目。
14.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15.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答出对这两句的理解,如“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东吴的两个美女将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也可以)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或“诗人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归结为偶然的东风,借题发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也可以)
16.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D)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使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被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五)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17.简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包含怎样的情感?
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18.“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借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具有大鹏高飞之志。
往期回顾
欢迎扫码关注快乐语文天地
读书三境界: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山有路勤为径
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