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我和我们的故事
(第三期)
人生三境,教育三程
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习近平
教育家薪火相传 我讲我和我们的故事 ——周静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初入教坛 · 志存高远
2008年,追随着父辈的足迹,我踏上了这片神圣的雪域高原——玉树。初次进入校园,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印记扑面而来。就在那一刻,我清楚地意识到,玉树州民族中学将是我实现教育理想的地方。藏式风格的校门、几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两栋旧教学楼,还有那几排用土坯垒成的教师宿舍,仿佛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然而,教室里传来的琅琅读书声和办公室里埋头备课老师的身影,却让这个小小的校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第一次走上讲台,面对那些纯真的目光,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与期待。藏区的教育环境与我最初的设想相去甚远,有时精心准备的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课堂纪律的混乱让我手足无措。然而,正是在这种环境中,我明白了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守护与启迪。
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一次在校门口,一位藏族母亲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对我说:“老师,我家孩子就靠您了。”这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从那一刻起,我立下决心: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都要为这些孩子带去知识的光芒。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回望十六年走过的教育之路,我从青涩到从容,经历了辛勤耕耘后的成长与沉淀,充满了收获与感恩。多年来,我获得了年度优秀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等荣誉,也担任了教研组长和兼职教研员的职务。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玉树州民族中学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也得益于校领导的关怀与信任,更离不开同事们的默默相助。
在玉中像扎西文毛、王斌、郭云海等教龄近30 年的老教师们依旧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进教室,他们用沙哑却饱含深情的声音,讲述着知识的奥秘,那声音如同古老的钟声,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回荡,这是他们为教育辛勤耕耘、默默付出的见证,更是他们对教育一生的坚守与执着。
“春秋数载勤耕耘,中流砥柱展风采”。在玉中像索南才仁、马小成、马占祥老师一样的青年班主任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平衡着家庭与事业的重任。清晨,他们早早来到学校,开始一天的忙碌,他们与学生亦师亦友,即能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又能在生活中给予关心和指导,既传承老一辈教师的精神,又带领着青年教师的成长,为学校的进步贡献着力量。
今年,玉中又新入职了几名年轻教师,虽然我还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是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对教育的热爱和憧憬。他们如蓬勃的朝阳,以无限的活力和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与学生共同成长为教育带来崭新的希望。
在玉中,除了老师们的无私奉献,还离不开优秀的领导团队。其中,最让我感怀的是白玛朗加校长。他不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家,更是一位以心教学的语文教师。他带领我们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带领老师们做微课题研究,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寻求更高效的教育方法。他主张“人本管理”,尊重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尊重教育的自然规律。他常说:“教育是一场春风化雨的浸润,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在他的引领下,我学会了在严谨的教学中保持温情。我愿将所有的热忱与爱,倾注在这片高原的教育事业中,在时光的长河里,静待桃李满天下的那一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END
图文:周静
审核:白玛朗加
排版:行政办 拉毛永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