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屯里的事,也是运河的事,这儿的故事说不完,这儿的风景往心里钻……”
一见到记者,《陈官屯史话》编撰者胡毅就讲起天津静海陈官屯镇的故事。古时,这里南北客商随运河商贸往来,文化交汇、技艺精湛,商号和商品与熙熙攘攘的人流相映生辉。这片运河滋养的土地上,人们喜爱过节日,擅长过节日,发展到今天,凝练形成了陈官屯乡亲们每年都要过,周围亲友也愿意来捧场参与的“三个节日”——“金秋助学”圆梦节、“难忘师恩”教师节、“孝老爱亲”敬老节。
天津静海陈官屯运河文化博物馆记载着运河文化在陈官屯的源远流长
“金秋助学”圆梦节与小镇走出的51位博士生
“金秋助学”是陈官屯镇的一个特色节日,每年8月高考后,在外的乡贤游子、爱心企业家以及往届大学生都会回到家乡,共聚一堂参加这场庆祝活动,一起表彰考上大学和重点高中的孩子们,助力困难学子圆梦,鼓励学子做栋梁之材。
“以前总盼着自己孩子能过这个节,一眨眼,外孙、外孙女都成大学生啦!”
笑呵呵说话的是王大伯,今年陈官屯镇“金秋助学”的现场,他像以前一样和老伴儿早早就到了,看着镇里又出了一拨大学生,他打心眼儿里高兴。
陈官屯镇吕官屯村,依偎在运河岸边,迄今600多年历史,这里的人始终秉承“耕读传家,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走出了许多“读书人”,王大伯的两个女儿王玉新、王玉美就是在这长大。王大伯家是普通的农村家庭,去年,外孙、外孙女同时参加高考,都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双双登上了陈官屯的金秋助学“状元榜”。在这个榜单上,还有王大伯的女儿王玉新、王玉美,两人一个博士、一个硕士。一个家庭,四位才子,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
“小时候在村里读书,放学后经常和姐姐跑去同村的老师家请教、讨论问题。”王玉美笑着说,傍晚时,老师家总是很热闹,很多同学都缠着老师问问题。
村里家家户户都注重教育、重视学习,这也成了镇里“金秋助学”节日的文化来源和精神共识,每年镇里都会利用这个节日为即将步入大学的孩子们送上鼓励和祝福。
“金秋助学”活动中,刚刚考上大学的孩子们接过自己的表彰证书
“不在礼物多贵重,一个行李箱、一个红奖状,让即将离开村子的孩子心里热乎,知道家里有人惦记支持他们。”谈到“金秋助学”节日时,吕官屯村党总支书记朱杰说。
恢复高考以来,从陈官屯走出的博士生51位,硕士生228位,本科生6000多位。一代代陈官屯人,让陈官屯“耕读之乡”的美誉传遍大江南北。
“爱在金秋·筑梦未来”金秋助学表彰活动现场
“难忘师恩”教师节与“王妈妈”的三个心愿
全国各地都过教师节,但尊师重教的传统在陈官屯镇传承延续,使得这里每年9月的教师节格外厚重而独具特色。
这两年,陈官屯镇开展了“星火接力 微光成炬——让榜样之光照亮初心”主题活动,将全镇的“明星”老师作为先进典型加以宣传,让尊师重教的优良乡风在大街小巷扩散开来。聘请全镇24个村街的党支部书记担任中小学名誉校长,与多所院校签署教育帮扶、教育共建协议,多方联动构筑育人合力。
每天早上,被一批批孩子们称为“王妈妈”的陈官屯镇王官屯学校校长王玉梅都会在学校门口迎接孩子们。她说,每当孩子走进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她都会在心里完成一次与孩子父母的交接。“每次见到王妈妈,心里都很温暖。”在陈官屯的教师节活动上,学生赵桐在台上说出自己对王玉梅的印象。
今年9月的教师节活动上,王玉梅向大伙坦言,自己从教多年,教了这么多学生,自己心里一直藏着三件事,一是让孩子们快乐成长;二是孩子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三是孩子们能为家乡建设出一把力。
王玉梅说,教育能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爱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照亮一方乡土。如今,陈官屯的教师队伍里,又来了很多“90后”,他们也传承起陈官屯镇“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
每年教师节,陈官屯都会邀请镇里学校的师生,一起包饺子、看节目。饺子是镇里、村委会干部和志愿者们准备的爱心饺子,节目是孩子们用课余时间自编自导自演的朴素才艺,喜欢唱歌的乡亲们,也会一起为老师们送上祝福。
“特别暖心,能感受到乡亲们对教育和教师的敬重,我们也更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刚刚来到陈官屯工作的青年教师张月铭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孝老爱亲”敬老节与乡亲们的幸福表情
在陈官屯,老人明媚又乐观的眼神,让我们印象深刻。
今年9月28日上午,陈官屯小学操场上热闹非凡,陈官屯正举办第四届敬老节活动,陈官屯小学和吕官屯明德小学的“小小志愿者”为老人们表演节目《福气来到》,精彩的节目赢得了一片掌声。
台下,村干部们和志愿者为老人们系上代表平安喜庆的红绶带,围坐在一起看表演,享受这场文化盛宴。刘大爷靠在椅背上,一边咧嘴笑一边说:“每年都期待这个敬老节,真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大家伙坐在一起唠唠嗑、吃长寿面,真美啊!”
每年“敬老节”活动,陈官屯镇的老人们都会收到一个大大的“福”字
坐在一旁的张大娘接过话茬:“看着平时熟悉亲近的孩子们有朝气、有活力,表演得这么好,心里格外高兴。我孙子也在上面表演节目呢!”
陈官屯镇在老年人健康、养老、人文关怀等方面下功夫,用“孝老爱亲”敬老节引导乡风民俗,实现天天都是“敬老节”,培养人人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
“大爷,今天的午饭到了,您赶紧洗洗手,趁着热乎吃饭。”每天上午11点来钟,被大家称为“三嫂”的张梅堂都会骑着她的电动三轮车,为村里需要特别照顾的老人送来热气腾腾的午饭。受村委会委派,为老人送饭这件事,张梅堂已坚持了3年。村里的养老工作需要三嫂这样能张罗的老大姐,她知道每位老人的生活习惯,熟悉老人的家庭状况。三嫂不只是“送餐员”,更像是“网格员”,每天两次送餐也顺便敲老人的家门,如果独居老人身体有情况,三嫂会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亲邻和干部。
“敬老节”活动中,陈官屯镇“最美家庭”荣誉获得者接受表彰并合影留念
多年来,陈官屯镇着力打造“孝亲之乡”,举办热闹的敬老节,定期开展“日行一膳·饺子敲门”特色活动,开展“送医送药·健康敲门”义诊活动,做好困难老人的兜底保障,开设老年人食堂,建设养老院……一系列温暖人心的举措,既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也使全镇尊老爱老的氛围更加浓厚。
据陈官屯镇党委书记李忠斌介绍,以上三个节日,每年都由镇里发起,各村街自行组织特色活动。这个时候,不论是从陈官屯走出的企业家,还是乡亲好友,都会主动参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一起准备,一起享受美好节日。随着三个节日在陈官屯的广泛铺开,乡亲们心更齐、劲更足,文明新风也更多“吹进”了每个角落。房门前、小路上,处处是乡村振兴的美景;晨曦畔,夕阳旁,人们相互问好,伴随家家户户生机勃勃的烟火灯光。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董山峰、王艺钊 通讯员陈泽宇)
专家短评
三个美好节日是基层党建的新延伸
杨书文
“金秋助学”圆梦节、“难忘师恩”教师节、“孝老爱亲”敬老节,这三个节日是天津静海区陈官屯镇的乡村品牌,也是发生在津沽大地上的美好故事。美好故事首先是做出来的,其次才是讲出来的。陈官屯镇的美好故事是美好文化和美好机制滋养而出的成果,是当地党组织坚持以“党风”带动“乡风”、淳化“民风”的具体成果,是在乡村治理中释放出“大能量”的“小切口”,是党建工作向人民生活幸福细节深处的延伸。这种延伸是可贵的,因为它有效推动了“美景看得见、幸福望得见”的乡村画卷在天津静海区陈官屯镇的热土上徐徐展开,推动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更得人心,更有活力,更多后劲。
(作者系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教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