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9日,《消费日报》刊发了记者采访北京大钊素质培训中心校长黄大钊的文章——《沉默不是金》。
原文
你是否能在同事、上司面前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你是否曾因胆怯、不善于表达而丧失过机会?
你是否注意到沟通能力已经成为对应聘者的基本要求?
这是在参加“当众讲话”培训之前要问清的问题。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已经成为成功的要素之一,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也办起各种培训班,“当众讲话”甚至被列为一个人走向社会的必修之课。
带着对“当众讲话”培训的几分好奇与神秘,记者于2003年11月11日采访了北京大钊素质培训中心的校长——黄大钊。
成长
在黄大钊8岁的时候,有一天,黄大钊的右腿膝盖骨肿痛,当时走遍当地大、小医院,无法确诊。后来当地一位年轻医生听说黄大钊的病情,便主动上门为他诊治。在经历整整两年的漫长治疗之后,年轻医生终于治好了黄大钊的病。在黄大钊幼小的心里存有万分的感激,然而由于他一直羞于表达,有时候在路上碰见那位医生,黄大钊不是装作低头系鞋带,就是佯装回头看别处。“谢谢您”三个字,在心里“憋”了20年没说出口。
在大学期间,黄大钊形容自己只知道埋头好好读书,却从不主动与同学交往,虽然成绩优秀,但内心留下的却是无尽的孤独。
步入社会后,很想融入社会大家庭,想与人交往的黄大钊,仍然不知如何与他人交往。结果是,黄大钊看别人不顺眼,别人也把他看成“异类”。这使黄大钊的内心长期积淤着痛苦和孤独。
1987年,在黄大钊最困惑的时候,读了《卡耐基成功之路》这套丛书。书中说:“一个人事业有成,15%是靠专业知识,85%靠的是人际关系及其综合素质。”这话让黄大钊如梦初醒。在系统研究了古今中外为人处世的学说后,黄大钊随即做出决定——挑战自我,重塑自己,他毅然辞去公职。
1989年,黄大钊应聘到了一家三资企业,任办公室主任。有人戏称,这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职务,最容易得罪人。可黄大钊却坦然应对,按照书中有关的理论和方法灵活地去做。三年中,黄大钊认认真真干事,开开心心做人,并且连晋三级。在上至公司总经理,下至公司员工的注视下,赢得一致好评。
自己亲身的实践,让黄大钊感悟到:俗话说“秉性难移”,虽然性格不可能改变,但可以改善。我虽然还是原来的我,但我真的变了。
自己受益,一种冲动激励着黄大钊,还想去感染更多的人,让他人也受益。于是,在深思熟虑之后,黄大钊又做出了第二次选择,再次辞职,来到北京。
1996年10月14日,依托一所大学,黄大钊创办第一个“当众讲话和人际沟通实验班”。实验班的结果初见成效,通过办学,更激发了黄大钊对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渴求。黄大钊不仅进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读研究生,继续研究中西方相关理论学说。而且还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开办培训班,积累经验。
经过不断地探索理论和体验实践,黄大钊的培训班吸引了许多有志之士。并于2000年5月注册北京大钊培训中心,创造性地开设“大钊训练”系列课程。
该系列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创我国成人训练新模式。课堂上,不但引导学员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提高为人处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员间的相互交流,能得到人生的诸多感悟。
事情却远没有黄大钊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在学校第一期培训班开课之前,打电话咨询的人络绎不绝,这使黄大钊的心中充满了期待。规定下午两点的开课时间却没有一个人走进教室,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黄大钊的内心感到一阵阵地发凉,因为在他的意识里,来个二三十人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就在黄大钊快要绝望的时候,两个身材高挑的女孩子出现在黄大钊的视线之中。黄大钊立即让工作人员把两个女孩子请进屋里,又是倒水又是寒暄。然而女孩们的疑问再一次让黄大钊体会到心情跌入谷底的感受,原来两个女孩是去别的公司参加模特培训的,地点是在同一座楼里,还没弄清楚是不是模特培训班,就被工作人员请了进来。
培训班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艰难前行。直到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媒体的记者听说黄大钊开办了这样一个培训班后,前去采访,并将采访的内容在网站上公布,才有更多的人知道了黄大钊和他的学校。从那时起,学校开始被许多人了解并认可,慢慢地,学校的发展逐步走上正轨。
自开班3年多以来,黄大钊的学校已成功开办了86期培训班,毕业人数已达3000多人。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公司经理、业务主管、职员、在校的大学生等。参加“大钊训练”后,每个人都说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有的从封闭、拘谨中走了出来,变得开朗、主动;有的发现了自身的潜力,业务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还有的接受训练后,拥有乐观的心态,与周围的人际关系更融洽。
参加完当众讲话训练后,有的从脸红心跳,变得从容;有的从语无论次,变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还有的从普通的业务员,晋升为主管;更有的从处级晋升为局级。
教学
经过黄大钊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在借鉴西方成功学的理论,吸收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以及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黄大钊将目前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困惑作为研究课题,归纳总结出“大钊训练”的基本教育思想,可概括为三大体系,即成功心理、口语表达和人际关系。
其中成功心理以调整人们的积极心态为主攻方向,重点解决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口语表达则注重当众讲话,训练人们站着思考,即兴组织语言的能力。人际关系方面则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体验式教学,让人们掌握忽略了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从而做一个处处受欢迎的人。
一、当众讲话“三步法”
以克服自卑,培养自信心为“突破口”。该课程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完全不同,重在训练。比如学游泳,只是在岸上传授理论及方法,讲得再多再详细,不下水永远也学不会。要想让人们学会当众讲话,就要在泳池中学会“游泳”。
当众讲话的三大难点,即:
1. 紧张、害怕。一上场就“晕菜”,关键时刻“掉链子”。
2. 不知说什么。车轱辘话来回转,半天说不到点子上。
3. 不知怎么说。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话说出来太“冲”,让人不爱听。
当众讲话“三步法”,即突破敢说,达到会说,进入巧说。,以“敢说”为突破口,进而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趣和言之有智”。
“三步法”的科学依据在于——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以学员为主体的训练思想,来源于行为科学家提出的“一个接受外界信息量,听到的占20%,看到的也占20%,而亲自参与感悟到的则占80%”。“三步法”正是这一科学理论的具体实践。
二、“人生魔术圈”
在我们的周围,有一部分人显得很孤僻,同时敏感、多疑、自卑感强、容易激动,内心暗藏着许多“愤怒”的按钮,十分容易被人碰到,一触即发,成天被一种“灰色心理”所笼罩,干啥啥不成。在羡慕成功人士的同时,自责自己天生不是成功、成才的料。
为什么成功的人越容易成功,发财的人越容易赚到钱,又为什么贫穷的人更加贫穷,越想赚钱越赚不到钱呢?
其实,生命中的事件都是中立的,全看你怎么感受它、认识它。比如你过去经历许多苦难,当你以受害者的心态看待这些事件时,你就会一直抱怨下去,一直对这个世界感到愤怒,一直生活在阳光的背后。但是,当你积极地看待它们,把“苦难”当作你“人生独有经历”,你就会获得力量,生命里自然充满阳光和向上的精神,这时你身上的“按钮”就会减少,不会动不动就生气,生态平和了,积极了,成功、成才、赚钱、晋升的机会也就来了。
“人生魔术圈”是用一形象的方式,阐述了人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之所以称其为“魔术圈”,一是用它可以解释多方面的人生问题;二是有时是良性的循环,而有时又是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使自己的人生始终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呢?要学会“用新眼光看世界”。凡事往好处想,从正面说话,心中始终装着“信念”二字。
何为“信念”?有位激励大师这样说,所谓“信”就是“人言”;“念”就是“今天的心”。“信念”二字结合起来就是“今天我心里对自己说的话”。当一个人老是对自己说“我不行”的时候,很难想象他会在人生中创造什么正向的成果,相反当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总是跟自己说“我行”的时候,他在人生中创造正向结果的机会就很大。
“人生魔术圈”提出的科学依据,是心理学上的“认知-行为-结果”这一科学的理论,通俗地讲,即人的行为是受认知支配的,而人们所创造的结果是由行为产生的。所以,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三、人际关系“板块说”
社会变化越快,人们感到的精神压力越大。其中一方面来自人际交往的沟通上。由于工作竞争的激烈、利益的驱动、愿望的难以满足,许多人找不到事业有成的突破口,往往面对机会,不敢向前或根本意识不到,使人生屡屡被动。
再加上我国一些传统的观念,如:“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叵测”,“人心险恶”,“待人千好,防为重要”等,使许多人的潜意识里种下了对人际关系的畏惧,不敢大胆交往。更因为理不清人际交往中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在为人处世中,无所依从。越想搞好,越搞不好;越想沟通,越沟通不了。你猜疑,我猜疑,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于是人们常叹:“心太累!”
人际关系“板块说”,即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无外乎“陌生人”和“熟悉人”两大板块。遵循的原则是——没有陌生人,只有尚未相识的朋友,对待“陌生人”与“熟悉人”应持的态度及处理的方法是有侧重点的。与“陌生人”交往,重在“讲究策略”;而对待周围熟悉人则要做到“有效沟通”。把握这两板块的有一“总枢纽”,就是“人人都有被尊重的渴望”。不管对待“陌生人”,还是与“熟悉人”相处,都要以尊重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处处都要“给人以重要人物的感觉”。
故事
几年的教学过程让黄大钊感慨万千,在无数令人感动的故事中,黄大钊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令自己最难忘记的故事。
今年3月,一位爸爸领着儿子来到黄大钊的培训学校,儿子的个子很高,足有1.80多,由于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即将赴加拿大留学。在谈到为何让儿子来参加学习时,爸爸的心情显得有些沉重,追问之下,他向黄大钊讲述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那天爸爸和儿子乘电梯下楼,电梯里除他俩之外还有一对情侣,其中的小伙子在不停地抽烟,爸爸前去制止,并告知电梯内不许吸烟,谁知小伙子不但不听,反而态度蛮横地说:“我自己爱抽就抽,别人管不着。”后来双方说了过激的话,以致当电梯停到一楼后,双方在楼道中扭打起来。小伙子的女朋友最后也加入进去,直到几分钟后保安赶到才平息了这件事。整个过程中,令爸爸最寒心的是,身高1.80多的儿子始终站在旁边傻傻地看着,似乎整个事情与自己无关。
现在儿子要出国了,爸爸不想让儿子这种内向的性格也带到国外,他害怕儿子的这种性格在国外会很难适应,从而影响他的生存状况。所以在儿子出国之前,把儿子送到黄大钊的培训班进行学习,并希望通过学习能使儿子的性格发生想要达到的变化。
当儿子上到第四次课时,一次去中关村买软件,他递给售货员100元钱准备买一张50元钱的软件,谁知售货员却硬说只收了5元钱,并表示不买说把5元钱退给他,其他没得商量。儿子没有犹豫,立即找到商场的管理部门进行协商,在管理部门面露难色的时候,儿子说:“其实我不在乎这100元钱,我在乎的是你们这里的声誉,以后你们还怎么让来这里的顾客再信任你们!”同时表示,不退他钱当天就不会离开。在儿子义正词严的话语过后,最终他拿到了要买的软件和找给他的50元钱。
影响力
黄大钊是我国第一位站在讲台上进行语言素质培训的人。按道理说,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他有骄傲的理由与资本。然而在采访过程中,黄大钊却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和与人为善的态度,尽管不夸张地说,他已经是中国语言素质培训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式的人物,可是在黄大钊的话语中,他却始终坚持地认为,与同行之间是一种平等发展、各有特色的关系。黄大钊为人的谦和是记者此次采访后的最大感受。
黄大钊与他的素质培训学校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尽管还有一些方面不尽人意,更会有很多困难出现在黄大钊的面前。但是有谦虚的为人处世态度,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更有对事业不断的追求与那份来自于心底的执著,还有什么黄大钊办不到的呢?
人物白描
黄大钊语气温和,谈吐间传递出的是一种文化人所特有的儒雅气质,却又同时给人一种不失谦和的感觉。与他聊天你会不知不觉地被他感染,就像是在与一位久违的友人无所顾忌地倾诉。
黄大钊简介
籍贯:山东
学历:中科院心理学硕士
曾任:鲍布森(中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北京东方大学兼职教授、北京钢笔书法学校副校长、北京口才与交际艺术学校副校长
现任:北京大钊培训中心法定代表人,制定我国《与人沟通职业资格测评标准》专家
著作:《当众讲话训练教程》、《人际沟通训练教程》、《硬笔习字丛书》两套、《钢笔字形法》等23本、《硬笔习字法——行书》、《硬笔习字法——楷书》、《硬笔习字——字形法》录像带一套。
座右铭:开口、开口、再开口;实践、实践、再实践
·END·
点“赞”和“在看”,口才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