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山纪事】​遥望沂山怜苏轼——沂山散记庙之系列之八(作者蔡盛)

文化   2024-12-15 22:45   山东  
国内外临朐人联谊合作的实体平台,联系:13963620706  投稿邮箱:zfs228@qq.com
【出彩临朐人】许其亮|吴汉圣|李炳军|赵永清|张金良|刘仲原|王琳|董志勇|李咏梅|苏兆伟||冯继康|刘光烨|《天南地北临朐人》上线|临朐 叙(王庆德) |城关街道李家庄村幸福公寓对外开放(附联系方式)|威海军分区临朐籍原领导王顺太到临朐名人馆指导工作|北京督学吕世彦到临朐名人馆调研指导|临朐名人馆、临朐乡土文献馆藏中心征集资料启事|弥南村张氏文化研究联谊会启事|征集临朐家谱启事(长期有效)||临朐人张龙江|临朐乡贤民俗交流推进会议召开|临朐“许氏思忠后裔族谱分发仪式”举行|夏克论回忆录全集(收藏版)|马常海任潍柴党委书记、董事长|临朐县傅氏文化研究联谊会隆重成立|【报告文学】临朐有个李家庄(全集·作者:傅绍良)|临朐县民俗乡贤文化研究会关于成立家谱专业委员会及人事任命的公告|临朐全羊宴美食文化研究推广平台成立运行的公告|省委书记林武到临朐调研|公告】临朐美食餐饮产业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启事|

【沂山纪事】

遥望沂山怜苏轼
 ——沂山散记庙之系列八  
◇蔡  盛

少时喜欢大圣,多半因由是眼热心迷那随心变幻的金箍棒。水晶宫收服如意金箍棒,龙王宫殿在海底,龙王庙为何盖在地上、遍布乡下?一次在集上听评书,散集时说书的问我为啥还不回家,我趁机道出心中所惑。

“有意思,你这娃有意思,我还是头回听人这么问,这事我也没想过,没想过。”说书人是位长须飘逸的老者,看我满脸失望拔腿欲走,他刷地亮开扇子,拈须笑曰,“莫急,小看官莫急,且听老朽猜猜原委,道个子丑寅卯。”
老者挥扇轻舞,略加思索,开口述曰:“话说四海龙王掌大海,大海都归龙宫管,天庭休想插手海中事。四海龙王东为首,东海龙王挂名天庭司雨神,堂堂水族大帅岂能操心人间下雨这等凡人小事?到海边求雨,从虾兵到蟹将再到龟丞相,层层报将上去,须候至何时?要是求雨的百姓都跑到海边,龙王忙不死也烦死了。话说回来,大海远在天边,不等走到海边,庄稼早就晒成柴禾了。孩子,你记住,以后当官就当大的!你看人家东海大龙王,龙须一颤,眼角一挑,手底下立马把爱玩水的小龙王分派到江河湖泊、深潭古井中。有这么多水龙王,求雨就方便多了,只要在井旁湾边盖座龙王庙就行。” 
悬之已久的困惑被一个说书的随口释解,可见乡野亦不乏贤。困惑顿消,但我对龙王庙的观感未变,依然厌之薄之。上学时日虽短,但革命精神、科学观念已在心中扎根,知晓祭天祈雨乃封建迷信、愚昧落后之举。这堂皇因由出自少儿之口,怕是没人相信,羞于启齿的心底私怨方是真正根由——
我们村岭多沟多,不患水灾怕旱灾,举办的祈雨仪式不知凡几。村前岭后都有河,1960年岭后修成一座大水库,每逢大旱仍是望水兴叹——靠肩挑人抬能保几棵庄稼?有的年份人畜用水都困难,我曾半夜入沟到泉眼处蹲候,也曾竟日在邻村水井旁排队。
皮狐沟的祈雨活动上世纪五十年代禁绝,七十年代后期偷偷草办过一次。缀立人后,不时扭头射来的目光太过犀利和怨毒,吓得我赶紧有样学样,伏地埋首撅腚。正琢磨需磕几个头时,仪式结束了,众人纷纷起身后退,把我淹没。被连踩几脚,连滚带爬地躲闪起身之际,耳边传来哄然大笑,才明白是刚才那几个老家伙在故意整蛊皮孩子。
祈求龙王安排风神、雨神、水神、河神、土神、火神等合署办公解民旱忧,十之八九无回应,偶尔回应也是正在调查协调中。龙王对全村之人的求雨呼号都当耳旁风,还能“上天言好事”,帮我圆那三天吃顿大馒头的宏大梦想?
龙王鲜遂人愿,签批播雨令时往往为时已晚,我对其自然难生好感,连带着对龙王庙也厌恨起来。乡村庙宇,大概除了土地庙便数龙王庙多了,有的村庄甚至直名“龙王庙”,可见先人对风调雨顺有多渴盼。
年岁渐长,对先人立庙求雨之举多了几分理解。殷人尚卜,连孩子放学回家是否有雨都要卜问一下。甲骨文中有不少卜问、验证天气变化的记载,“卜旬”即卜问未来十日天气。周代候风、候雨,就是专门负责天文、气象观测的官职。时至今日,春秋战国时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对黄河流域仍有较大参考价值。
我国农时、气象谚语非常丰富,应验概率较大,但毕竟太过宽泛模糊,与当今气象预报不可同日而语。科技未兴,人力有尽,都江堰、郑国渠类水利工程毕竟太少,对先人立庙祈雨冀望于天之举,可“哀其不幸”,但不可“怒其不争”。别说敬天奉神的古人,即便我等“人定胜天”的皮狐沟人,挣脱靠天吃饭的窘态,仅仅三十余载而已。
民间求雨是常事,官员带头祈雨,曾一度让我心里疙疙瘩瘩。我尊崇的大宋人杰,范仲淹编纂中国最早的气象著作之一《气象要录》,苏东坡主政密州两年两登常山祈天赐雨,可谓一“科学”一“迷信”。熙宁八年(1075),久旱不雨,北宋大臣李清臣(字邦直)祭告沂山,祈雨有应,欣然成诗。青州左右,兄弟二人,时任密州主官的苏轼、齐州从官的苏辙,分别写诗应和。本想引述几句,稍作解读,然再读三诗,思虑万千,竟无言可表。思之再三,还是用最简单的办法,全文抄列吧。

李清臣《沂山祈雨有应》:南山高崚嶒,北山亦崷崪,坐看两山云出没。行如驱,归若呼,始觉山中有灵物。郁郁其焚兰,覃覃其击鼓,祝屡云云巫屡舞。我民无罪神所怜,一夜雷风三尺雨。岭木兮苍苍,溪泉兮央央,云散诸峰互明灭。东阡西陌农事忙,庙闲山空音响绝。
苏轼《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感》:高田生黄埃,下田生苍耳。苍耳亦已无,更问麦有几。蛟龙睡足亦解惭,二麦枯时雨如洗。不知雨从何处来,但闻吕梁百步声如雷。试上城南望城北,际天菽粟青成堆。饥火烧肠作牛吼,不知待到秋成否。半年不语坐龙慵,共怨天公不怨龙。今朝一雨聊自赎,龙神社鬼各言功。无功日盗太仓谷,嗟我与龙同此责。劝农使者不汝容,因君作诗先自劾。
苏辙《和李邦直学士沂山祈雨有应》:宿雪虽盈尺,不救春夏旱。吁嗟遍野天不闻,歌舞通宵龙一战。旋开云雾布旌旗,复遣雷霆助舒卷。雨声一夜洗尘埃,流入沟河朝不见。但见青青黍与禾,老农起舞行人歌。污邪满车尚可许,供输到骨期无它。水行天地有常数,岁岁出入均无颇。半年分已厌枯槁,及秋更恐忧滂沱。谁能且共蛟龙语,时布甘泽无庸多。
民间求雨拜龙王,官家祈雨祀山神。皇帝有真龙天子之称,官员祭拜龙王似有不妥,山神有除灾降瑞等诸多神能,助民祈雨更是不在话下。应对自然灾害,历代封建王朝扎实有效的救灾措施很少,更多的是吸聚民心的告天之举——声势浩大的皇家御祭、官家祭祀。
日前翻阅潘心德先生主编的《东镇沂山》(本系列文章援引该书史料,不再一一注明),看书中列表,悚然一惊——大明王朝存立276年,自洪武二年至万历元年204年,朝廷及地方官员致祭沂山50多次,致祭缘由除了新皇登基、将士出征外,事涉自然灾害的30多次,其中尤以久旱祷雨、天时亢旱类居多。看其碑文,其文虽短,其情也挚。碑中所载民众苦难,即我等先人之难,有必要陈举一二。
成化九年(1473),帝遣礼部左侍郎刘吉致祭东镇沂山之神。“朕奉天命,统理下民,御灾捍患,实神是赖”,开篇直言帝职、神责,接着述举民难“山东久旱,灾异并臻,人民缺食,艰难流离,死亡者众”,随即陈明心迹“守臣以告,朕心恻然”,直问“庙食此土,作镇一方”之神,“睹兹困穷,宁不矜悯”?最后“洁斋备仪,为民请命”,诚望山神“大张灵应,潜斡化机,时赐膏泽,用成岁丰,变灾异以为祯祥,易贫困而为富乐”。 

弘治五年(1492),钦差赵鹤龄祝告东镇沂山之神。“民为邦本,食惟民天,神依人而血食,人赖神以安全,神人相须,理之自然”,开篇直言人神相依,接着痛述山东灾害之烈,“去冬三白之祥兆歉,今岁三日之泽期愆;阴阳失序,饥馑相连;百谷之苗槁死,三农之望空悬。人民流徙,殆至万千,控吁无门,奔救无缘,扶而转于沟壑,携幼而卒至鬻钱。退则业已破,进则谁与延!啼号塞路,实可哀怜。”时隔五百余载,这些惨景依然令人哀戚动容。更令人忧心的是,“七月中旬,雨泽仅见,荞豆菜苗方出土面,又被虫蝻食将大半”,可谓雪上加霜,惨之再惨。面对这等人间悲剧,“兼巡兹土”的鹤龄副宪台省己问神,“日夜忧思,灾何由生?顾我职微,奚足重轻……修政省躬,吾当致力,御灾捍患,神当加恤,苟不咎责于吾侪,而独殃民于无已,殆见野将饿殍,人将相食,国将何赖,神将何依?”最后恳望山神看在地方供奉的情分上,“悯此生灵,国家元气,念此地方,供御所系。亢旱为之驱除,甘霖为之溥施,殄绝虫蝻,收回疾厉,拔饥馑而为丰稔之年,起逃移而致安全之地……”

“人将相食,国将何赖,神将何依”,无论民间求拜龙王,还是官府致祭山神,其情也悲,其望也炙。岁危民哀,赈灾粮款聊胜于无,告天仪式频频而行,除此之外,封建王朝还有何应对?唯其如此,令人愈加悲郁,更哀先人悲苦。
行文至此,对东坡太守携民祈雨之举,终是释然,进而倍加尊之。“吾皇有东顾之忧”,即便朝廷“惕然于衷”,有心救灾亦“罔知攸措”,各地官员均“焦劳无措”。除了嗟叹“与龙同责”而“作诗自劾”,苏大学士又该如何?
2024年春写冬改
------------------------------------------------------

山东品牌展示点击下图即可阅读全文

点击即阅读文章

欢迎转发、欢迎点赞、欢迎留言↓↓↓↓↓↓↓↓↓↓↓↓↓↓↓

乡土临朐
临朐人全球乡情、文化、经贸合作平台:乡土文学、民俗传说、影像故事、历史记忆的交流平台,临朐游子的成长与创业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