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马荡原型小说《流水无形》连载(三)
民生
2025-01-03 18:30
湖北
苏马荡1月4日天气
小雨转轻度雾霾
2-6℃ 东风1级
编者按:在2025年元旦佳节之节,由苏马荡知名候鸟作家王钢创作的第九部苏马荡原型纯文学小说《流水无形》正式完成并在指间谋道发布,作为对苏马荡的新春献礼民,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指间谋道的每日连载。王钢写这篇小说灵感来自于国庆节前后去恩施州旅游所产生,小说只有涉及谋道苏马荡是实写,是对谋道苏马荡的自然环境一如既往的热爱,小说内容主要表达传统文化、社会变化、自然和谐等等。王钢老师前八部小说分别为《凉城崖上的风》、《81公里》、《盛夏的云朵》、《山月朦胧》、《阳台上的旺旺》、《阳台外的绿鼠》、《阳台前的云雾》、《女人街上的杜鹃花》。(注:作者王钢是万州人,中共党员,经济师,在万州建行工作。现为苏马荡夏都业主。2013年来到苏马荡后,便深深的喜欢上这里,他一直通过文字讲述着苏马荡的故事。在经过十年的康养避暑生活,也见证了苏马荡的发展变迁。近两年王钢老师持续不断以苏马荡为原型创作小说,通过小说形式来展现苏马荡的发展巨变,得到了广大候鸟朋友及本地居民的喜爱。)在沙发上躺了一会儿醒来,张久明简单收拾好要带上山的东西,装在早晨去农贸市场赶场、用来装西红柿的棕色大塑料袋里。临出门时,他把冰箱冷藏室的李子抓四个在手里,准备在路上解渴吃,剩下的放进下面冷冻室,等从苏马荡回来时再吃。镇上的李子没有苏马荡上卖的好吃,又酸又涩,个头也不大。其实李子不是镇上特产,红橘和江里的鱼才是,不是江边人工网箱养的鱼,而是野生的鱼;红橘初冬后才渐熟,又酸又甜,那才最解渴。这红橘对水土要求高,只有江边坡上果树产的果实个大味道好,与其他地方产的明显不同,目前因为产量低,没有量产,周边有人看到了商机,来镇上收购,再精包装卖到市里,市面上有其他品牌也说产自流水镇,与本地实际情况不符。张久明要赶两点半去市里的班车,然后再坐妹夫的车到苏马荡,正好吃晚饭时赶到山上。从家到镇上汽车站,有不到两公里路程,出门沿公路走到丁字路口,往上有两百米左右缓缓的上坡,汽车站在镇政府斜对面,一条支路旁的院坝里。张久明低估高温的杀伤力,开始爬坡时头就有些发晕,手里从冰箱里拿的凉李子已吃完,赶紧在路边小商店买了一根老冰棍一瓶矿泉水,走到汽车站刚好吃完这根冰棍,冰凉的矿泉水还没喝一口,拿在手上感觉整个人清醒不少。坐上下午两点一刻去市里的班车,比出门时的计划提前十五分钟,车上比车外凉快,站在车站阴凉处空气也热得很。坐上车他心想幺妹家离市车站有点远,如果来接他再去苏马荡要多转一段路,又浪费一段时间,不如自己打出租车到她小区汇合,然后坐车直接上山。到市里一下车,张久明就给幺妹打电话,说自己打出租车到她家里来,不用专门来车站接,免得多跑路耽误时间。幺妹告诉他就在车站大门口等着,车已在来接他的路上。幺妹按两点半那一趟班车来预估他到站时间,张久明上车后头一直昏昏沉沉的,车里的空调让他昏昏欲睡,忘记给幺妹打电话告知。三人快到六点到苏马荡,向姐把晚饭安排在依云国际小区路边一家土扣碗饭馆。向姐俩口子、向姐二弟俩口子带着母亲、幺妹俩口子,七个人坐在八仙桌旁。向姐大弟俩口子因为女儿谈婚论嫁,准备年底结婚,今年没上苏马荡避暑,往年他们会上苏马荡租民宿住一段时间,既是避暑,也可以看看住在弟弟家里的母亲。母亲没什么味口,只吃了一个蒸饺,喝了几口汽水,放下筷子不再吃东西。大女婿张久明劝她多吃点,她对坐在对面的大女儿向姐讲,应该去吃火锅不应该吃土扣碗,幺妹开车这么远上来很累,这些蒸菜没什么味道。岳母的话让张久明心里有些不安,觉得没有安排好,甚至有还有点委屈。在车上老婆打电话来,说晚上安排在林海云天小区外边吃火锅,他十分赞同,山上外地火锅多,尤其是重庆火锅味道很正宗。幺妹坚持要照顾母亲的胃口,要以清淡为主,关键是牙齿咬得动,她建议吃蒸菜汽水什么的,不吃火锅,向姐最后采纳妹妹的建议安排在这里。看见母亲心情不好,没吃多少东西,幺妹想给母亲解释一下,是自己坚持吃土扣碗,与大姐的安排无关,心想自己好心却办了坏事,让大姐背锅。幺妹话还没说出口,二哥看到这个情况,赶紧把话题移开,说到山上天气凉爽,空气质量好,甚至夸张的说温度比山下低20度以上,晚上不盖被子还要感冒,明年要早点上来享受这个自然凉爽的环境。母亲听后露出笑容,觉得小儿子的话真实可信。昨天中午在阳台上,她听邻居说山下白天温度连续上40度,苏马荡夜里只有二十度左右,相差20度,这几天山上中午也热,气温都在33度左右。吃完晚饭,二弟俩口子送母亲回小区休息,然后二弟一个人开车来到大姐家里,五个人在一起打麻将娱乐,晚上十一点二弟才回家,幺妹这两天住在大姐家里。向姐母亲年轻时是生产大队赤脚医生,高小毕业后在家务农。文革开始后,懂中医的父亲作为村里村外有名的赤脚医生,在乡村行医已有些年月,口碑很好。平时出去都带着她,耳闻目睹,逐渐懂得一些简单中草药与治疗常识,主要是中草药的识别与药性,还有村民一般常见病的治疗。那年秋天,有一天中午下着暴雨,邻镇山村一位孕妇产后大出血,来人请他帮忙赶紧去看看。正在吃午饭的父亲放下碗筷,带上公社刚统一换发的医药箱走出门,向姐母亲想跟着一起去,被父亲阻止。父亲说天下着大雨山路不好走,一起去会影响他赶路的时间。若干年以后,向姐母亲还为当时没与父亲一起去而后悔万分,如果跟着父亲一起去,父亲一定不会在山路上滑落悬崖不幸离世。大家感恩她父亲的医德医术,公社把她送到市里医院培训,她本来有留在医院当护士的机会,却自己放弃了,回到大队继承父亲的衣钵,风里来雨里去,继续做一名赤脚医生,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按国家政策退休。向姐母亲对几个子女要求很严,尤其是两个儿子,哪怕儿子都已年过半百,认为不对的地方,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会提出批评,一点不留情面,在母亲眼里两个儿子永远是小孩子。兄弟俩对母亲的话从不顶嘴,一般都会顺着母亲的意思照办。母亲近些年思想有些改变,感觉跟着儿女生活有些不方便,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听说老家流水镇“江水一色”养老院办得好,一个月费用也不是很高,自己有退休工资,又有许多熟人在哪里,给两个儿子提出去养老院生活的想法,被两个儿子断然拒绝,兄弟俩不敢也不能违背父亲的遗愿。第二天中午,大家一起来到二弟家里吃饭。母亲吃了一大碗米饭,还有三小块炖得很烂的牛肉和少许蔬菜。午饭后母亲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起伏的森林,还有天边齐岳山上的大风车,对身旁儿子和幺女说:“这里好凉快!”母亲的话让子女们心里很高兴,“不想走了,就在这里。”母亲接着说,很坚决的样子,说完转身往屋里走。到客厅坐到沙发角落里,看到几个子女都在屋里,母亲两眼望着电视说:“我要是死了,埋在你们爸爸旁边,还是埋在我爸爸埋的那悬崖上,由你们作主。”母亲说话声音小但很清晰,虽然与电视里的声音混在一起,屋里的人都听得很清楚,大家心里都很吃惊,感觉很突然,这是父亲去世多年后,母亲第一次说到自己身后事,却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希望或要求,而是一个选择题。不过作为赤脚医生的母亲,那些年见过多次生与死,生死是自然规律,看透生死已然看透人生。坐在沙发母亲身旁的幺妹、拉住母亲的手不知道该说什么,心里已被母亲的选择题惊得不知所措。她从来都没想过这个事,更不清楚母亲此时心里真实的想法,眼泪不知不觉在眼眶里打转,盯着电视机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让泪水从眼里落下来。大姐注意力立即专注在母亲的选择题上,她琢磨母亲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想与父亲合葬,还是在山上陪外公。小儿子觉得母亲是不是预感到什么,否则不会突然抛出这个问题。大女婿张久明坐在茶几旁边的小木凳上,心里想岳母的思维清楚,考虑和提出的问题很直接很考人。幺女婿听见岳母的话,顺手把茶几上岳母喝的空茶杯拿到厨房倒满开水,又端到茶几原处放好。小儿媳站在电视旁,一动不动望着坐在沙发上的丈夫,心里觉得不应该立即表态,应该马上与大哥商量商量,看看母亲心里真正的想法,再作决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