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经常说这两个字,其实是在向你求救,家长别不当回事儿
文摘
2024-11-07 11:27
天津
乔乔妈发现儿子对自己越来越敷衍了,不管问什么,回答永远只有一句“随便”。这让她既无奈又担忧。无奈的是,孩子的潦草应付让自己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白费;担忧的是,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的孩子本应充满活力和主见,现在却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连一个小小的决定都做不了,将来可怎么办?孩子喜欢说“随便”,在很多家庭中都会频繁出现,表面看,是孩子性格随和好说话,实际上“随便”两个字恰恰说明孩子在性格上有不少问题。
喜欢说“随便”的孩子往往缺乏主见,在做决定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犹豫和拖延,感到困惑或无助,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只能用“随便”将主动权交给别人。喜欢说“随便”的孩子没有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充满怀疑,这就导致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显得被动或退缩。这类孩子依赖性强,做事犹豫不决,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行动力。看似随和易相处,实际上总是因为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而感到孤独或无助。乔乔妈很奇怪,为什么乔乔小的时候还挺有主见,现在长大了反而越来越听别人的了呢?当孩子爱说“随便”,家长真的要注意了,这说明在教育中,我们在3个方向出现了问题。有一次遇到一家三口给孩子买鞋子。妈妈让孩子自己挑喜欢的,结果只要孩子选一个,爸爸妈妈就会提出一大堆反对的理由。就这样爸,爸妈妈一边各种挑刺儿,一边又很民主地让孩子自己挑。最后孩子生气地说“随便吧,你们看着选吧!”喜欢说“随便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表面民主,实则自己做主的父母。每次家长都会体贴地征求孩子的意见,但在这过程中,家长往往又在不断否定孩子,打压孩子,最后让孩子听自己的。慢慢地,孩子发现自己的意见根本不重要,于是就渐渐放弃了决定权。长期生活在父母严格控制下的孩子,会逐渐失去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和需求的勇气与能力。他们学会了用“随便”来避免冲突,保护自己免受因提出不同意见而可能带来的批评或失望。这种无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自由意志的一种压抑,长此以往,导致孩子自信心下降,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从小到大,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做决定。这样的孩子遇到事儿只会说“随便”。他们不是缺乏支配感,而是缺少基本的独立能力。父母事无巨细的过度包办让孩子陷入了一个错误的“舒适区”,导致他们独立后,也认为凡事都有别人给撑着,所以他们习惯将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决定都推给别人。育儿专家沙法丽•萨巴瑞曾指出,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三件事是:“我被看见”、“我有价值”、“我很重要”。而喜欢说“随便”的孩子恰恰缺少这些。在面对需要做决定的时候,他们总是有一种“我不值得”的不配得感,所以总是将决定权交到其他人手中。而出现不配得感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关爱、肯定和鼓励,导致自我价值感低下,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更好的选择或机会。于是面对选择时,经常感到迷茫和无力,就用“随便”来掩饰内心的空洞和不安。知乎上就有个问题:“有主见的孩子,到底是怎样的?”其中一个高赞的回答是:“能处理好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能处理好与朋友之间的关系,能处理好学习上的问题,让父母特别放心。”我们希望孩子独立有主见,凡事都能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那么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就需要注意哲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记住,肯定孩子不仅是为了让他们感到高兴,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和自立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肯定和鼓励,他们会成长得更加健康、快乐。引导孩子学会做决定不仅能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让孩子越来越有主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逐渐放手让他们独立做决定。从日常小事到重大决策,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即使他们的决定可能不符合你的期望。通过倾听,你可以了解孩子的价值观和兴趣,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徐婧英曾在《高情商养育》一书中写道:“如果孩子不被父母信任,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得不到成长的力量,渐渐地,他就会变得没有信心、懦弱、自卑,做事也缩手缩脚、犹犹豫豫。”被父母深爱的孩子通常展现出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他们自信、乐观、富有同情心,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不畏惧任何选择和决定。用正面的话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认可;用陪伴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用倾听让孩子明白你对他的理解,让他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一个喜欢说“随便”的孩子内心是空虚而缥缈的,他们缺乏自信,承担不起任何结果。一个善于做选择、做决定的孩子是内心富足而坚定的,面对人生他们毫无畏惧,勇往直前,即使失败也能勇敢地爬起来继续前行。所以,你希望你的孩子未来是喜欢说“随便”,还是坚定地告诉你他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