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向买方投顾转型,为什么这么难?

财富   2024-11-24 12:01   四川  

关于买方投顾,大家已经讨论的很多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什么要做买方投顾?


因为佣金驱动的产品销售已经失效,原来还说是“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现在干脆变了“基金不赚钱、基金公司赚钱”,积重难返之际,看来资产端是靠不住了,买方投顾成了财富管理转型唯一的选择方向。‍‍‍‍‍‍‍‍‍‍‍‍‍‍‍‍‍‍‍‍‍‍‍‍‍‍‍‍‍‍‍‍‍‍‍‍‍‍‍‍‍‍‍‍‍‍‍‍‍‍‍

第二,什么是买方投顾?

三分投七分顾,主要根据客户的财务规划,来提供投资方案,原来是“先有产品后找客户”,现在要“先有客户后出方案”。但这个对绝大部分人来讲,无异议天方夜谭,就像原来“卖药的”刚把病人给吃残了,现在换个“医生”的身份,病人就能重获新生啦?是我们幼稚还是客户幼稚!‍‍‍‍‍‍‍‍‍‍‍‍‍‍‍‍‍‍‍‍‍‍‍‍‍‍‍‍‍‍‍‍‍‍‍‍‍‍‍

第三,怎么做买方投顾?

理论上讲,提供存量资产的诊断服务,从做“4S店的生意”,到做“汽车维修市场的生意”,“基金健诊”这个十年前从台湾引入的名词,也逐渐在券商中流行开来了。

但坦率地说,现在连利用“基金E账户”进行全案诊断的理念,业内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更不要说建立完整的SOP的流程服务了;退一步讲,即便客户愿意接受局部的诊断服务,面对着自己曾经推荐过的产品,面临着FOF能力尚未自证、养老FOF批量清盘的囧境,让大家情何以堪啊!‍‍‍‍‍‍‍‍‍‍‍‍‍‍‍‍‍‍‍‍‍‍‍‍‍‍‍‍‍‍‍‍

你可能会疑惑,东哥的风格大变啊,原来都是满满的正能量,现在也开始贩卖焦虑了?‍‍‍‍‍其实这些问题,不用我说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现在除了“财富管理转型”、”金融机构转型“这样的标题很让人上头外,还有像“金融营销人员/私募基金要出清”、“金融机构要合并”这样的风评也大有市场。‍‍‍‍‍‍‍‍‍‍‍‍‍‍‍‍‍‍‍

但所有的议论,我很少听到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客户”,我们在感叹世风日下、昔日不来的同时,很少其探讨本源性的问题;我们想的更多的还是“自己”。

接下来的三个问题,是平时大家不会去谈的,因为涉及到行业生态,不是一个公司或者一个人能左右的,谈了也无益。

但当一块土地不再有产出的时候,如果不去重新治理和改善土壤,光更换地上的作物,同时配以化肥和农药,最终都会有碱化的一天;除了上面的阳光雨露、雷霆万钧之外,作为我们微观的经营主体,还是有可为之处的,如同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优化一般。

来源丨晓东财道
作者丨杨晓东
原标题丨三问买方投顾,谁能翻越山丘?

01
买方投顾第一问:谁是客户?

前不久,重回阿里任董事会主席的蔡崇信接受采访,公开承认:“阿里掉队,因为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

作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到“让天下没有能做的生意”,当年的屠龙少年终究变成了恶龙,财神爷马爸爸开创的企业,终于承认自己犯了如此低级和本源性的错误,着实让人惊讶;但随后爆出的一个低阶的阿里店小二,两年就受贿9000万,着实知道什么是积重难返。但很多时候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来看看当局者是怎么说的。

视频的第一条评论是这样的:阿里巴巴只是忘记了他真正的客户是谁,然而,更多的公司根本没有找到过客户!

我们的财富管理机构,本质上做的是金融产品超市的生意,在货架的两边,一边是金融产品的供应商,一边是投资者。我们也需要再确认一件事情,谁是客户?‍‍‍‍‍‍‍‍‍‍‍‍‍‍‍‍‍‍

其实判别的标准很简单:谁给钱,谁就是客户!从这个角度看,所有的机构都是2B的,上游的金融产品制造商,才是真正的客户。‍‍‍‍‍‍‍‍‍‍‍‍‍‍

肯定有人不同意,怎么能这么说呢?我们难道不是一直倡导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的吗?那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个辅助标准,看看不同细分行业之间有什么差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专业能力的训练,有没有包括“客户营销和服务”的专业?

保险≥银行≥证券‍‍

在证券行业,公认的专业,首先是投资管理、其次是产品研究;

在商业银行,客户服务的能力是必备的专业技能,通过持续的培训加以强化,普遍比较重视;‍‍‍‍‍‍‍‍‍‍‍‍‍‍

在保险行业,由于保险产品的可预期性高,产品差异化不大,这个能力是最为看重。‍‍

2、除了考核结果,日常有没有包括围绕客户服务的精细化过程管理?

银行≥保险≥证券‍‍‍‍

在证券行业,除了强调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并没有被特别强调,也没有行业共识,靠天吃饭、未经训练的随机应变,是主要特征;‍‍‍‍‍‍‍‍‍‍‍‍‍‍‍‍‍保险行业,由于是代理人机制,这样的管理主要由团队内部来完成;在商业银行,精细化管理程度是最高的,有点像机械化的农业耕种。

3、在客户相关KPI指引下,有没有主动获客的能力,客户转化是否闭环?

保险≥银行≥证券

在证券行业,这个能力是堪忧的,最近传闻一个投教节目《股东来了》,竟然还有人在网络上购买粉丝刷数据,真是无语了;‍‍‍‍

商业银行的获客,是通过系统和平台来完成的,属于鲸吞式的,主要工作不在个人;‍‍‍‍‍‍‍‍‍

在保险行业,这个能力是最为看重的,最优秀的的保险代理人都是主动获客的高手,现在短视频兴起,很多保险代理人成为大V,也反映了这种能力和冲动。

谁是客户这个事情,不光关乎认知和立场,还关于管理和日常的行动,甚至是企业文化和价值导向,营销和服务是财富管理机构第一重要的专业,到现在为止有这样认知的机构,从上到下,都很欠缺,这是买方投顾需要翻越的第一座山丘。

02
买方投顾第二问:谁的客户?

这个问题,之前从未有人提出过,东哥认为,除了银行可以说,客户是平台和公司的,其他机构几乎都没资格说客户是我的。‍‍‍‍‍‍‍‍‍‍‍‍‍‍‍‍‍‍‍‍‍‍‍‍‍‍‍‍‍‍‍‍‍‍‍‍‍

银行的商业模式,很像农业,土地集中所有属于公司,然后雇佣“佃农”来耕种养护,所以精细化管理、机械化和信息化程度是非常高的,至于说客户经理是工人还是工具,就看个人感受或者职级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客户不属于客户经理,这个也是银行的从业人员比较稳定、但成就感不足的原因,大家吃的平台饭、系统的饭。‍‍‍‍‍‍‍‍‍‍‍‍‍‍‍‍‍‍‍‍‍‍‍‍‍‍‍‍‍‍‍‍‍‍‍‍‍‍

保险的模式也是接近于农业,但和银行最大的不同是获客方式,客户来源不靠平台,而是靠代理人的拓荒,谁开拓新的土地,谁自然就有所有权,保险公司更像一个种子公司,保险公司的客户其实是代理人,就像茅台的客户其实是经销商一样。‍‍‍‍‍‍‍‍‍‍‍‍‍

证券公司的模式最为拧巴,首先作业模式更像游牧民族,不管是投行业务还是经纪财富业务,靠的是各自为战的小团队甚至是个人英雄主义,另外收成的结果绝大部分归因于靠天吃饭,市场和政策对最终成果的影响极大,有点无为而治,这个模式在草肥水美的红利时代没有啥问题,反正到处打猎哪里都有牛和羊,但到了枯水期、旱季,这个模式可是要死人的,没有安全垫。‍‍‍‍‍‍‍‍

而为数不多的证券公司包括中金财富,以及一些领先的第三方公司,无一例外都遵从了这一原则——客户是客户经理的。这是买方投顾需要翻越的第二座山丘,其综合难度甚至远远高于第一座。

03
买方投顾第三问:为谁付费?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向谁收费的问题,收费的才是客户,买方代理就是向投资者收费的,这个没有问题;‍‍‍‍‍‍‍‍‍‍‍‍‍‍‍‍‍‍‍‍‍‍‍‍‍‍‍‍

第二个问题,解决了收费归谁的问题,准确地说是谁负责分配的问题,谁拥有客户,谁就是老板谁就负责分钱;‍‍‍‍‍‍‍‍‍‍‍‍‍

第三个问题,其实是收入怎么分配的问题,无非是三者之间的分配:前台是客户经理、中台是业务支持(包括投资主理人等)、后台是资源和管理(简称公司,包含股东利益)。

‍‍‍‍‍如果大家能充分理解上面三个问题,就会发现,现在以金融机构为主体利益诉求的关于买方投顾的讨论,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就像古时的中药房,大家探讨的应该都是如何悬壶济世、增进医术,而不是热切地讨论如何增加收入、多卖药,因为医疗行业基本类似于慈善行业。


真正的医生是不会焦虑自己的职业生涯的,除非你是卖药甚至是卖大力丸的,但过去模式一去不复返了,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
但我们也不用担心职业生涯的未来在何处,因为病人总是多的,而现在医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最后讲一句,如何体现金融的“人民性”,如何提高金融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很值得从买方投顾的业务探索开始做起。

(本文略有删减)

免责说明:


本内容属于原作者所有,内容中的任何产品、观点与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推荐。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内容而导致的任何问题,我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普益标准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不做任何销售指导,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普益标准
普益标准创始于2007年9月,十多年来专注于我国金融理财与资产管理市场的大数据研发、业务咨询与IT系统的开发部署,最早建成并持续更新、扩展、维护着国内最大的全口径资产管理数据库,拥有关于金融大数据的深度挖掘、金融智能等多项核心技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