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如何应对存差扩大?

财富   2024-11-14 12:00   四川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差持续扩大,“存差扩大—配债力度上升—债券收益率下降—经济增长承压—存差扩大”的自反馈效应逐步强化,债券收益率降至低位。其中,长期专注传统存贷业务的中小银行是2022年至今债券增配的重要力量,但中小银行普遍存在投资能力薄弱等问题,容易产生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
来源丨王剑的角度
原标题丨【观点】中小银行如何应对存差扩大
No.1 中小银行存差形势更为严峻
“存差”指银行存款与贷款的差额。在实际经济运行中,除了贷款派生存款,银行还可通过债券投资、非银同业投资、买卖外汇等方式派生存款。从银行体系来看,存款与贷款之间天然存在一定的存差。
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差分别为44.5万亿元和46.7万亿元,而过去5年均值为40.9万亿元,其中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存差均有所扩大,且中小银行存差形势更为严峻。银行体系存差扩大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非信贷派生的存款规模有所扩大。例如,资产荒背景下,银行加大向非银部门的信贷投放。二是以理财为代表的广义资管产品回流银行存款。
从不同类型银行来看,大型银行存差扩大主要源于存款高增,中小银行存差扩大主要源于贷款增速大幅下降,但本质上反映出银行面临较大的资产荒压力。随着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凸显,居民和企业风险偏好下降,而中小银行客群多集中在中小微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些客群抗风险能力较弱,在经济下行环境下融资需求存在明显不足。同时,大型银行不断下沉业务重心,以资金成本优势抢占普惠小微市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受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不足和大行下沉双重冲击,中小银行贷款增速明显放缓,资产荒压力凸显,存差不断扩大。大型银行受益于逆周期政策加码,信贷维持较好增长,但负债端存款集中趋势有所加强,存款高增带来存差扩大。大型银行存款和贷款增速的失衡可理解为其同样面临资产荒压力,但中小银行贷款增速大幅下滑意味着其面临的资产荒形势更为严峻。
No.2 经营发展面临压力
存差扩大带来净息差大幅压降。近年来,贷款收益率大幅下滑,但当前银行贷款收益率仍明显高于金融资产收益率。对中小银行而言,由于存款成本明显高于大型银行,更难找到合适的金融资产来有效覆盖资金成本,因此净息差下行压力更大。
以42家上市银行为样本,2023年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银行的存款成本算数平均值分别为1.90%、2.14%、2.31%和2.12%。一方面,中小银行存款定期化比重更高,这是由于中小银行客群风险偏好更低,且金融投资意识不强,更偏好定期存款。截至2023年末,42家上市银行中,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银行定期存款比重算数平均值分别为59.6%、58.2%、63.5%和66.8%。另一方面,中小银行网点布局和品牌影响力不及大型银行,产品和服务也较为同质,更多依赖价格来吸引客户,因此单一存款产品利率一般会高于大型银行。较高的负债成本对于资产端收益率要求更高,中小银行贷款客群以中小微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过去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可有效覆盖资金成本,其存贷业务主要为“高成本+高收益”的经营模式。存差扩大意味着中小银行需要被动增加金融投资,金融资产标准化程度较高,中小银行难以通过信用下沉等方式获取高收益,“高成本+高收益”的经营模式受到冲击,使得存差扩大对中小银行净息差的影响显著大于大型银行。
农商银行收入渠道较为单一,对净利息收入的依赖度更高,盈利能力下行压力也会相应更大。截至2023年末,42家上市银行中,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银行净利息收入占营收比重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为76.8%、71.0%、74.3%和80.1%,净息差下降对农商银行的盈利能力冲击更大。同时,由于客群抗风险能力弱,部分风险管控能力薄弱的农商银行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需要警惕净息差大幅下降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债券投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值得关注。在大资管时代,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亟待提升。其中,大型银行在债券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是银行间市场最大的资金供给方,具有较强的定价权,其流动性管理能力也较强。中小银行在基础设施、人才储备方面明显落后于大型银行,处于天然弱势。因此,存差扩大后增配债券对大型银行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净息差上。而中小银行长期以来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金融市场信息获取和研究能力较弱,缺乏系统性债券投资框架和经验,且流动性管理能力较差。尤其是近两年利率不断下行和利率曲线平坦化,为覆盖较高的资金成本,中小银行不得不被动增加金融投资,从事大量的债券投资,其增速已超过贷款增速,债券投资占资金运用比重已从约15%提升至20%以上,其债券投资久期和杠杆均不断抬升,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大幅提高。
当前市场利率整体处在低位,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我国宽松货币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伴随经济稳步复苏,市场利率可能随时迎来向上拐点。2022年~2023年上半年,理财产品频频“破净”,居民赎回理财流向存款明显,但2023年下半年以来该现象已明显缓解,以理财为代表的广义资管产品实现较好增长。尤其是禁止手工补息后,前期典型的“大行放贷,小行买债”资金空转套利规模大幅压降,中小银行存款的不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一旦利率出现不利波动,中小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资产损失风险,更严重的甚至会引发流动性风险。2023年初,美国硅谷银行的倒闭为行业敲响警钟,中小银行应防范偏离主业、过度依赖金融投资的风险。
中小银行长债配置需求促进利率曲线过于平坦化,阻碍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中小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农支小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当前一些中小银行债券投资增速超过贷款投放增速,资金淤积于金融市场,难以有效向实体经济投放资金。此外,由于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逐步转向价格型调控为主,在这种调控体系下,收益率曲线的形态至关重要。当收益率曲线过于平坦化,金融系统期限错配的动力就会减弱,可能导致金融体系扩表意愿减弱,抑制经济增速。经济增速放缓又会进一步促进长端收益率下行,形成负反馈。而中小银行大量参与债券市场,尤其是长债市场,干扰利率曲线形态,阻碍了货币政策顺畅传导,不利于经济复苏。
No.3 提质扩面应对挑战
面对持续扩大的存差,中小银行应继续坚守主责主业,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同时提升投资能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坚守普惠定位,提升专业化、差异化服务能力,与大型银行开展错位竞争。过去几年,面对大型银行不断下沉,中小银行业务受到较大冲击,信贷增速放缓。我国普惠金融市场空间广阔,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下,普惠金融已成为金融机构发力的重要方向,普惠小微市场常态化竞争加剧。中小银行未来应利用人缘地缘优势,基于“人海战术+数字技术”等不断下沉服务重心、深耕本土,筛选出被大型银行过滤掉的优质客户,与大型银行形成错位竞争,围绕大型银行暂时没有深耕的领域继续抢占先机。另外,中小银行也可适度扩大信贷投放种类,逐步发展个人消费贷、中小企业贷等其他类贷款。
发展财富管理业务,通过多样化增值服务提升客户黏性。伴随大资管业务的蓬勃发展,居民财富管理意识逐步加强,单一的存贷服务已很难吸引客户,因此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对提升客户黏性至关重要,也更有利于中小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在负债端,财富管理业务是沉淀活期存款的重要方式,面对大幅下降的资产收益率,银行需要调整存款结构,加大对低成本存款的拓展力度。在资产端,中小银行具有人缘地缘优势,但随着客户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以及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其优势有所弱化。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有必要运用产品价格之外的手段吸引客户,践行“通过服务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发展财富管理业务。
稳慎发展金融投资业务,注重提升自身债券投资能力。信贷增速放缓和净息差下行可能是长期趋势,中小银行在坚守普惠金融定位的同时,需要与时俱进提升自身金融投资水平,在严格管控利率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增加金融投资收益。考虑到中小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人才储备和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短期来说,选择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进行委外投资或是一条可行途径。对于中小银行而言,首先应选择与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品种相适应的投资机构。其次,大类资产配置能力至关重要,未来类似FOF、MOM等产品或成为未来中小银行产品条线中的亮点。

本文发表于
《中国农村金融》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免责说明:


本内容属于原作者所有,内容中的任何产品、观点与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推荐。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内容而导致的任何问题,我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普益标准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不做任何销售指导,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更多金融数据平台详情
请联系小助手

普益标准
普益标准创始于2007年9月,十多年来专注于我国金融理财与资产管理市场的大数据研发、业务咨询与IT系统的开发部署,最早建成并持续更新、扩展、维护着国内最大的全口径资产管理数据库,拥有关于金融大数据的深度挖掘、金融智能等多项核心技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