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读者朋友给我留言:“我中标了,今年45岁,坚持运动,排便规律,饮酒有些肥胖。今年第一次肠胃镜,结肠癌切除了。无症状并不代表没问题,有症状就说是形成了。早发现是最重要的。”
今年5月份的一次健康体检中,偶然发现直肠有两个约2cm大小的息肉,病理回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粘膜内癌。
这着实让赵先生很吃惊也很后怕。
医生说,目前已经癌变,如果再晚半年发现,可能就已经是进展期了,预后非常不好,即便能够手术切除,可能也保不住肛门了!
而且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治疗费用,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但现在发现还不算晚,还可以在肠镜下切除,费用只有两三千元。
但赵先生很是迷惑不解:
网上不是说癌症上身会有一些征兆吗?我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
为什么肠癌悄无声息?
95%的大肠癌是腺瘤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一般来说大于2cm的息肉癌变几率更大。
肠道内长了息肉,自身是没有感觉的,绝大多数都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
其过程如下:
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转移癌
从腺瘤性肠息肉到形成肠癌,有可能是5年,也可能是几十年,平均10年左右;高发年龄段是50岁以后。
肠癌形成过程
1、早期和癌前阶段:
在癌变之前的息肉状态,和早期癌阶段,由于体积较小,一般也不会造成出血,也不会阻挡粪便通过,所以大便形态、颜色都不会发生变化;也不会有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
此时粪便潜血试验也难以发现,但是肠镜可以一目了然,轻易发现。
2、进展期阶段
随着瘤体不断增大,会消耗更多的营养,可能会阻挡粪便通过,这时候可能会有出血,和大便的性状改变;
由于肿瘤生长的刺激,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大便次数增多,或者交替出现便秘和腹泻的情况。
部分患者以腹泻为首发和主要症状,这类腹泻一般会带有粘液。
还有人会有肛门重坠,排便不尽的感觉,尤其是青年患者。
有的还会引发大便形状发生改变。比如,大便变细或者突然像水一样。
随着病情的继续严重,肿瘤可能会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黏结,形成腹部的包块;
部分患者以定位不确切的持续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症状,部分病人仅腹部不适或腹胀感。
还有一些患者表现为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持续数分钟,自觉有气体窜过,接着有排气,然后疼痛突然消失。
3、晚期阶段
当结直肠癌肿瘤进展到一定程度,除了上述症状群会出现(不一定全部出现),还可能有以下情况:
随着肿块的增大肠腔就会越来越狭窄,有可能完全地堵塞肠腔,粪便无法在肠道中正常通过,造成肿瘤性的肠梗阻。
由于瘤体继续增大,需要消耗更多营养,瘤体破溃出血,会造成血便、消瘦、贫血;
如果发生了转移,常见的是肝转移,会出现临近脏器的症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明白,为何肠癌已经上身,还没有任何症状了。
至于网上所传的肠癌来临时候的“早期信号”之类,不可信;
因为那大多数是进展期甚至中晚期的症状。
这时候再去亡羊补牢,往往回天乏术,劳而无功,很多人落个人财两空。
所以我们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除此之外,别无良策,因为,就目前的医疗水平,对于晚期癌还是回天乏术。
最好的预防就是在40岁以前做个肠镜
尽管改善生活习惯可以预防肠息肉的产生,但任何预防手段都不是100%的。最好的预防手段就是在癌变之前做一次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一个带有高清摄像头的柔软管子,进入肠道后,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整个大肠,由于先进的放大和染色技术的运用,几乎可以发现96%以上的微小息肉(直径小于2mm),早期癌更是不在话下;
为什么非得是40岁以前呢?
因为50岁以后是高发年龄段,大多数肠癌在此时出现典型症状,也叫是进展期之后了;
在40岁前,很可能还是一个息肉,最多属于早癌,就像赵先生的这样,可以完全根治,还不用开刀,内镜下就能完成,甚至连住院都不需要。
定期体检→重点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①常吃新鲜蔬果,少吃肥腻、烧烤、腌渍、烟熏食品,戒烟限酒,适当运动,避免久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②40岁以前做第一次肠镜检查,此后根据检查结果定期复查,一旦发现肠息肉及时切除。
肠息肉可在检查的同时,顺便切除,患者仅需休息半小时左右即可离开,大大降低患者癌变的几率。所以肠镜检查既能预防,又能治疗,可谓一举两得。
③这七类高风险人群应立即做筛查
1、40岁以上人群;
2、有痔疮和长期便血者;
3、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4、有慢性腹泻,反复发作或是持续超过3个月;
5、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
6、长期精神抑郁、近三个月体重明显下降;
7、肥胖者;
潜心科普,不媚俗流
作者:胃与肠科普 图片: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老 杜 联系:laodu-sha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