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送祖一去学校的路上,我们俩谈到在荷兰发生的以色列足球迷骚乱事件,我们俩各自分享了我们的看法——我们俩都“基本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在交谈的过程中,我和祖一谈到一个话题:对于新闻媒体的报道,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我们如何确认“事实和真相”的成分和比例?我们如何能够更加接近“事实和真相”?我们如何能够透过“事实和真相”接近“事实和真相”?
我想从“德国之声”11月15日的一则新闻谈起:
“德国之声”呈现的“事实和真相”是这样的:
气候跟踪组织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布了一份报告,上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高达2.56亿吨,领先全球所有其他城市,甚至还超过了挪威、哥伦比亚等国家。紧随其后的是东京,排放量高达2.5亿吨。纽约、休斯顿、首尔分别以1.6亿吨、1.5亿吨、1.42亿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列第3、第4、第5位。全球共有7个州或省一级的行政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超过了10亿吨,其中除了排名第六的美国德克萨斯州以外,其他六个都位于中国。 德国之声/DW
看完这个新闻,你心里可能会马上浮现出这样的“印象”——“上海污染很严重”……
“事实和真相”的确如此吗?由于篇幅的原因,我们今天只讨论世界TOP5温室气体排放城市的话题。
我把世界TOP5温室气体排放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人口汇总在一起,整理成这张表格:
在世界前五大温室气体排放城市当中,按照总量来比较,上海排名第一;但按照人均排放量来比较,上海排名并不高——如果按照人均排放量来计算,世界前100名里面大概率不包含上海。
影响一个城市温室气体排名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地理和气候、人口规模、经济发展阶段、能源结构、经济结构等,单单比较排放总量,完全不能充分表现一座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为和表现。
举个例子,在世界TOP5温室气体排放城市当中,休斯顿人均排放量为65吨,远远高于其他四个城市,并不因为生活在休斯顿的市民铺张浪费、也不是休斯顿市政府不重视环保,而是因为休斯顿的经济结构——位于墨西哥湾沿海的休斯顿(美国德州最大的城市),有大量石油炼化工厂,被称为“石油之都”,石油炼化行业有排放大量温室气体。
我不得不说,“德国之声”的记者和编辑并非不知道应该“完整呈现事实和真相”,而是有选择、有目的、有预设立场地筛选和编辑信息,配以“非常容易误导人的新闻标题”,实现自己预设的目的……
写到这里,我想对已经生活在海外的读者朋友分享的是:
我们生活在海外,具备了自由获取信息的基本条件,但自由获得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能够获得“事实和真相”,自由获得信息只是接近“事实和真相”的起点;我们不能“默认”欧美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就是“事实和真相”,我们需要用逻辑、常识去做“分析和判断”,让自己更加接近“事实和真相”。
我不得不说,即便像希腊每日报这样的希腊严肃媒体,也存在“胡说八道”的情况。生活在希腊,我们在自由获取信息层面不存在太大的障碍,但对于获取的信息,我们即要注意考察事实层面的真伪,也要考虑发布者的立场,还需要思考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霍庆川,公众号:我们在希腊希腊新闻媒体的“胡说八道”
霍庆川
2024年11月19日于希腊雅典松涛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