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童心
守护成长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3-6岁是儿童期心理发育的关键时刻,我们要抓住儿童期心理教育的黄金阶段,树立正确的幼儿心理健康观念,掌握科学的幼儿心理保健知识,更好地识别与纠正幼儿不良情绪和态度,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识别
1.咬指甲、吮吸指甲
咬指甲一般都是无意识行为,是口欲期的一种延续,是缓解紧张、分散注意力的一种不良习惯。
形成原因:孩子爱咬东西,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敌对情绪等,根源可能是被关注不够,缺乏安全感,也可能是因为孩子的这些行为遭到指责训斥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成为激发性刺激因素。
2.焦虑
焦虑是指没有任何身体原因却突然心情烦躁,这多是由于对于某事或某物感到恐惧所致。一般来说,容易感到焦虑的儿童常是缺乏自信心,并且对于外界过于敏感,担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受到嘲笑。
3.多动
具体表现:活动多、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冲动、做事不分场合,不计后果、学习困难等。
形成原因:在注意力形成的婴儿时期,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破坏了孩子专注力的形成;由于年龄原因孩子的注意转移能力差,对某些食物不感兴趣,成人的要求与孩子的能力之间差异太大都不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耐心倾听,放下“身段”。
4.攻击
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人东西等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
形成原因:欲望得不到满足。
5.口吃
形成原因:遗传、模仿、突然刺激,成人要求过急,孩子发音或吐字不准时,成人急于矫正而经常打断孩子说话,心里产生压力,一说话就紧张,害怕说错。
6.鸵鸟行为
行为表现:胆小、犹豫、遇到困难就躲避等退缩行为。
形成原因:先天适应能力差,不愿接触人,不爱活动;后天抚育不当,过分溺爱、照顾,孩子难以适应时就会采取逃避方式,遭遇重大心理创伤或精神刺激后产生退缩逃避行为。
父母可以这样
① 稳定情绪,给予幼儿安全感
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家人情绪稳定就是孩子最好的强心剂。孩子通过会通过父母情绪和反应来认识世和看待世界,因此,父母情绪越稳定孩子受到的影响就越小。
心理干预方法:
学会管理情绪,适当转移注意力。接纳自己的情绪、想法,它不意味着自己无能、懦弱。在家主动做一些体育锻炼,因为体育锻炼会增加自控感和自主感。
推荐小方法:
平稳呼吸法:吸气、屏气、呼气均5个数。吸气时通过鼻腔缓慢而充分将空气吸到身体最深处,吸气时缓慢呼出,完全呼出气体后可正常呼吸2次。循环上述步骤,每天练习3-5分钟。
② 保持规律休息
正常、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保持幼儿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家长应帮助幼儿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多运动、少外出,家长同时应注意树立榜样。
家长要保证幼儿有充分的睡眠,均衡饮食,同时,多做些运动,玩一些简单易行的小游戏。运动结束后,家长要帮助幼儿进行肌肉放松练习,逐步放松各个肌群,让身体感觉放松。
推荐小方法:
肌肉放松法:采用平躺或端坐的姿势,放松顺序可遵循自上而下,从头到脚,反之亦可。
③ 耐心倾听,正面回应
幼儿常常通过父母的情绪和行为来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所以父母应及时觉察并调节自己的焦虑、恐惧,在幼儿面前呈现出稳定、积极且有力量的一面。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耍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用指责或命令的语气来对待孩子,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将孩子当作成年人一样给予尊重。
推荐小方法:
1.家长在和幼儿交流时尽量采用平和的语气,倾听理解幼儿内心焦虑的缘由和程度,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理解能力,给予适宜的回答,这是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的基础。
2.蝴蝶拍:闭上眼睛,双臂交叉在胸前,右手放在左上臂,左手放在右上臂,双手左右交替轻拍双肩,同时缓慢呼吸,如此重复。
④ 亲近孩子,用心陪伴
家长可以多抚摸、拥抱幼儿,陪伴其入睡,或者读故事、绘本给予幼儿心理支持和安慰。通过增强亲子关系,重建安全感,及时安抚幼儿的异常情绪。
⑤ 耐心倾听,及时回应
首先,耐心倾听你的孩子,了解你的孩子在害怕些什么。如果孩子出现了负面情绪,家长不要怪罪孩子软弱、胆小,而要让孩子知道,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类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大人们也会有类似的情绪,从而鼓励孩子学习接纳自己的坏情绪。其次,及时回应担心和疑问,用符合年龄的通俗的话讲给孩子听,可以轻描淡写,一定要多传递正能量,给孩子传递积极的信念和良好的心态,增强幼儿的安全感。最后,让我们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种子。远离焦虑,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情绪处理小妙招
1.哭
批评哭,没人陪伴玩耍哭,不小心碰到哭,得到喜欢的玩具哭,不给电视看哭,玩游戏输了也要哭,一味地依靠哭来解决问题。除了哭,孩子始终不会或不愿意用别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应对方法:亲子激励法
2.愤怒
面对孩子的愤怒,家长往往会发很大的脾气,试图把孩子的情绪压下去,孩子的情绪不但不会因此消除,反而可能成为更严重的消极情绪,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引发各种心理疾病,孩子的不良性格也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
应对方法:
1.注意力转移
2.情绪冷静法
建立一个冷静屋。在孩子情绪好的时候,和他选定一个特殊的区域,命名为“冷静屋”“快乐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布置。当孩子不高兴或冲动时,让他待到那个区域冷静一会儿。如果是三四岁以下的孩子,父母可以陪同。这样的方式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改变去调整情绪。
4.情绪表达法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你好像有点不高兴,能告诉妈妈为什么吗?”“你生气是因为什么?”让孩子学会合理认知和掌握恰当的应对策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生活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科学应对,远离焦虑。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家园携手,共同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编辑:李芳芳
审核:杜彩虹
终审:黄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