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是什么造成了痛苦和邪恶?
文化
2024-12-12 18:50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觉醒艺术”
01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马修·里卡德出生于法国显赫世家,父亲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让·佛朗索瓦·何维勒,母亲是艺术家。从小受多元文化的熏陶,才华横溢的他在26岁就获得生物博士学位。
他不仅从事生物学研究,还对视觉艺术有浓厚的兴趣,热爱自然的他在15岁时开始了摄影生涯,26岁拍摄的大量风光摄影在各大期刊发表,成为了世界顶级摄影大师。
《静止的旅程,来自喜马拉雅的隐居者》写真集封面
1979年马修出家,成为藏传佛教僧侣,并师从顶果钦哲仁波切,这让他有机会见证伟大上师们的非凡品质,并且了解佛教寺院的仪式以及藏地的高山旷野和山谷中的村民日常生活。
在一项长达12年的有关冥想与大脑活动关系的研究中,马修被科学家称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根据研究,当马修静坐冥想时,他的大脑会发出高层次的伽玛波
(一种频率最高、最重要的脑电波之一,与认知、注意力、学习与记忆行为有关)
,其振幅比起过去神经学文件里所记载的还要强。
他的左前额叶皮质比起右部分来得活跃,让他比起常人更能处理负面情绪,也更加快乐。
他说:
“幸福并不止于享乐的感觉,而是内心深度的平静与圆满,那是一种生命状态,而且在所有喜悦和痛苦之中都存在的深层状态。
“大家愿意花15年受教育,热爱慢跑、健身,无所不用其极维持美貌,却只花极少的时间,关心真正重要的事:心灵运作的方式。而那才是终将决定人生经验品质优劣的标准。”
02
对话——《僧侣与哲学家》
自1979年出家之后,马修将大部分时间用于闻思修,他在上师的引领之下精进领悟佛教智慧,并对佛学的思考撰写成多部书籍,最广为人知的莫属于与父亲的对话——《僧侣与哲学家》。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内在的慈悲和智慧。
为什么要出家?
哲学家: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做的这个决定?
僧侣(马修):我还在念大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介绍喜马拉雅修行者的纪录片,感到非常震撼。我觉得“如果有人有办法达到完美的境界,就一定是这个样子”。佛教没有打算发展一种新的理论,而是忠于上千年的心灵传承,成为有成就的继承者。
因为你和母亲的关系,我认识很多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诗人、科学家……可是他们虽然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天才,但这些知识和才华并不能让他们成为好的人。
一位伟大的诗人可能是一个混蛋,一位科学家可能对自己不满,一位艺术家可能自恋和骄傲。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感觉。
反而那些出家人让我看到一种非常不同的感觉,他们的生活方式似乎就反映了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于是我决心去找他们。
痛苦是怎么回事?
哲学家:你最初的动机是不是要逃避痛苦?
僧侣(马修):
痛苦是无知的结果,所以必须要被驱除的是无知。
而最根本的无知是相信自身真正存在,相信现象界的实在性。减轻他人即时的痛苦是一种义务,但光这么做是不够的。必须要根治痛苦的根本原因。
我不否认生物学和理论物理的迷人之处,但是知道了这些事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快乐和痛苦的心理过程吗?难道没有一种内在祥和的方式,不依赖健康、不依赖权势、不依赖成功、不依赖感官享受,同时这个内在祥和也是一切外在祥和的源泉?
佛法让你要清晰地认出“自我”没有实质的存在,这才是你所有问题的根源。放下对自我的信念,就可以让这内在的和平自然流露。
佛法不只是在形容心中会产生的状态,它还能示范如何转换这些状态,所谓的“解放”这些状态。对“自我”的执着就是无知最基本的表现,也是所有负面情绪的根源。
这个自我究竟在身体哪处?你越是去找它,越是找不到。到最后你会发现“我”似乎只是一个标签,贴在一个连贯的东西上。
因为我们觉得有一个独立的“我”,这种感觉会把“我”和“他人”区隔开来。而对事物吸引和厌恶的转换就开始了。发现自我并非真实的存在,能够让我们不再被自己的念头所奴役。
如何对抗现实的邪恶?
哲学家:我觉得你讲的太抽象了,佛教在面对现实的邪恶时有什么办法呢?比如黑手党,或者种族暴力。西方的宗教和哲学始终认为邪恶是一种无法超越的障碍,他们同意邪恶是一个存在的东西。可是万能的上帝怎么会允许邪恶的存在,这一直是一个问题。
僧侣(马修):佛教认为所有众生的本性是完美的。即使被无知、欲望和憎恨掩盖住,但是没法改变佛性。我们太容易忘记这个本性,进入二元对立、负面的思考模式。这些又被转换成负面的语言和行为,接着创造痛苦。
人的真正本性是一种平衡状态,
暴力是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暴力并不属于人最深的本性,因为暴力不但为受害者,也为始作俑者带来痛苦。
以现实状况而言,佛教没有任何立场来防止卢旺达的大屠杀,可是要知道,其他任何人也都无能为力。西方的所谓现实政策、世界新秩序,都不能阻止屠杀的发生。但就算这种暴力倾向存在,也要依靠知性来解除它,不屈服于它的影响力。
憎恨到底来自哪里?如果我们追踪它的根源,一切都是从一个念头出发。
哲学家:很好,但是如果我们要把邪恶从世界中消灭的话,我们必须等六十亿人走向这个心灵道路,这要等很久啊!
僧侣(马修):需要花很多时间并不改变一个事实,就是没有其他解决方法。这种暴力不断的出现,
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个人的转化。这种转化可以从个人延伸到家庭、村庄、以及整个社会。
在历史上,确实有一些社会在某些时期能够保持和平。这是一个可以达成的目标,要看每个人愿不愿意以及能贡献多少。
关于迷信的问题
哲学家:佛教在西方的形象非常正面,它一直被视为一种纯粹而直接的教义,可以被接受。但一旦来到亚洲,就会被震撼,因为佛教的方式充其量只能被称为迷信:写满经文的旗子、法轮、相信轮回……我那天看到的那个三岁小孩,又号称是什么转世灵童。这是怎么回事?
僧侣(马修):对于许多宗教而言,意识持续到死亡之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佛教,证据来自一些人的经验。佛教所谓的轮回,绝对不是某种“个体”附在另外一个个体上,也不是心灵的转换,因为没有所谓的灵魂。通过许多次转世所留下来的并不是一个“人”的身份,而是一种被培养出来的意识流。
至于经幡和法轮,并不是迷信,只是反映佛教有各种丰富的方式,来提醒我们对心的觉察。
风吹动的经文旗、油灯的火、热气转动的法轮、刻上咒语的石头,我们所作所为,自然界的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刺激我们从内在祈祷,激励我们的利他念头。
“
不论吹过这经幡的风吹向哪里,愿它所碰触的所有众生,能从他们的痛苦中得到解脱;愿他们能经验快乐以及快乐的因”。
▍版权声明:
○ 文字图片采集自网络,由觉醒艺术编校发布,尊重内容创作与版权,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觉醒艺术”
不错过每一篇文章
想要第一时间收到提醒
别忘记加星标⭐
约好第一时间相见,别忘记点“在看”
觉醒艺术
由艺术家张大色创办,倡导通过艺术回归生命的美好,提升智慧维度。
最新文章
一直走,但没有地方要抵达
2025你的愿望清单是? | 圆满达成的四大步骤
什么才对我们真正有意义呢?
走在探索内在的旅途中
感受到与万物合而为一,便是爱
静下来,听“寂静”在吟唱
善护念,从说出的每句话开始
如何释放压抑的情绪能量
超越生命局限,接受本来美好的自己
疗愈焦虑的钥匙,做回“本来的自己”
不是变完美,而是变完整
纪录片 |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
《Inner Workings》让生命绽放本然的快乐
17秒纯念=2000小时行动量? | 意念聚焦法则
所谓的“坏”情绪,在向你传递什么信息?
是什么造成了痛苦和邪恶?
只有保持平静的心,让一切自然流动
幸福源自你内心的“确定性”
成长是连接生命的每一个面向
愿你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内外万法本来只是流动,只是发生
最能耗费能量的,莫过于头脑里的各种担心
真正的自由与外在发生无关
能量聚焦的五个法则 | 动力源源不断的秘密
我们是镜子,也是镜子中的容颜
每一个发生,都蕴含着宝藏
每一天都值得感恩与祝福
一切只是镜子,都是内在的投射
圆满的关系,从全然的接纳自己开始
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把它当作力量来接受|《这一生为何而来》
经历的每一道难题,都是在开显智慧
超越“自我感”,回到“真我”的本来面目
哪些事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坚持?
观照自己的反应模式,是成长的开始
允许爱的流动,你会收获自由
愤怒的几种类型与有效面对的方法
你还不知道吗?是你发出的光,点亮了这个世界
当我看见......
教你不断提升能量振频的七个方法
把自己从“必须的决定”中解救出来
觉察这三种普遍的限制性信念:无助、无望和无价值
如同阳光,平等遍照一切处
拥抱是全身心的接纳,抵过任何道理与语言
我们的身心就是一部“山海经”
立冬·调频 | 找到你自己的能量节奏
如何判断自己的身体是否在“沉睡”?
把心带回家,全然地活着
你头脑中的所有“应该”都是痛苦之源
爱的种子,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
执着于解决问题,会让问题不断发生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