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至11月7日已持续开展了九期“正向教养”家长成长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家庭教育指导师伍小梅老师主持,家庭教育指导师唐艳梅老师主讲,20多位家长参与本次家庭教育活动。
“约定”主题分享
唐老师首先耐心细致地跟家长讲解了与孩子达成约定的四个步骤:
1 . 友好地讨论,让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对一件事情的感受和想法;
2 . 用头脑风暴想出解决方案,并从中选择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方法;
3 . 就解决办法达成具体的一致的期限;
4 . 理解孩子们可能在时间期限内无法完成约定的事情。父母只要按照约定执行自己的那部分任务,让孩子们承担自己的那部分责任。
为进一步引导大家注意跟进的“四个提示”和“四个陷阱”,她现场讲解了“有效跟进的四个提示”:
1.保持语言简单、明确,如"我注意到你还没修剪草坪,请现在就去做吧。"
2.如果孩子提出异议,要问:"我们的约定是什么?"
3.如果孩子仍然反对,要闭上你的嘴,用非语言沟通。如指指手表,会意地微笑,给孩子一个拥抱,并再次指指手表。
4.当孩子做出让步去遵守约定时(有时候很明显带着恼怒),要说:"谢谢你遵守我们的约定。"
事情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即便谈好了约定,也可能因各种原因有所延误。为了使家长们更好地理解运用,唐老师将家长们分为两人一组,一个人扮演孩子,另一个人扮演父母,练习与孩子进行约定。在体验练习中,有的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自己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愿意和父母达成约定,如果不履行约定,孩子要学会承担相应的责任。有的孩子觉得在约定过程中还是妈妈说了算,内心很抗拒,不愿与妈妈合作,显得“叛逆”。
为避免更多地家长走进约定的“误区”,唐老师邀请感受不好的小组进行展示。家长们很快发现了破坏有效跟进的四个陷阱:
一是希望孩子对事情的轻重缓急和大人的看法一致;
二是陷入评判和批评,而不是只关注问题本身;
三是没有事先达成具体时间期限的约定;
四是没有同时对孩子和自己保持尊严和尊重。
父母帮助父母解决问题
父母帮助父母解决问题,志愿者家长带来的养育困扰为“如何帮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家长们共提出“先满足孩子需求,再约定细节问题”“对孩子完全信任”等6条建议。志愿者家长选择了“约定,在约定的范围内让孩子自我负责”“给孩子空间,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进行新的角色扮演。在第一轮扮演中孩子感到烦躁、不耐烦,觉得妈妈好烦,我不想听妈妈的,我还要继续玩手机。在最后一轮角色扮演里,孩子的感受是很轻松,感受到妈妈的态度和往日很不一样,也感受到妈妈的真诚、尊重、信任。虽然对妈妈还有怀疑,但心里对一直玩手机这件事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家长们纷纷反馈之前的约定确实更像“一言堂”,表示今后会更多地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决定,把今日学习的新方法在家里用起来,做到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当然也会持续参加活动提高自己的科学教养能力,做一个智慧妈妈。
一审一校:魏敏涛
二审二校:孔柳泉
三审三校:熊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