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仍然严峻,数据显示,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等10种常见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占比最高,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不仅数量多,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请大家警惕以下高发诈骗手段,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是指诈骗分子利用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社交工具等发布虚假广告信息,冒充银行、金融公司工作人员与受害人联系,以办理贷款、信用卡、提额等为诱饵,骗取受害人的信任。他们虚构“无抵押”、“免征信”、“快速放贷”等诱惑,引诱受害人下载伪造的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随后,诈骗分子以“手续费”、“保证金”、“代办费”等名义,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一旦受骗人转账后,诈骗分子会立即关闭虚假APP或虚假网站,并将受害人列为黑名单,彻底遁逃。
虚假网络贷款诈骗的受害人主要是那些迫切需要贷款、急需用钱周转的个人。这类骗局针对的正是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财务困境。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这种诈骗形式越来越猖獗,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典型案例】樊某接到自称某J融平台客服的来电,询问是否有贷款需求。樊某刚好需要资金周转,便添加了对方企业微信好友,并下载了某款“贷款”APP。在该APP上申请贷款后,对方以交会员费、解冻金、证明还款能力等为由要求其转账。樊某相信对方的承诺,并转账了13.7万元。然而,对方却称贷款条件不满足无法放款,并随后消失。樊某发现下载的APP已无法登录,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以上内容仅是樊某遭遇贷款诈骗的典型案例之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贷款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如何提高对贷款诈骗的警惕性,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保持对来电、短信或社交媒体信息的警惕。无论对方声称自己是哪家平台的客服,我们都要保持一定的怀疑心。在未核实对方身份之前,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转账等操作。
其次,要谨慎选择下载和安装手机应用程序。除了常用的官方应用商店,我们要避免从未知渠道下载应用,尤其是涉及贷款、投资等敏感信息的应用。在下载前,可以查看其他用户的评价和反馈,确定应用的可信度。
此外,当遇到任何需要转账或缴纳费用的情况时,应该先仔细了解对方要求的合理性以及相关规定。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防止财产受到损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