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特區中的特區」將作出獨特貢獻

文摘   2024-10-21 14:40   广东  
香港文匯報訊

香港正致力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推進高質量發展;特首上周三發表的2024年施政報告中,創科亦繼續是關注焦點之一。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接受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專訪時表示,即將於今年內發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會為河套香港園區的港深創科園作出四大定位。


他形容,河套可說是「特區中的特區」,能同時享有香港與內地的優勢,透過兩地一同開闢創新的制度與政策,可帶來與別不同的吸引力,有力匯聚全球創科資源,打造成世界級的產學研平台,為香港和國家創科產業作出獨特貢獻。



孫東接受專訪 談港創科四大定位

孫東日前到訪大文集團受訪時表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已進入與國家有關方面磋商爭取最終定案的階段,是特區政府首次對於未來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包括從定位功能使命、軟硬件配套、規劃布局做了一個最系統、最全面的綱領性的文件。

他表示,綱要涉及四大定位,即打造世界級產學研平台,建設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營造全球創科資源匯聚點,以及開闢制度與政策創新的試驗田。


為「四流」作出更靈活安排

孫東形容,河套港深創科園可以理解為「特區中的特區」,其「國內境外」的獨有特徵擁有香港與內地的共同優勢,是「一國兩制」的最佳結合點。為此,香港需要與國家有關方面商討創新的制度與政策,於包括人流、物流、資金流、數據流的「四流」方面作出更靈活安排,將之打造成一個與別不同的地方,藉以吸引國際性的創科投入。他說:「我們希望未來的河套,就是能面向全世界聚集重要創科資源要素的地點。」

他提到,在數據跨境流動方面,香港特區政府早前已與國家網信辦共同發布大灣區個人信息流動的標準合同,河套地區公司可望根據協議在相關領域進行點對點數據流通,而其餘關鍵的科學數據及醫療數據等,則可以參照國家自貿區的做法,只要不是負面清單的都可以商討流動的安排。

至於物流,例如生物樣品及其他相關物資等,如何從內地跨境流到河套,也會作出一些規範。例如確認有關樣品是否為了科研目的,亦會針對性考量是否會有一些敏感的物品,要保證只能到河套而不會前往香港其他地方。

孫東表示,會為河套創科園作出四大定位。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工作人員過境簡易便利

在人流方面,孫東預計,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港深兩個園區會總結工作人員名單,提供簡易便利過境安排;而綱要亦會提出,例如內地企業或科研機構要到河套香港園區建立小規模生產線,會與有關方面商討靈活處理有關資金流動。他認為,河套的這些安排,對香港創科戰略發展來說非常重要,也涉及國家對香港的政策與制度開放,應要好好珍惜及把握。

孫東表示,香港創科產業的發展除了需要資金投入外,土地更是一大痛點,特區政府已規劃河套港深創科園87公頃及新田科技城200多公頃創科用地,其後的土地和管理政策亦需要深思。他指,現時港深創科園首8幢大樓是由政府出資興建,後續將有更多用地釋放出來,長遠希望社會及企業能共同參與。

新田擬採片區開發模式

他又說,新田科技城也會考慮北部都會區試行的片區開發模式,下一步則需要思考是否要設一個專門產業園區,局方有意參照類似新加坡one-north科技城的做法,先由政府成立一個機構並給予土地供其發展,再透過賣地或者自行興建招租收入,推動整個產業園區十年二十年長期有效發展。

圖為從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高樓向東眺望,深港一河之隔。李望賢攝

百億引導基金打通創科產業「最後一公里路」

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設立百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加強引導市場資金投資指定策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孫東表示,今次是特區政府連續第三年投放百億元的創科大計,三項計劃先後聚焦技術轉化、工業加速以及引導投資,是一脈相承,並針對香港創科生態圈過往較為忽視的部分去加強。他指出,最新的引導基金是希望透過政府撬動整個社會的資本投入創科,充分發揮高效市場的優勢,為香港創科產業發展「打通最後一公里的路」。

孫東說,過去兩年施政報告已分別推出了各百億元的產學研1+計劃及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分別對應香港創科在中游的技術轉化及工業化的弱點,至今年則拿出了第三個百億元,整個脈絡是有章可循,就是緊緊圍繞創科產業上、中、下游以及社會投資的發展予以支持。他表示,特區政府以往對創科投入了很多資助,但要建立產業單靠政府並不足夠,一定要讓社會資本一起同心協力去做,這個百億元基金能將社會資源引導去多個策劃性的科技產業,既做到有為政府,同時能充分發揮市場高效優勢。

創科產業引導基金會先設立母基金,並在其下設5個子基金,與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半導體等產業緊密對接,預計在2026/27年開始正式運作,期望能吸引千億元市場資金。孫東表示,特區政府的角色,在於設計整個框架及資金投放的產業方向,以及擔任需要更長期投資、扶持科技創新的「耐心資本」,並聯繫海內外加強戰略合作:在基金營運上,則要讓專業人士堅持市場運作,以達到最佳的產業投資成果。

他強調,香港具備優秀的人才及條件,去迎接發展創科產業的歷史性機遇,同時亦背負助力國家科研技術與市場「引進來,走出來」的使命。因此他認為香港未來創科產業的策略,除了多次提到的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半導體等焦點領域可以做大一點外,還有一些香港具科研優勢但暫時沒有條件做大的領域,只要是國家所需,亦可以利用包括河套區的特殊功用,充分發揮做好「0到1」的基礎研發,以及「1到10」、「1到100」的轉化,以至中試生產工作,「這些成熟技術可以在大灣區,甚至到東南亞、中東作大規模生產,只要香港佔據了最尖端、產業鏈最上層的位置,對香港和對國家整體都會有很大的益處。」


人才·科技·產業互為相長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從頂層設計整體協調相關人才政策。孫東指出,在科技領域,人才一直處於核心位置,是天生的最重要的基因,近年多項措施包括InnoHK平台、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微電子研發院、生命健康研發院、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等,都是為了聚集創科人才而推出;至於科技產業發展則能為人才提供機遇,以做到人才推動科技,科技促進產業,產業容納人才的循環。

孫東表示,2022年《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已強調要壯大本地創科人才庫,以InnoHK為例,各實驗室已與全球超過30間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匯聚本地和世界各地約2,500名優秀科研人員;至於研究人才庫的資助,也讓更多科研機構及企業,能聘請相關人才。

他認為,在新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架構下,更可將創科局、教育局、勞福局、人才辦等一起整合,凸顯了特區政府對於建立國際高端人才集聚地的高度重視。

就近期有來港的人才反映,香港欠缺半導體及生物醫療產業,致令部分人才未能對接合適工作,孫東指,這正說明發展科技產業的重要性,特區政府正全力去解決問題,加緊推進相關工作,例如微電子研發院生產線正落實,也引進了多所相關領域的重點企業,「雖然(由)政策到落實需要一定時間,但已走上正確方向,相信未來會是光明的。」

孫東還提到,在早前公布的初創獨角獸企業榜單,香港獨角獸企業有接近20家,而有「香港基因」的獨角獸企業更有53家,不少是創辦人在香港畢業而於內地創業,這說明了香港人才培育和創新知識的獨特優勢。

他認為,隨着香港創科政策的變化,推動高科技新興產業發展,未來會有愈來愈多有潛力的初創企業選擇在港發展。

記者:任智鵬
報紙編輯:陳大新
網絡編輯:陳堯

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是一份面向香港社會各界的綜合性主流大報,自一九四八年創刊以來,以愛國愛港為宗旨,堅持「文以載道、匯則興邦」的理念和「包容、合作、創新、拓展」的準則,其權威性得到香港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認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