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声音|城市古树名木的特殊性及保护管理工作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乐活   2024-06-20 21:46   浙江  

导读:全国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 508.19 万株,其中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万株,只占全国古树总量的4.85%,占比很小。但是由于城市中的古树,多是伴随“城”而生,并多受“市”的影响,与大多数分布在农村的古树相比,存在很大不同。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丛日晨教授级高工基于多年研究提出,在相关法规、标准的制定以及实际工作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到城市古树的特殊性,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做好古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下文做简要介绍。

1

城市古树名木的特殊性

1.1 城市古树名木景观价值突出

    城市中的古树多分布在宫殿、私宅、寺庙、古街巷等历史遗存中,他们有的高大伟岸,有的苍劲古朴,有的形态奇伟,他们与城市的建筑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城市印象,景观价值十分突出,有时一株古树就是某一区域空间或整座城市的重要景观标志,是一个城市特定区域的景观高地。

图1 北京北海公园古白皮松“白袍将军”(王英博 摄)

    比如,在云南普洱市思茅区振兴路,有一株树龄为300多年的古榕树,枝干交织,已经形成独木成林的景观,远远看去,蔚为壮观;还有,在北京万寿路上的一株巨大的银杏,因相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攻入北京时,曾在此树上拴过马,后人成该树为‘李自成拴马树’,每年秋秋季,满树金黄,与蓝天白云交映,璀璨了整个街区。还有,在我过众多的寺庙、风景名胜区中,古树往往也承担了主景的作用,有的是某寺庙最为吸引人的景观。如北京戒台寺的‘九龙松’、潭柘寺的‘天下第一白’白皮松、陕西观音禅寺的‘李世民手植银杏’、河南嵩阳书院的‘二将军柏’等都以其绝美的身姿吸引了无数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图2 北京潭柘寺‘天下第一白’古白皮松(丛日晨 摄)

1.2 城市古树名木历史文化价值显著

    古树名木历经百年千载,饱经风霜雨雪和世事沧桑,保留了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记忆。它们是有生命的文物,客观记录、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轨迹和自然的演替变迁,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体现着文明古国的文化传承。城市中的古树多与历史人物、事件相关联,无论是史料记载或口口相传,均较清晰,是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表1是我国的一些著名古树,他们与不同时代的著名人物紧密相连。从中可以看出,从中华文明的始祖轩辕黄帝开始,一路走来,古树伴随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他们见证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波澜壮阔的过往。如今,历史及历史人物早已成为过往烟云,但是古树却成就了过往与现在的相遇,让国人通过古树去领悟过往,与贤哲对话。通过这些古树,我们似乎能嗅到中华文明的芳香。

表1 名人与古树

    值得一提的是,表中的文天祥手植枣。相传文天祥于1278年在广东被浮后,被元军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 ),元世祖劝降未果后,被关至元朝兵马司土牢(今文天祥祠),至1283年就义。期间,文天祥栽植了一株枣树,即为现在的文天祥手植枣。令人惊奇的是,该枣树树干向南倾斜,枝也向南倾斜,令人不由得想起文丞相那首令人动容的《正气歌》以及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700多年过去了,文天祥伟大的爱国主义故事以及他栽种的枣树还在感动着无数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图3 北京文天祥手植枣(王英博 摄)

1.3 城市古树名木生多处于硬化铺装环境

    城市古树的土壤生境多不理想,周边硬化铺装面积大,生长空间狭小,古树名木更容易出现衰弱。硬化地面如大面积水泥砖或沥青铺装,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环境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硬化的地面阻断地下与地面之间的空气交流,树木根系因缺氧其吸收能力会降低,严重时根系会发生死亡。 

1.4 城市古树名木生长空间与市民的生活空间有矛盾

    城市中的古树生长空间多与居民的生活空间发生交叉,易受到市民的生活活动影响,保护难度较大。具体表现在,有些古树生长居民的院落里,古树保护面积难以保证;有些古树生长在街巷道路上,树干经常处于被剐蹭、地面经常处于被踩踏的状态;有些古树临近城市主、次干道,受汽车尾气、道路干热辐射的影响;有些古树临近城市各种管道,生长空间受限制等等。

图4 城市中的古树(丛日晨 摄)

1.5 城市古树名木易受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直接影响

    城市基础建如城市道路改扩建以及城市平房区改造、寺庙修缮等对古树的影响较大,即使按照相关法规要求进行避让,但是有些建设工程避让古树保护难度较大,不易按标准进行,这就为执行层面带来很多麻烦或选择,增加了避让保护结果的不确定性。

2

城市古树保护管理工作应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

2.1 应确定基层街道、居委会的古树保护工作权限、责任

    我国各省市都规定了区绿化局负责本区内的古树名木的管理干工作,实践证明,这是远远不够的。在政府职责方面,城市街道、居委会在协调古树保护相关措施的落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古树保护工作中的最后一公里,非常重要。城市中老胡同、老街道、老院落中的古树保护存在诸多难点,城市街道、居委会的协调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应对城市街道、居委会在古树保护方面的工作权限、责任加以界定,以法规的方式规定城市基层政府应积极协调解决城市胡同、老院落中的古树的生长空间和居民的生活空间矛盾,这对顺利解决城市人的生活空间与古树的生长空间的矛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2 应鼓励挖掘城市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价值

    城市古树名木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即为历史文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北京调研时指出,要让古树名木活起来。活起来,就是要让古树名木身后的故事、被封尘的历史浮现出来,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使人们感悟到中华文明之美。应鼓励挖掘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价值,除了鼓励建立古树名木主题公园外,还应鼓励建设古树街道、古树社区、古树胡同、古树学校等,开展科普教育,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让古树名木活起来。

2.3 应建立古建筑是文物,古树是活文物的意识

    文保单位中的古树,数量众多,是城市古树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但是长期以来的倾向是,当建筑文物与古树生长发生矛盾时,受伤的总是古树,此种倾向在有些城市十分显著。

    2023年11月20日,国家文物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颁布《关于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古树名木保护的通知》文物保发〔2023〕34号,办法中提出了提高政治站位、明确保护责任、落实保护措施、深化价值阐释、建立协调机制等五项保护古树的措施,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由文物部门主导下发的古树保护文件,其中内容广泛而又深刻。文物部门与园林部门中的文物、古树保护人员,应认真学习本办法的规定,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逐渐建立古建筑是文物、古树是活文物的意识,古树与古树同等重要的意识。

图5 建筑文物与古树(活文物)交相呼应 (丛日晨 摄)

2.4 应强化建设工程避让保护古树规定的执行力度

    在各省市出台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或保护办法中,基本上都做出了建设工程必须避让保护古树的规定。此规定从法律层面最大限度地保护古树名木免受工程建设的损害。但是,在实践中发现,有些省市在执行该规定时,存在打折扣、知难而退、明知故犯等行为,结果受伤的又是古树,由此造成的古树损害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各地应把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避让保护古树规定做为保护城市古树的重要抓手,坚决杜绝建设工程破坏古树的事件发生。

2.5 应防止过度保护造成的‘保护性破坏’

    即出发点是好的,结果是相反的。案例很多,具体表现为建豪华围栏、过度铺装、建排水不畅的木栈道、支撑导致树皮腐烂以及填充树洞导致树干腐朽等。尤其是填充树洞,在我国大多数地方标准中,都把用聚氨酯填充作为核心技术之一。早在2010年,北京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的技术人员,就对用聚氨酯填充的树洞进行了大量调研,发现古树树洞被填充后,会造成树干芯材严重腐烂,其他任何形式的填充,也是如此。这不难被理解,因为树干发生腐烂,出现了中空,但水汽仍然存在,在密封的环境下,会造成大量木腐菌活动,进而造成活组织发生腐烂。《城市古树名木养护与复壮技术规程》(GB\T 51168-2016)中做出了不进行各种形式的填充的规定,各地应积极汲取国标中的正确规定,对地方标准的相应条款进行修订。总之,各种形式的保护性破坏问题是当前我国古树保护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尤其是随着资金投入量的越来越大,保护性破坏的案例有增多趋势,应引起高度注意。

供稿:丛日晨  编辑叶阳 审核:范舒欣


草木春秋
园林人的自然科普公众号,以植物分类为特色,同时记录昆虫、鸟类、野生动物影像。旨分享自然之美,用影像保护自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