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特意嘱托母亲回来时帮我从老屋后院挖些婆婆丁做茶喝。喝茶容易,制茶难。但我早就练就了炒茶的本领,这一点不得不感谢我那家有茶园的爱人,耳濡目染,身体力行,时而久之竟然也能轻车熟路地驾驭各种口粮茶的制作工艺。
不是艺高人胆大,而是喝茶确有功效。以我为例,常年喝茶,纵然不抹化妆品也依然不比同龄人苍老太多,最主要的是浑身上下除肺结节外再无结节、无结石、无肌瘤、无囊肿、无积液,如此“五无”可谓万花丛中被人羡慕。还有一点就是对症喝茶,还能免去吃药就医的烦恼,可谓强身健体,轻盈不臃肿。
炒茶的过程看似麻烦,实则一点也不简单,尤其火候的控制和时间的把握。据传《本草纲目》说婆婆丁性属寒凉,生食对脾胃虚弱者不利,但炒成茶则具有保肝利胆、抗菌消炎、利尿抗溃疡等功效,而且还是幽门螺杆菌的千古克星。正因如此,家有原材,取之不尽,喝之受益,我又何乐不为呢?
炒婆婆丁茶绝对是一个耐心的活计,考验的不仅是炒茶者的心性,还能磨出韧性,甚至于逼出灵性。从春到秋,我炒了一锅又一锅,自己喝,也送亲朋,久而久之孰能生巧,技术杠杠的,就连挑剔的爱人也夸赞道“这样的水平可以回老家当茶工了”。我笑而不语,心里却乐开了花。小女子我不是全才,胜似全才,只要想学,基本都能榜技在身。
聪明如我,快乐也极为简单。各个流程有条不紊,结果自然稳操胜券,这就是我的底气,如此的自信谁能相信我是塞北的土著人呢?
茶叶的存储也很重要,我自然是不敢含糊,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婆婆丁茶技艺最大的考验标准是干湿度,按照口感要求是绝不能炒至十成干,否则茶叶容易碎裂,冲泡出的茶汤也会混浊。经验出成果,不是自我膨胀,身边确实有很多人夸我婆婆丁茶炒的绝绝子——这,谁能说不是一门吃饭的手艺呢?干湿适度,存储方便,泡开的婆婆丁茶依然娇嫩翠绿,味道微苦中带有淡淡的泥土清香,如若适量添加蜂蜜或红糖、红枣等养生保健品来调节口感,则会让喝茶之人享受到一种回甘无限美好的幸福。而我,就是幸福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