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2024年12月6日,南京市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六年级语文组校本研修如期开展,老师们分别在五4班和五3班教室开展本周的组内教研。沈中聪老师与王迪老师共同执教《少年闰土》。
活动第一节课是由沈老师执教《少年闰土》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认识“鲁迅”】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人文主题是“走近鲁迅”。沈老师一上课与学生聊鲁迅笔名的由来,意在引导学生了解鲁迅,亲近这位文学大师。引领学生收集、分享资料,体现了本单元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整理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要求。
【学习特殊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对于鲁迅作品中的“错别字”“方言词”,沈老师结合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扫清了课文的“拦路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沈老师的课堂充分得到体现。
【默读全文,厘清人物关系】
高年级阅读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阅读目的的选取适宜的阅读方法。沈老师指导学生“说”小说,给予充足的时间默读,让学生经历真实的阅读过程,逐渐走进文本构建的世界。随即沈老师帮助学生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住“新鲜事”,品读“月夜刺猹”】
沈老师围绕“新鲜事”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阅读、对话、交流。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文中的四件事,从而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选择精彩片段细细品读,摘取最亮的一颗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学习“夹叙夹议”,尝试语言实践】
沈老师首先品读夹叙夹议段落,体会夹叙夹议的表达效果,然后尝试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议论,通过语言实践深化对夹叙夹议方法的了解。
【整体把握,感受闰土的形象】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沈老师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感受文本的情趣与意蕴,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少年闰土。通过阅读课文《少年闰土》,沈老师带领学生走近鲁迅,走进《故乡》,为学生的经典文学阅读打开了一扇窗。
活动第二节课是由王老师执教《少年闰土》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看瓜刺猹”这一事件入手,品读闰土和“我”的对话,感受“看瓜刺猹”的有趣以及闰土的勇敢。利用形象的课件辅助教学,将学生带入情境当中,辅助学生背诵和理解课文。
【注重外貌描写的分析】
王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并进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外貌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外貌描写,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识到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并理解到外貌描写能够传达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环境等信息。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王教师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看瓜刺猹”扩写“海边拾贝”或“看跳鱼儿”,要求写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通过读写结合的训练,学生能够将从文本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从而提高写作。
【尊重学生意愿,平等对话】
王教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品读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王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后争鸣】
詹文潇老师:沈老师教授的《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出色。从导入、新授、巩固提高到课堂练习,每个环节都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教学设计层次清晰,重点和难点突出。沈老师教态自然,语言生动,具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
朱彤老师: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师生配合默契高,沈老师结合单元导读页中的单元导语介绍了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在教学过程中,沈老师运用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帮助学生扫清课文的“拦路虎”,并将之前所学习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闰土的人物形象。
周敏老师: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如如何选取典型事件、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等,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仇妍睿老师: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故乡》,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情感。
撰稿人(一审):沈中聪 王迪
二审:詹文潇
三审:顾成瑾
学校理念
校风:自强不息
教风:诲人不倦
学风:学而不厌
校训:诚真勤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