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洞见 | 五位Global EMBA校友谈中国与东南亚的商业关系

文摘   2024-11-15 10:19   上海  


当前,中国与东南亚的双边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变幻莫测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大国博弈与区域合作交织,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激荡出新的火花。双方在各自发展道路上相互依存,共同书写着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走向备受瞩目。


深入探究这一复杂而深奥的关系,犹如拨开云雾见月明。每一次的深入研究,都让我们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然而,由于其动态性和复杂性,我们的认知始终处于不断更新迭代之中。从微观视角出发,虽不能全面揭示其本质,却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参照系,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与东南亚商业关系的发展脉络。


我们邀请了五位来自不同行业、具备丰富中外工作经验的中欧Global EMBA 2022级校友,他们以亲身经历和专业视角,分享他们对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独到见解。通过他们的分享,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区域合作的现状与趋势,还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一同探索区域合作的无限可能。






Peiyi Han

现职:

深圳市能者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区负责人

行业:

国际物流

与中国/东南亚的联系: 

新加坡人在华6年,东南亚地区增长最快的跨境物流企业中国掌门人。




Jean Gan

现职:

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越南地区财务总监

行业:

乳制品

与中国/东南亚的联系: 

深谙中国经验、致力开拓东南亚市场的中国女性外企高管 。




James Chow Hoon Lew

现职:

GreenbergFarrow设计集团(新加坡) 私人有限公司合伙人兼建筑总监

行业:

建筑

与中国/东南亚的联系:

融通东西文化理念、将“中国速度”融入国际建筑界的马来西亚裔英国建筑师。




Kelvin Ng

行业:

房地产

与中国/东南亚的联系:

善于求同存异,融入当地文化的新加坡地产巨头中国区高管。




CY Wong

现职:

Quasar医疗亚太区商务拓展总监

行业:

医疗器械

与中国/东南亚的联系: 

在华管理逾20年的马来西亚籍外企亚太区高管,东盟-中国合作的践行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五位校友所在的企业均与中国和东南亚有着深厚的渊源,无论是本土运营还是客户群体,都深植于此。因此,五位校友所在的企业都将中国与东南亚的双边关系作为其商业战略核心。


校友们从各自的专业视角,深入探讨中国与东南亚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通过分享各自企业在区域市场拓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为我们呈现一幅生动而全面的区域合作画卷。


Peiyi:中国在基础设施、能源和物流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东南亚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国模式的成功,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东南亚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文化和地缘的亲近性更是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eiyi Han(左四)与中欧Global EMBA的同学们


James:我们将区域总部设在了新加坡,同时将中国的发展经验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这两个正处于经济腾飞的黄金时期的国家,政府纷纷出台政策,积极拥抱变革,积极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放眼全球,中国的发展历程,无疑为它们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参考样本。


Jean:越南,这个拥有近亿人口的年轻国度,正迸发出勃勃生机。庞大且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口,为越南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未来数十年,越南的人口红利将持续释放,为企业带来无限商机。


Kelvin:过去数十年,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中,新加坡房地产开发商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诚信的商业口碑,赢得了中国客户的广泛认可。我们与中国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见证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新加坡“品质之国”的美誉,为我们在中国市场赢得了宝贵的信任。


CY:东盟,这个充满活力的区域,共同构成了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东盟中产阶级的崛起,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攀升。于此同时,东盟各国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劳动力和制造业外包市场。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一机遇,我们实施了“中国+1”战略,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在新加坡和泰国设立了研发和制造基地,并重点布局医疗器械领域。


CY Wong完成中欧Global EMBA 答辩


商业文明碰撞化差异:跨文化差异的鸿沟

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中国与东南亚的交往从未停歇。跨境迁徙与商业往来,在两地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文化桥梁。时至今日,这一纽带依然坚韧,在现代商业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五位校友分享的跨文化交流经验,为我们揭示了如何在这座桥梁上架起一座座通往成功的阶梯。


CY:二十载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商业舞台已焕然一新。改革开放的大潮奔涌向前,中国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度日益增强,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更是愈发频繁、深入。如今,多元文化主义已深深根植于医疗器械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这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共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Jean:越南员工成长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对于职业发展和个人价值的追求尤为强烈。中国员工更看重企业的稳定性和长远发展,而越南员工则更关注企业的短期绩效和个人发展空间。越南员工的流动性较高,更倾向于不断寻求更具吸引力的工作机会,他们渴望在一家成功的企业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Kelvin:新加坡与中国两国文化同根同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为双方建立互信合作关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此外,中新两国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也展现出高度的共识。这种共同的价值追求,为两国在科技、产业等领域的合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Kelvin Ng


James:在中国建筑行业,"快"字当头,"效率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建设者们常常需要全天候待命,"标准工时"的概念相对模糊。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建筑行业则呈现出更加国际化的面貌。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注重专业化的特点,使其更符合国际惯例和相关专业人士的从业习惯。


James Chow Hoon Lew(图中)参加中欧Global EMBA开学典礼


Peiyi:在东南亚六国广阔的市场中,我们拥有逾四万名员工,服务于多元化的客户群体。这种多元性既是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同的文化背景、商业惯例,使得统一管理变得复杂且极具挑战。为此,我们通过制定标准作业程序,搭建起高效协同的桥梁;同时,我们注重跨文化沟通与关系维护,以确保团队成员紧密协作,共同实现目标。


相辅相成:探寻平衡的合作关系

国际关系,犹如浩瀚大海中的波涛,时刻涌动着变化的浪潮。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历史长河中彼此交织,共同书写着新的篇章。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关系,我们邀请校友们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中国与东南亚两大经济体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并探讨双方在经济合作中的互补性与依存性。


Kelvin:东南亚各国,尤其是新加坡,凭借其地理位置和外交政策的灵活性,在国际关系中往往能保持中立立场。这种“不站队”的优势,让东南亚得以根据自身利益,灵活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中国作为东南亚的重要贸易伙伴,在经济上与东南亚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此同时,中国也需要东南亚市场来支撑其经济增长。可以看出,当前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正朝着更加平衡、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


CY:全球贸易局势风云变幻,中国愈发深刻地意识到东南亚地区在维护其供应链稳定中的关键作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东南亚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贸易伙伴,更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同时,东南亚也为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多元化的投资机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CY Wong(左二)与中欧Global EMBA 的同学们


Jean:中国在资本、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拥有显著优势;而越南则以其充沛的劳动力资源和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力著称。两国经济结构高度互补,合作潜力巨大。若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化互利合作,必将实现共赢发展。


Jean Gan完成中欧Global EMBA 答辩


James:在当前的双边关系中,中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其在区域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作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领跑者,中国能够为东南亚国家提供包括资金、技术和建材等全方位的支持。东南亚国家也希望借助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加快经济发展。然而,随着合作的深入,双方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东南亚各国亟需寻找一条得以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


深耕中国与东南亚:企业全球化战略实践


五位校友在中国和/或东南亚市场的成功拓展,印证了这两个地区的巨大潜力。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准备不足的企业而言,这两个市场也暗藏风险。鉴于此,校友们结合自身经验,为有意进军该地区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希望能为后来者照亮前路。


Jean: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进军中国和东南亚市场,切不可急功近利,盲目跟风。这两个地区幅员辽阔,文化多元,需要企业细心探索,方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在正式进入市场前,企业应深入调研,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Jean Gan(左三)与中欧Global EMBA 的同学们


James:东南亚和中国,看似相近,实则各具特色。企业若想在其中寻得一席之地,就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深入研究各个地区、城市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策略。


Kelvin:要成功拓展海外市场,企业不仅要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洞悉目标受众的需求,还要善于发掘自身的核心优势。在尊重当地文化的前提下,企业应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以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企业应在文化交融中保持独立思考,既要学习借鉴,又要坚守自我,方能行稳致远。


Kelvin Ng(左二)与中欧Global EMBA的同学们


Peiyi:深入剖析当地市场,是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的第一步。企业应客观评估目标市场与自身业务的契合度,而非盲目追逐市场规模。印度尼西亚虽然潜力巨大,但其复杂的商业环境对企业的本地化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在选择进入市场时,应优先考虑市场适配性,而非一味追求市场规模。


CY:企业应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当地文化,积极吸纳本地人才,充分利用其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在深入研究当地消费者行为的基础上,企业应将自身优势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成功的海外拓展,不仅需要企业适应当地市场,更需要企业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同时,坚持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实现创新发展。


在东西方战略布局中,实现全球化发展

随着访谈深入,话题逐渐聚焦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校友们分享了中国与东南亚交互的宝贵经验,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跨文化职业发展的蓝图。他们从个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职业转型的重要时机,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实现自我价值。


Peiyi:从中国来到东南亚,许多技能和经验得以延续。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浪潮中,他们早已练就了一身应对变化的能力。然而,东南亚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经济机遇,更在于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和闲适的生活节奏。在这里,工作与生活能够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让人们在忙碌之余,还能尽情享受生活。


Peiyi Han与同学们进行分享


CY:中国市场,宛如一所历练商才的熔炉。在这里,个人能力将经受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技术革新以及突如其来的市场波动的考验。当人们以为已能驾驭这艘巨轮时,新的挑战又会汹涌而来。此外,中国市场给予个人更大的自主权,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自己的领导模式和商业风格,并在不断挑战中淬炼出过人的商业才华。


Kelvin:从袖珍狮城新加坡迈入广袤的中华大地,人们会感受到一种全新的活力与机遇。与新加坡相比,中国市场无疑更具规模和潜力。无论是庞大的市场规模、迅猛的增长速度,还是日新月异的创新能力,对于那些渴望快速成长、实现职业理想的年轻人来说,中国无疑是一片充满机遇的沃土。


James:在中国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我获得了无与伦比的经验。在英国能建造一两栋楼的时间,在中国可以建造七八栋。这种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模式,让我在短时间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升了我的见识,培养了我快速学习、快速适应的能力。如今,我将把这些经验带到东南亚,期待能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市场上,创造更大的价值。


James Chow Hoon Lew(左一)与中欧Global EMBA的同学们


商业筑就桥梁,世界互联

校友们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与东南亚之间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双边关系,这无疑为组织和个人带来了无限机遇。当前,中国经济虽面临挑战,却也激发了其对东南亚的浓厚兴趣。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利益需求,中国正积极将投资、技术和专业知识注入东南亚这片充满活力的经济沃土,力图在快速崛起的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并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


与此同时,东南亚各国也将中国视为经济发展的榜样,希望借鉴其成功经验。尽管各国发展路径各异,但与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无疑将为所有国家带来益处。然而,如何在享受合作红利的同时,避免过度依赖,保持战略平衡,是摆在各国面前的一道难题,也将深刻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进程。


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合作的不断深化,具备相关背景和技能的人才备受青睐。中欧校友以及其他商业领袖正积极投身于这一充满活力的区域,在历史的新篇章和区域发展的大潮中贡献一己之力。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与东南亚以及其他区域关系的演变,我们诚挚邀请您关注“链动未来”系列活动的后续文章。该系列活动旨在全面解析中国与东南亚之间错综复杂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商业关系。前两场活动已分别在深圳和新加坡成功举办。

END


推荐阅读


中欧Global EMBA“链动未来”系列论坛深圳首站成功举办,聚焦中国与东南亚合作

2nd Building Bridges Event dives into China/SEA Relationship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你的Global EMBA之旅!

中欧Global EMBA
中欧GlobalEMBA课程信息、活动、教授洞见的发布和沟通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