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
孩子毕竟年龄还小,管不住自己是很正常的。
他们还难以分辨种种“快乐”背后暗藏的陷阱,容易沉溺于五彩斑斓的花花世界。这时就需要身为孩子领路人的父母,及时醒悟、尽早干涉,别等坏习惯养成时,悔之晚矣。“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就能决定他未来往哪里走。”
如果你的孩子放不下手机,请带他看这4幅漫画:凡是让你爽的东西,最终都会让你痛苦!
01
十年前,他从全国各地的中下阶层家庭中选取了100名孩子,分成2组。一组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另一组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然后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十年后调查结果显示:50位痴迷手机的孩子中只有2位考上了大学。而那50名不玩手机的孩子中,除了3名高中毕业后决定留在家里的孩子,全部进入了大学。从这些孩子的经历中不难看出,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手机。众所周知,玩手机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会导致近视、驼背、睡眠差、记忆力衰退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破坏他们的学习状态。同时,玩手机的成瘾性也是非常强的,它就像精神鸦片,吸走了孩子饱满蓬勃的精神状态,留下的只是一个个行尸走肉般的躯壳。但父母也要知道,这一切的错不在孩子,因为就像设计伦理学家特里斯坦·哈里斯说的:“电子产品的问题并不出在人缺乏意志力上,而在于数千万的手机开发者努力工作,就是为了破坏你的自律。”
所以,父母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及时帮助孩子脱离“垃圾快乐”。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很强的,如果只是一味的禁止,可能适得其反,反而让孩子学会撒谎、学会偷偷的玩手机。父母可以和孩子商量好如何玩手机,是看剧还是打游戏,然后陪他一起做,在提供外部监督的同时,拉近与孩子的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父母可以多带孩子体验各种有趣的事物,例如跳舞、弹琴、运动等等,挖掘孩子的爱好,并全力支持。当孩子有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自然会投入其中,远离其他诱惑。榜样的力量,胜过千万次说教。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和孩子接触时,少拿着手机,多陪伴孩子。和孩子做游戏、分享日常趣事、一起读书运动…… 02
《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子夏要去一个名为莒父的地方当官,临行之前,他向孔子请教为官之道。
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也是成语“欲速则不达”的出处。
越想着找近路,走的路会越多;越盼着天上掉馅饼,地下的陷阱会越多。
前几年风靡一时的“量子波动速读”,就是抓住了家长和孩子渴望走捷径的心态。
培训机构宣称:“1分钟可以看完10万字的书”、“不需要翻开书本就能理解书中内容”……
本以为这种显而易见的“智商税”骗局,会被人轻易戳穿。没想到真有非常多的家长,“前赴后继”的给孩子报名。一个个小小的孩子,坐在培训机构里,快速翻着书,怕是连书本上的字都没看清。“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是不需要努力就能获得结果的。蝉鸣一夏,却蛰伏了好几个四季;昙花一现,却等待了整个白昼。等到有一天,量变引起质变,自会度过山重水复,迎来柳暗花明。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学习不是考验一个人冲刺能力的短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身在其中的人踏稳每一步、把握好每一分钟。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设立目标,小到每一天、每一周的任务,大到想考什么大学、做什么样的工作。清晰的目标,是激发孩子内驱力的最好方式,一次次完成目标的成就感足以支撑他们不断前进。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当孩子大了一切就都定性了,改变起来很难。父母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督促他们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积累好词好句等等。这些习惯会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 03
图片3
前几天去书店,看见一位爸爸在带着孩子买书。
孩子不解:“爸爸,为什么要买这么多书呢?”
爸爸笑着问:“你知道一个空瓶子值多钱吗?”
孩子回道:“不知道。”
爸爸又问:“那你知道一瓶矿泉水、一瓶牛奶多钱吗?”
孩子还是回不知道。
爸爸说:“一个空瓶子值1毛钱,装上矿泉水就值2块,装上牛奶值10块,若是装上茅台,那可就值几千块了。
我们读书,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知识,给大脑装上更多东西,有用的知识价值连城。
假如不读书,没文化,就一文不值了。”
朱永新教授曾说:“没有阅读,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每个人的一生,都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
没有人可以看到认知水平以外的东西。
但阅读可以为我们插上翅膀,带领我们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可以提高我们的眼界,拓宽我们的思维。
阅读一本本好书,就是和一个个伟人交流,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去看世界、看人生。
一个孩子,从阅读中获取的,不仅是心灵的滋养,也是心理上的力量。
让孩子爱上阅读,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1.做好把关,选择合适书籍。
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固然重要,但父母也要明白,孩子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在选择书籍时,必然会有局限性。
因此父母要做好孩子与书籍间的把关人,不让一些不好的书籍危害孩子的心灵,影响孩子三观的形成。
2.提升效率,做好笔记摘抄。
不动笔墨不读书。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笔记,若是担心影响阅读进程,可以先用笔划出来,看完后再进行统一的摘抄。
既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也可以在记录的过程中反复阅读、加深理解。
3.亲子共读,营造阅读氛围。
父母可以在家里设立一个小小的读书角,摆上孩子喜欢的书和一些清新的小摆件。
每天抽出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例如晚饭后或是睡觉前,和孩子一起待在读书角,享受温馨的亲子共读时光。
04
来自云南玉溪的矣晓沅,6岁时,因一场高烧患上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终日与病魔为伴。11岁时,病情突然恶化,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单,历尽艰辛从ICU救回后,却再也站不起来了。但他没有放弃,在父母和同学的帮助下,克服种种困难,每天风雨无阻地准时出现在教室里。功夫不负有心人,21岁时,他以679分、云南省第16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清华的9年时间里,他先后获得了学士和博士学位,还荣获了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试想一下,一个健康的普通人,得到这些成就尚觉艰难,更何况是一个身有残疾的孩子呢?即使矣晓沅从一开始就选择自暴自弃,好像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在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后,想要走出伤痛、治愈自己真的很难。但矣晓沅就是坚持下来了,因为他深知:利剑千锤成器,精铁百炼成钢。自我锤炼的过程虽然很疼,但只要熬过去了,新世界的大门就将向他打开。“最终决定我们成为怎样一个人的,正是日复一日坚持的事情。然后你会发现,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成功之路没有任何捷径,惟有一条必然可以达到终点,那就是持之以恒的坚持。懒惰是使人失败的最大原因,“再等等”是前行路上最大的绊脚石。计划一旦有了,便要督促孩子尽早开始,按时完成,不要放任他的拖沓。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也不例外。在一定的惩罚中,孩子感受到不自律带来的后果,自然会进行自我反思和改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控力。有一个“三分钟游戏”,即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父母就让他忍耐三分钟,然后再满足他。在孩子适应之后,逐步增长时间。经过长期的训练后,孩子的忍耐性就会得到提升,对痛苦和困难的接受度也会更高。“学习必然是辛苦的,因为向上的路注定艰辛,而向下的大门永远敞开,不辛苦就会面临阶级下滑。”
那些让你快乐的东西,如镜中花、水底月,转瞬即逝,只会让你痛苦,怅然若失。那些让你痛苦的东西,却如敲门砖、磨刀石,旷日持久,终能让你成功,苦尽甘来。点亮【在看】,愿所有孩子都能明白这些道理,珍惜学生时代的每一天,成长为更出色的人。作者:遇见。本文首发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中小学免费有声平台,听海量必读名著、必背古诗词。百万父母的教育宝典,更多教育干货文章,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