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在热寺湾村里盛着,村子里头有五六十户人家,三百大几十口子人,红红火火的。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喂猪的家户就在腊月二十过了开始杀猪,。那个时候的肥猪没有现在的大,杀个一百三四的猪就算是大点的了。杀猪的主家四五点起来就开始做饭,打发娃娃去叫杀猪的人,等吃完饭,赶快烧两大锅开水,褪猪毛的时候用了。
主家喂了大半年的猪,跟猪就有了感情了,婆姨女子掉着眼泪珠珠把从磨上拉成三四半切的玉米擦擦在锅里煮熟了,再掺上一点烂菜叶叶或者糠,晾的凉些了就端到猪圈跟前倒进猪食槽子里,让自己一手喂壮的猪吃最后一顿饱食。
农村人是不会把猪油糟蹋了的,炼成猪油以后放在一个罐子里头,剩下的油拨崂也不会撂掉的,还要包的吃包子或者是饺子。
母亲的手巧在东、西沟跟河庄坪一道川里是很有名的,大概是跟她是山西人有关系。山西吕梁地区那个时候很苦焦,山西人就想着法子把粗粮做出了许多花样,吃起来就香,就成了好吃食。母亲把油拨崂放在捣蒜钵钵里捣的碎碎的,捣成糊糊,再把白菜外面的叶叶剥下来洗净了以后放进开水锅里煰熟,控了水以后又用笼布拧干,在案板上剁成碎碎的渣渣,跟油拨崂放在盆子里,放上自己做的酱、花椒面、姜面、大茴香、盐面面,拌的匀匀的,在馅上面放一把切成沫沫的红葱,再烧一勺底底油在灶火上烧滚了朝馅上的葱沫沫上一泼,嗞嗞嗞响一阵阵,香气便在窑里充满了,在院子外面的硷畔上也能闻见饺子馅的香。
这种料做出来的馅吃包子也香,按照热寺湾人的话说就是“能香烂人脑子了”。
热寺湾村子里的人各家跟各家吃法不太一样,也有拿油拨崂跟洋芋丁丁、黄萝卜丁丁一搭里熬的吃哨子的,吃饸饹跟捞面都香,出锅的时候烧半勺子油,干辣子面面朝勺子里一撂,勺子一把放进哨子里,连着响声,香喷喷的味道就从窑里直冲出来,在四下里飘开了。
后来,热寺湾村子里的人大部分为了娃娃上学都进城揽工了,也有做生意,还有考学考出来工作了的,村子里头盛的人就少了。前几年村子里头总共才盛二十几个人,都是没有办法进城的。他们便守着这个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村子,天天在拐沟岇岇处照着,看谁家娃娃回村里看老人来了,看自己的娃娃几时回来寻米寻面寻菜水呀。
日子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过去了,守着村子的那二十几个人有的已经走了,有的已经老的连人也认不得了。之后,六十多岁的人陆陆续续又回来了几十个。他们在城里盛不下可了,工地上不要六十岁以上的人,只能寻些给人家工地上看门房、照场场的营生,可也不好寻,要有人。没有人,连个打扫卫生扫马路的营生都轮不上。
他们盛在城里没钱花,眼一睁就是房租、水电、物业费,口一张要吃要喝就要钱。他们在城里没有了活路,便将儿女孙子撂在城里,自己回到了热寺湾的窑里。
盛在热寺湾村子里省钱,一个月没有一分钱日子也能过,不误吃喝的事情。院子里种上两畦畦各式各样的菜,坝地里种上些玉米,门跟前掏的种上些洋芋,山上梯田地里种上些谷子就够吃了。到了秋冬季节,腌上一缸酸菜,腌上一缸咸菜,土窑窑里栽上十几个活白菜,再有洋芋,一冬一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勤快点的再喂上十几只鸡,再喂上两个猪,再捎带的喂上十来只山羊,一年四季就甚都有了。只要不害大病,日子过得比城里还要好。
回到热寺湾,又都开始吃猪油了,炼猪油剩下的油拨崂又开始包的吃包子吃饺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