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千户苗寨“古镇旅游”发展模式解析

文摘   2022-05-03 18:18  

在凯里,听到大家说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西江千户苗寨。凯里人说起这个苗寨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骄傲的神情。于是便勾起人们想要亲自去探索的欲望......


苗寨概况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约有1000多户人家,所以称为“千户苗寨”。

千户苗寨自2008年正式进行旅游开发以来,至今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通过旅游开发,西江从一个经济滞后、贫困面较广、文化保护乏力的传统村落,一跃成为经济旺、百姓富、产业兴、民族文化得到较好保护与彰显的现代村寨,在2016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游客接待量超过4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1亿,西江苗寨通过旅游促进民族村寨发展的做法,被人称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西江模式”。那么,西江苗寨是怎么成功打赢翻身仗的呢?今天就跟亮节君一起去探索一下其中的奥秘吧!


发展历程

1.坚持党政强力推动,多主体的共同参与

为有效聚集人力、物力和财力对西江千户苗寨进行旅游开发,2008年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西江千户苗寨赢得第三届“贵州省旅发大会”的举办权,有了党的领导,西江苗寨的发展有了主心骨,加快了西江苗寨向前发展的步伐。不仅获得了村民的广泛支持,同时也深深吸引来了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西江苗寨基层组织等主体,主动关心和参与推动西江苗寨的旅游开发,形成了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充满活力的局面。



2. 创新公司主导地位,市场化的旅游运作

旅游业是集产品、服务和客源为一体的产业,具有很强的市场性。为了西江旅游的发展,政府之前投入了巨额资金搞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再按行政思维搞旅游,短时间内虽然有效,但从长远来看则会难以为继。2009年雷山县注资成立国有独资公司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文旅公司,负责整个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经营管理服务。目前公司总资产达到17亿,13个子公司,员工总数900多人。自公司成立以来,对整个西江景区起到了引领文化、引领客源、引领市场、引领服务、引领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品牌塑造的带头示范作用。


3. 做好标准设定制度,保护核心文化资源

乡村文化旅游,文化是核心。西江千户苗寨严格落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并制定了《保护评级奖励评分标准》、《旅游特色美食饮食规范》、《农家乐管理办法》、《旅游市场经营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得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文化保护发展有了依据,对于苗族文化的保护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加强文化活态展示,营造文化旅游氛围

十几年来,西江千户苗寨加强文化活化,将静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动态人文景观塑造成为动静结合的乡村旅游氛围。静态体验不断通过“田园观光区”、“村寨夜景系统”、“苗族风雨桥”等方式进行打造;动态展示不断适时推出各种民俗活动。例如将苗年的活态展示作为大亮点,通过文化节点设置,让游客亲身参与体验小年、中年、大年三次苗年的节日活动和节日内容,从中感受苗族文化魅力。在西江苗族博物馆的带动下,鼓励村民利用自己的房屋住所兴办40多所参与型、体验型、互动型的“家庭博物馆”,构建起立体多元的民族文化活态展示点。


5.不仅传承更要发展,文化引领品牌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西江千户苗寨在保护好、传承好民族文化和不脱离地方文化母体的基础上,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连续挖掘出了“高山流水”、“五壶四海”、“长桌宴”等苗族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场景置换、文化再造等手段,推出了“鼓藏肉”、“苗王鱼”等苗族传统美食;通过艺术上的升华与提炼,将民族叙事、历史叙事和文化叙事与舞台化的结合,打造出了“美丽西江”晚会;扎根于西江苗寨经营的商户,也积极将苗族文化符号运用于店名、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中,大大丰富了“千户苗寨”作为文化品牌的内容。


智库锦囊

西江千户苗寨通过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实现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打造出了具有苗族传统特色的旅游产业链,将原生态和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打造成为旅游“聚宝盆”,走出了一条旅游产业化的致富路。我们又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呢?亮节君总结了以下四点,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1.党的引领是前提

我们要深谙一个道理就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从组织领导层面到体制机制层面,再到社会力量层面,要自上而下地形成“党委重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


2. 文化保护是核心

文化是乡村旅游的魅力和关键所在。如果不保护好民族文化,民族地区乡村的旅游发展将难以为继。需要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文化保护是保障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关键,着重保护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基质和创造活力,以行动开展保护,以旅游开发促进文化价值再生,形成有效循环扶持发展。


3.创新发展是手段

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以往的方式方法难以奏效,这就需要以“创新”和“发展”的思维来应对与解决。


首先是价值维度上的创新。明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始终具有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才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实际目的的价值取向。


其次是制度维度上的创新。做好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旨在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其中,若干制度创新值得关注:如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这些创新举措都旨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最后,就是组织维度上的创新。乡村振兴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和维度,涉及三方面的关系,即:农民为主体、企业和社会资本为主力、政府为主导,就是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和企业及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使企业和社会资本与农业、农村、农民实现有机融合,促进和发展生产力,进而开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只有在旧形式上各方推陈出新,才能做到既实现人民群众的增收致富,又较好地延续自身的民族文化。


4.以人为本是关键

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共同致富,“人"是乡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尤其是乡村本地人,是乡村建设中的核心资源。大多数搞开发都是把原住民撵出去,企业自己闷着头搞建设。要深知乡村振兴是人的振兴而不是物的振兴,最终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村民。而且村民是乡村民风民俗的承载者,村子对于原住民来说就是他们的根,人们对建设自己的家园都有会着极大的热情。所以,我们要抓住人这一核心资源,让村民成为股东、成为经营者、实现就地就业,通过民族文化保护利益的“共享”机制创建,让村民实实在在共同分享到旅游发展带来的各种红利。

综上,以党的引领作为前提,以保护文化作为核心,以创新发展作为手段,以人为本作为关键点,盘活本土特色文化,将民族或乡村特色文化与乡村产业就地融合、得到变现,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是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不可忽视的一条路径!

作者:地道君 编辑:罗 思 | 设计:杨 乐
文章所需资料源于《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不做商用,侵权删。
 字字句句,皆是情深  ↓↓↓
亮眼辩景
亮眼辩景系创意经济设计第一人郭亮老师的个人自媒体平台!目的只有一个,让项目更有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