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跟诊体悟
患者王某,男,76岁,大荔人。因反酸、烧心1月余,进食哽噎不顺,进硬质食物后显著加重,于2024年6月14日就诊于我院脾胃科,行电子胃镜检查提示: 贲门-胃底癌;慢性萎缩性胃炎C1。患者随后于陕西省肿瘤医院内科就诊,病理诊断为贲门恶性肿瘤,经化疗后返荔。于2024年9月11日来米氏流派工作室就诊,来诊时症见: 全身乏力,伴有吞咽困难,听力下降等症状,四诊见患者步履蹒跚,面色晦暗,语声低沉,少气懒言。舌暗红,前部苔少、中后部黄腻,脉弦细滑。
西医诊断:贲门-胃底癌
中医诊断:虚劳(气阴两虚,痰瘀内阻)
治则:益气养阴;化痰通络
处方:太子参30g,黄芪15g,当归12g,川芎9g,炒白术15g,地黄15g,白芍15g,茯苓30g,仙鹤草30g,佛手15g,陈皮12g,砂仁12g后下,白花蛇舌草15g,炒六神曲15g,炒麦芽30g。14剂,水煎服。
二诊:2024年9月25日,自诉药后全身乏力、吞咽困难均有所改善,进硬质食物哽噎感减轻,无呃逆,偶有头晕,无恶心、呕吐,眠安,大便调。舌质暗红,满部裂纹,前部苔少,中后部微黄腻,脉弦细。上方加苏梗15g,继服14剂。
三诊:2024年10月23日,患者诉全身乏力、吞咽困难显著改善,食纳可,眠安,偶有头晕,精神状态可。舌暗红,满布裂纹,苔少,脉弦细滑略数。继服上方14剂。
四诊:2024年11月6日,患者自诉纳谷香,全身乏力消失,吞咽困难显著改善,无口干,偶有口苦,眠安,精神体力佳。舌红,苔薄白腻,中有裂纹,脉细滑。 上方继服14剂。
医案讨论:此患者因病情日久,正气亏虚,加之化疗后元气大伤,气阴两虚,气不足无以生津,津不足无以化气,气阴两虚,邪正交争,正气衰退,正不胜邪,故见全身乏力;津液不足,脉道失润,伤阴化燥,血虚失养,故腔道狭窄干涩,进食哽噎不顺。
四诊合参辨证为气阴两虚,痰瘀内阻。治以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以 八珍汤 为主化裁。方中重用太子参、黄芪益气养阴生津;茯苓、炒白术健脾利湿;炒麦芽、六神曲行气消食,健脾和胃;当归、川芎活血通络;地黄、白芍滋阴养血;佛手、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砂仁化湿和胃,温中止泻;仙鹤草、白花蛇舌草清解热毒。
全方气阴双补,心肝脾肾同调,益气又养血,养阴不滋腻,扶正为主,兼以祛邪,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一诊后在原方基础上加紫苏梗15g以宽中理气。
癌病患者患病后因恐惧紧张常伴随肝郁气滞,在治疗期间辅以心理疏导尤为重要,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故肝气宜散,肝血宜畅,气顺血畅,肝气条达,则瘀阻自通。全方共奏益气养阴,化痰通络之功。
跟诊感悟: 于青年医师而言,跟师诊病不仅仅是开具一张处方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学习老师接诊患者时亲切和善的态度,学老师为患者讲解病情时的耐心细致,学老师斟酌门诊病例时字字珠玑的科学严谨,学老师查体切脉时对患者的关心与爱护,学老师处方后交代调护方案时的仔细详实。
中医注重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看病重在整体观的把握,也重在每一处细节的观察。医者的每一句提问都应当引导着辨证思路,诊后的每一句叮嘱都应当以人为本,切中病机。如此,也才是把握了疾病的根本。看病需要医患协同,只有患者与我们目标一致、密切配合,疾病才有向愈的可能。
善医者,医人医心,最后医病。治病,其实是医患的一场通力合作,任何一方的疑虑、退缩都可能将病情推向终点。所以,对年轻的医生而言,向老师学习,把每一处细节都踏踏实实地做,认真仔细地对待每一位来诊的患者至关重要。
行医者,当立大志,不忘初心,更应多行善事,莫问前程。在每一次的望闻问切中,洞察疾病的本质,在每一次的视触叩听时,消解患者不安的情绪,做一位有温度、有良知、有勇气、敢担当、择善而行、勇敢无畏的合格的医生,动在心、行在体,真诚待人,认真做事,把日常的诊疗工作做好就是在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
供稿:薛梦媚 外联办 编辑:李琪 责编:马文平 审核:马竹蕊
工作时间
8:30——15:00
扫一扫
关注更多大荔中医精彩瞬间
工作时间
8:30——15:00
扫一扫
关注更多大荔中医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