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印着特吕弗致言的门帘,轻飘飘隔开了书店内外的两个世界。
刚开业的惊奇书店,就在better隔壁,窝在武昌江滩旁一办公楼29层的角落,门口光线昏暗,若不见灯牌亮着,很难相信这里有间对外开放的独立书店。
掀开门帘走进来,空间不大,但澄澈明净,倚在层层叠叠的书堆里,有种熨帖的安稳感,透过大片窗户望出去,还能看到长江、龟山电视塔和黄鹤楼一角。
兼任收银的编辑老师们告诉我,特别到夏天傍晚,夕阳顺着飘窗一点点爬进来,把整片微型展台照得红彤彤的,看上去特别美。
两年前,「鹿书」落幕,「惊奇」登场,我采访了这个武汉独立出版品牌的创始人周昀,当时刚脱离于武大出版社,团队的三位编辑各自在家里办公,「惊奇」成立后的第一本书也才面世。
那时周昀和同事们没有想到,两年后,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在编辑部里开了一间「前店后厂」的小书店,只卖自己出版的和自己喜欢的书,而且只在工作日营业。
我喜欢「惊奇」出版的书的外形质感,几乎都是适合手持的平装小开本,纸张采用顺纹形式印刷,翻起来轻盈柔软,很舒服。
从装帧设计到内文页,整体都呈现出一种安静内敛的气质,仿佛所有的「惊涛骇浪」都被折进一本看似「清淡」的书里了。
//「惊奇」目前出版的所有书
惊奇书店也延续了这种安静内敛的出版格调,没有多余的装饰,进门处的两个单独的书架,放满了「鹿书」和「惊奇」出版的所有书,其中很多书豆瓣评分超过8.5。
书店的前半部分,主要是新行思、铸刻、明室之类国内优质小众出版品牌的书,还有少量是编辑们从各处淘来的文艺社科读物,品类不算多,但样样都是精品。
只要是「惊奇」出版的书,厂家直销一律五折,其他的书除了签名版和绝版书以外,都是六折,此外还有少量三四折的特价书。谈及图书定价,周昀说,开书店就为交朋友,价格定高了也没人买,就当上班时顺便照看书摊吧。
书店的后半部分,是周昀、黄建树、赵金三位编辑老师的「做书区」,平时大家各自埋头编书,客人要买单时,便起身招呼一下。
整间书店,最吸睛的就是窗前的微型展台,陈列了一些出版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难得一见的物件:
编辑编校的手稿、请版画师给新书专门创作的手工木刻藏书票、上河卓远四年前未能出版的书的封面打样、一套没有获得CIP数据而无法印刷的「半成品书」……对书迷们来说,出版编辑的日常工作几乎从未如此具象生动过。
周昀告诉我,只听闻国外有些类似的书店,他们每周还会组织编辑工作坊活动,跟读者交流做书心得,但目前国内极少有这种「前店后厂」的书店,在武汉应该是第一家。
于是,半个月前刚开业那几天,每天都有不少客人在网上看到消息跑来惊奇书店。
我们采访那天,看到来店里的客人基本都会细逛很久,大家保持着噤声的默契,俯下身挨个看出版展陈,而且只要到店了都会买书,没想到第一天就卖出了45本。
有天中午,一位咸宁佩索阿书店推荐过来的书迷来找惊奇书店,碰上书店的办公楼停电,竟然爬了29楼上来,一口气选走了三百多块的书,书店因此收到了「历史最大金额」的收款。
去年五月,「惊奇」编辑部搬到积玉桥,从线上恢复线下办公,同时还集中参加了全国七八场书展。
由于品类少,摆摊其实最多挣个差旅费,根本卖不了多少钱,但当面给读者推书这件事可太让编辑们上瘾了,周昀在一篇自述里这样谈到:
“我每天面对的只有不同的发货码洋和销售数字,其实很难知道到底是哪些人买了自己费尽心思做出来的书。做编辑十五年,我其实对真正意义上的卖书一无所知。
而摆摊给读者讲书时,那么多读者在对我们的品牌和作者完全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听了我们的推荐后决定买回去看一看,你真的会产生一种幻觉,觉得让全国十亿人排队经过我的摊位,我可以让一亿人买我们的书……”
//「惊奇」创始人周昀
和我聊起他们的惊奇书摊之旅,一向沉静话少的做书人们连语气都变得轻快了起来。
其实早在「鹿书」时期,他们就在北京参加市集时认识了一位很有才华的年轻设计师,后来找他做了品牌logo和两本新书的封面设计,书店门口的店名灯箱也是他设计的。
这两年在外地参加做书市集,他们陆续签下了好几位华语原创小说作者,还认识了好多出版同行和想加入他们的出版新人。
//「惊奇」专属书架
有次书展最后一天,刚认识的同行朋友卖力地帮他们把桌上的书全都卖完了,用周昀的话说,当时现场弥漫着一种革命式的疲惫和狂欢感。
前段时间在工体摆摊,他们意外碰见诚与真的老王在帮隔壁上河卓远卖书,摆摊结束,上河卓远的胡老师还带他们去看了自己封尘四年的办公室……
于是,今年四月参加完武汉艺术书展后,有天周昀正在工位上编书,抬起僵硬的颈脖远眺窗外的长江时,想起下个季度办公室的房租和早就有的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在编辑部开个书店的想法自然浮现脑海。
// 书店里有很多和书相关的文创周边
听他们讲述的同时,我在想,或许对终日埋首书堆的做书人而言,没什么能比走出来,面对面感受来自书迷和同行的热情更令人振奋了。
回顾从做书、到参加书展和开书店的历程,周昀甚至把书店形容为自己潜意识里想要去感受真实出版的一个延伸出来的器官。
“它让我接触到真正的读者,而不是自困于想象之中,而在面对断崖式下滑的销售数据时,看到有人真的来到书店买书,跟他们产生真实的交流,又让我感到某种或许是虚幻,但的确相当实在的安慰。”
抛开情感慰藉因素,从理性现实层面来讲,开惊奇书店,其实也是为了从目前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中开辟出一线希望,找到靠做书生存的更多可能。
周昀告诉我,这两年,其实全行业的图书销售数据都是腰斩式下滑,以前出书首印是8000册,如今库存积压,改成首印6000册,就算卖得好的书,加印也从5000册减少到3000册。
「惊奇」出来单打独斗的这两年一共出了13本书,因为和出版社合作会有很多流程上的阻碍,出书速度比较慢,不过由于刚好头几本书都加印了,所以总体也能支撑下去。
“但今年比去年数据下滑得更严重,不能再靠加印来维持生计了,「惊奇」还是得多出好书才行。”坦言出版现状,周昀还是有些焦虑。
如今作为书店方参与图书市场,大家会对采购、发货等图书全流程都理解得更全面一些,而且也能直接观察哪些书更好卖。
// 赵金
不像传统出版社有营销编辑、发行和版权等细分工种,「惊奇」就是周昀、黄建树和赵金三位编辑的能力与审美的合集,每位编辑负责各自的选题,每个环节从头跟到尾。
周昀最早在理想国做艺术类的书,但他阅读趣味蔓延得颇广,从艺术电影到文字学他都很感兴趣,出版的《烧纸》《新浪潮》之类电影系列的书可以说迅速火出圈,评价极高,最近还正在编辑一本讲数学科普的书。
中文系出身的赵金精钻日本文艺,她的阅读兴趣也很广,有时会编辑出版《鹅笼记》这种难以归类的志怪小说。
// 左:黄建树
黄建树是外国文学专业出身,曾是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做书之余翻译过很多女性视角的外国文学作品,比如蕾切尔·卡斯克《成为母亲》、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的《早春》等等。
他几乎给「惊奇」创造了单独的外国文学/女性文学产品线,编辑出版了《激情耗尽》《佐丽》《婆婆纳的旅程》等书。
聊及行业观察,三位编辑发现这几年读者的阅读审美变得多元丰富了,女性主义、自然文学、偏学术的电影系列访谈、颓丧的精句哲学书……这些书受到明显比之前高得多的关注度。
在黄建树看来,目前阅读审美的转向可能和现在的整体社会情绪有关,人们此刻本身会更需要汲取这些精神滋养,同时市场上也随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质读物。
// 画家小民老二给「惊奇」编辑部画的漫画
▁
来到惊奇书店的人,第一眼就会看到门帘上特吕弗写给青年导演的一句话——「务必要疯狂地怀抱雄心,且还要疯狂地真诚」。
周昀很喜欢这句话,它出自「惊奇」刚出品的《新浪潮》,想把这句话送给所有来逛书店的读者,也送给所有书业同行。
未来,「惊奇」打算去更多城市参加书展,在书店办文艺沙龙,继续邀请作者、翻译和出版同行参加各种交流活动。
就和他们刚出的再版诗集《年轻人,请忍受一下》里写到的一样:
不要永远做观众
做汗津津的舞者
做可以丢却原本角色的人
不要做永远都合群的人
做异见者,做一会孤松
独自度过漫长冬日
——丝绒陨《做给过去一刀的人》
Editor 编辑 ‖小失
Photographer 摄影 ‖赵凯文
Designer 设计 ‖后青当
「你想去惊奇书店吗?」
▼
▼